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青作家张穗强||东欧之旅4——广场印记留思考

惜缘文学
xiyuanwenxue.
惜诗 惜遇 惜情
作者按:本文是作者2014年游览东欧各国期间,專門考察1968年發生在捷克“布拉格之春”的感受,這場重大的歷史事件至今給我留下难忘印象,仅与喜爱东欧历史文化的朋友们交流分享。
广场印记留思考
張 穗 強
    捷克虽然是一个东欧小国,但却在当代欧洲及世界政治风云中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岁月,留下一些封尘已久的故事,其中发生在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就是一个广受国际关注的政治事件。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40多年了,但却在欧洲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深刻印记。1968年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期,“布拉格之春”虽然也在中国产生了影响,但在当时极不正常的政治气氛下,中国官方对它的评价未能客观,随着岁月流逝和时代变迁,“布格拉之春”在中国人心目中也渐疏远了。此次笔者来到布拉格参观游览,详细了解到当年这个不寻常政治事件的始末,引发了更多的反省和思考。作为曾与捷克人民有过共同经历,走过共同道路的一代中国人来说,“布拉格之春”很值得重新认识的。笔者作为参加过文化革命,又卷入上山下乡洪流的的知青,来到捷克当然会关注那个年代发生的“布拉格之春”,而这也成为我此次东欧之旅的新收获。
民众示威游行 引发捷共分化
  “布拉格之春”是指发生在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它以1968年1月5日布拉格民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开始,以同年8月20日苏联及华沙条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形成高潮,最后以苏军完全占领捷克,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流亡海外而告终。为甚么捷克斯洛伐克会出现“布拉格之春”事件呢,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东欧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不同,捷克斯洛伐克“二战”前后并未像波兰、匈牙利那样在国内出现暴力革命,战后很顺利地依靠选举方式产生了民主政权,而捷共是1948年通过一场平稳的政治变革运动上台执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推行苏式的强硬、僵化治国模式,中国和一些亚洲社会主义国家也深受影响,唯在捷克斯洛伐克推行遇到强大阻力,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导致捷克国内的反独裁和自由化思潮迅速发展。
    事实上,自从捷克共产党上台执政后,捷克斯洛伐克在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国内各类矛盾开始增多,官僚腐败现象日趋严重,以捷克作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不断批评捷共的高压政策,民众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民间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和要求改革呼声很快反映到捷共党内,引发了党内保守派、改革派之间的激烈斗争。1968年1月5日,布拉格民众首先走上街头,抗议当局独裁腐败,首都和全国各地迅速掀起要求政治改革的浪潮。同年3月,保守派的诺沃提尼被迫辞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共和国总统职务,改革派的杜布切克当选为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斯沃博达担任共和国总统。杜布切克上台后大力推行经济和政治改革,改组了捷共中央书记处和部长会议,大量撤换捷共保守派领导人。同年4月,捷共中央全会通过《行动纲领》,强调国家“正处于新的转型时刻”、“必须建立一种民主、适合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新模式”,提出建立联邦制国家,并大力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出现的群众性民主自由思潮,捷共领导层出现变更,以及新领导层推行的政治改革政策,被当时的国际社会称之“布拉格之春”。
    十五世纪开始,布拉格发生胡斯派教徒、天主教徒间的冲突,继而引发国内战争。不久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崛起,神圣罗马帝国渐由哈布斯堡家族主宰,布拉格和波希米亚均处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布拉格开始走向衰微。十六世纪后,捷克内部的教派战争冲突升级,圣神罗马帝国把都城从布拉格迁至维也纳,布拉格便从此衰落了。1576-1612年的鲁道夫二世皇帝在位期间,曾把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迁回布拉格,令布拉格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繁荣复兴。由于鲁道夫二世酷爱占星术和艺术,布拉格那时聚集了大批天文学家、画家、雕塑家,布拉格再次成为欧洲的文化之都。十七世纪开始,捷克内部新旧教徒间又引发的冲突,并历经30年残酷的国内教派战争。1648年,瑞典军队攻陷布拉格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又将宫廷迁回维也纳。此后,捷克便进入全面衰败期,中产阶级纷纷移居他乡,经济陷入停顿、萧条,布拉格的城市人口一度下降至只有2万人。到了1861年,斯拉夫人在布拉格的市政选举中获胜,捷克的形势才得以改观。进入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随着社会渐趋稳定,大批农村人口重新涌入布拉格,经济和工商业得到较大发展,捷克的元气才逐步恢复起来。
