蒋寅|学术史·思想史·批评史——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读后
相关推荐
-
《文学与文化》2016年第4期目录及稿约
<文学与文化>2016年第4期目录 [文学思想研究] 从馆阁文臣的论书诗看"以书入画" 张 毅 苦恋: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咏叹调 --"当代思想史&quo ...
-
陈国球|文学何以成为一门知识?
"文学批评"引入现代中国后,作为一种专业性的知识活动,与中国文学的学科建制发生了密切的关联.通常情况下,朱自清总是被冠以学者和散文家之名,但作为文学批评研究者的朱自清,却是大家比较 ...
-
史上最全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之最!
史上最全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之最,不收藏就亏大了! 中国的祖先让我们后人骄傲,也让世界惊奇. 四大发明人人皆知,但中国古代到底有多少个世界之最,你未必说得上来-- 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早在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分析性思维
摘要:在中西比较的参照系下,直观感悟已成为概括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与特点的标签之一.其实,古代文学批评既不缺乏也不可能离开分析性思维.这种分析性思维没有采取西方科学-哲学传统的纯智性.纯理论的形式,而 ...
-
蒋寅|《清代诗学史》第二卷后记
一部著作写完,总有许多感慨,尤其是这种写作多年的著作,就像历经艰辛跑完的马拉松,长舒一口气之余,实在是感触良多,甚至不知从何说起. 学者历来就分两种,套一句曹植的话说就是"或好烦文博采.深沉 ...
-
蒋寅|学术史与学术规范化
大体上说,学术是对自然.社会.人生事象所作的反思与总结,而学术史则是对学术本身所进行的反思与总结.学术史的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它比学术更高的精神相位和更强烈的价值判断色彩.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学术史是 ...
-
蒋寅|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
顾炎武(1613-1682)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就学问的广博论,一时无出其右.前人评价亭林之学,往往推崇他以实证方法,开乾.嘉考据学的先河,其实就考据而言,亭林的学问远未臻精密.钱大昕 ...
-
张伯苓[中国著名教育家]
张伯苓先生 1916年10底应沈阳基督教青年会的邀请,来到沈阳讲学,在沈阳青年会对青年教友作了一次讲演.讲题是"中国之希望". 1928年任名誉会长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
-
张伯伟 | 醉里明幽意
"年少无心媚列侯,吟诗高卧凤凰楼.但能醉里明幽意,岂肯闲来上陌头."这是四十年前读研生涯时一首七律习作的前四句,第三句颇能道出我的饮酒观,权当本文的标题. 一瓶在握,首先能发人幽意 ...
-
张伯礼哽咽回忆武汉抗疫:80后是主体 90后是先锋 00后是新锐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抗疫中,80后是主体,90后是先锋,00后是新锐,这几个年龄段占了我们队伍中的多数.起初我担心他们能不能顶得住,但他们经住了考验.不仅如此,我们的老百姓也很让人感动.不管是冲锋在前 ...
-
青蒿素是谁发现的?——图呦呦,院士张伯礼讲了一个笑话,人们听后都笑不出来了
青蒿素--在1972年初提取的时候,这种可以拯救上万人生命的抗疟药物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梦回70年代,当提起屠呦呦,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一问三不知.然而2015年后,这位85岁的科学家名满天下,为众人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