苏军武装干预 压制民主运动
   捷共改革派的上台和一系列政治改革政策的实施,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认为此举有脱离苏联控制的倾向,超出社会主义民主范围,开始对捷共横加指责。1968年7月,苏联、波兰、匈牙利、东德、罗马尼亚五国在华沙开会,联名致信谴责《行动纲领》,遭到捷共中央的反驳。华沙条约国继而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边境举行军事演习,向捷克共施加政治压力。8月20日晚 ,一架运载有数十名荷枪实弹苏军突击队员的苏联民航客机谎称出现机械故障,要求紧急降落布拉格国际机场,但客机一落地,苏军突击队便迅速冲出机舱控制了机场。几分钟后,苏军第24空降师乘坐的多架巨型运输机陆续降落在布拉格国际机场,在苏联驻捷大使馆汽车的引领下直扑市区。与此同时,在苏联陆军总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大将的亲自指挥下,4个苏军装甲师、1个空降师从波兰直捣布拉格;驻东德的4个苏军步兵师和1个东德装甲师;驻匈牙利的8个苏军步兵师和2个空降师,同时分三个不同的方向开进捷克斯洛伐克。6个小时之后,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国军队便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数十万捷军被全部缴械,捷共中央、部长会议,国会等党政最高机关迅速被苏军占领。
大批苏军坦克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
    苏军占领布拉格后,杜布切克.斯沃博达等捷克党政领导人被苏军扣押起来,随即被运往莫斯科,同当时的苏共领导人波列日湼夫、柯西金等举行“会谈”。在苏联的威逼之下,捷共领导人被迫与苏联签署联合公报,承认5国军队入捷是“革命形势需要”,“要粉粹帝国主义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阴谋”。同年10月,捷苏双方又签署协议,同意苏军暂时留驻捷克斯洛伐克,使苏军对捷克的占领合法化。苏联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的事件引起全球震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严厉谴责。愤怒的布拉格民众再次走上街头,抗议苏联的侵略和干涉,其中8月20日苏军入侵捷克的当日,愤怒市民一度包围了街头的苏军坦克,以石块、燃烧弹等方式袭击入侵的苏军,苏军开枪造成大批民众伤亡。两名捷克大学生帕拉斯、芝季克更在市中心的广场自焚而死,把民众的抗议示威推向高潮。“布拉格之春”后,在苏联的干预操控下,改革派的捷克党政领导人遭到全面清洗,杜布切克被迫流亡海外,极端保守和亲苏的古斯塔夫出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一场捷克民众要求改革的民主政治运动,终于被苏联横蛮的武装干预压制下去了。
大批愤怒的捷克民众包围入侵的苏军坦克。
广场游览胜地 展示历史印记
    苏联扶持上台的捷共新领导层上台后,实施了更为严厉的极权政策,全面收紧对媒体的控制,压制民众的言论自由,清除各种民主思想,以达到禁锢人民,强化极权统治的目的。“布拉格之春”后,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加速撕裂分化,知识分子群体中形成尖锐的两派对立:一派鼓吹全面亲苏,拥护专制独裁统治;另一派不服苏联的入侵干预,继续发表反苏和鼓吹民主自由言论,反映“布拉格之春”的作品更在海内外大量涌现,其中最具影响力当数捷克著名作家米兰?6?4昆德拉创作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小说深刻反映了“布拉格之春”前后捷克民众的思想和生活状况,米兰?6?4昆德拉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学大师。20年后,这部小说在美国被拍成电影《布拉格之恋》,成为当年的10佳影片之一,并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笔者多次来到旧城广场感受“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之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东欧发生,并在全球造成重大影响的历史政治事件,它由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摒弃专制独裁,追求民主自由的群众运动开始,发展到捷共领导层变更和推出改革措施,最后以苏联武装入侵干预,重新恢复旧体制而结束。来到布拉格旅游人们都不难感受到,正是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及20年后的“宪章运动”,使捷克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结束独裁专制统治,迎来了民主自由的曙光。下榻布拉格期间,笔者多次漫步到市中心的旧城广场,这里作为布拉格的黄金闹区和游客集聚最多的地方,如今是那样的平静安祥。笔者坐在广场石椅子环顾四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映射着潮水般的车水马龙,再也看不到当年“布拉格之春”的印迹。笔者心想,不知今天的布拉格人还记不记得40多年前的“布拉格之春”呢。然而旅行团的捷克导游告知我,这座宽阔热闹的旧城广场本身就是“布拉格之春”的印记。他说,布拉格人1945年曾在这里欢欣鼓舞地迎接苏联红军的坦克,但他们1968年在这里向苏军坦克投掷出“莫洛托夫鸡尾酒”(指燃烧弹)。他还说,1968年“布拉格之春”期间,矗立在广场一侧为纪念600年前殉教传道士胡斯的青铜纪念碑,曾被民众披盖上丧礼的黑纱,如今这座纪念碑真正成了人民心中的圣像,因为碑身上“真理终将胜利”的捷克铭文,早已深深刻印在每一个布拉格人的心中。啊,布拉格,你这积聚历史神奇和封尘的地方,今天是这样激荡我的心绪,拨动我的心弦,我眼前又看到古老的华夏大地,看到璀灿耀目的维多利亚港湾,看到奔腾不息的时代洪流,是那样的令人震憾,令人欢欣……。
(作者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知青作家学会会员、香港书评家协会会长,原文曾刊载于2016年出版的散文集《游踪感悟录》)
《惜缘文学》总1434期
(0)

相关推荐

  • 希特勒死后,苏德之间还打了布拉格战役,是哪些人在负隅顽抗

    1945年开始,由邪恶轴心国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走到了尾声,而纳粹德国宣布投降后,欧洲战场的战事基本上就该结束了,可是却还有一场纳粹德军与苏联红军之间的布拉格战役,打得很是惨烈. 希特勒在自杀前, ...

  • 【捷 克 印 象】 文/常青 主播/声声不息

    [捷 克 印 象] 文/常青  主播/声声不息      初知捷克是在小学四年级一篇题为<燃烧的布拉格>的语文课里,讲的是苏联军开坦克占领捷克首都,扶植亲苏政府,把捷克变成华约对付北约的前 ...

  • 消失的“红色联盟”

    2015年是华沙条约组织(以下简称华约)诞生60周年,无论在俄罗斯还是在东欧各国,都未举行公开纪念活动.但这个已烟消云散的庞然大物,仍然隐藏在东欧各国的集体记忆中,牵动着东欧各国的敏感神经. 2015 ...

  • 老大哥带着喽啰一起入侵捷克 临行前东德想起二战退缩了

    1968年春天, 捷克斯洛伐克掀起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捷克斯洛伐克上下都强烈要求实行政治经济改革, 走符合自己民族特点.摆脱苏联" 模式" 的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改革派领导人 ...

  • 香港知青作家张穗强||东欧之旅3——东欧文明汇捷克

    惜缘文学 xiyuanwenxue. 惜诗 惜遇 惜情 作者按:本文是作者2014年游览东欧各国期间,游览捷克首都布拉格留下的足迹,灿烂辉煌的捷克人文景观给我留下了难忘印象,仅与喜爱东欧历史文化的朋友 ...

  • 旅港作家张穗强文学作品电子文集

    文学天地 张穗强 惜缘文学电子文集 作者2019年当选香港书评家协会会长 我自退休离开职场后,在文学前辈的关怀推动下进入文学界,一直勤于笔耕,著书立说,以文会友,收获颇丰. 近年我的多篇文学作品荣幸获 ...

  • 张穗强:當代文學研究的若干思考

    . 惜缘文学 xiyuanwenxue. 惜诗 惜遇 惜情 文学研究评论 當代文學研究的若干思考 -1 張穗強按:"當代文學史"是中國歷代傳統文學史研究中的一個年輕領域.因當代文學 ...

  • 张穗强散文精选——《新东欧之旅》之二

    惜缘文学 xiyuanwenxue. 惜诗 惜遇 惜情 作者按:本文是作者2014年游览东欧各国期间,游览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时的足迹,匈牙利的古老人文景观令人难忘,仅与喜爱东欧历史文化的朋友们交流分享 ...

  • 张穗强散文精选——《新东欧之旅》之一

    惜缘文学 xiyuanwenxue. 惜诗 惜遇 惜情  作者按:本文是作者2014年游览东欧各国期间,考察1956年"匈牙利事件"時的足迹和感受,仅与喜爱东欧历史文化的朋友们分享 ...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张万强最新原创新诗三首

    作者简介 张万强,男,53岁,党员,本科文化,汝州市临汝镇人,历任汝州晚报社编辑.记者,市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汝州市外宣办主任,汝州市中专校长等.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地市以上发表各类新闻5100多篇 ...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张万强原创《张万强诗作五首》

    张万强诗作五首 月季二题(平水韵) 作者 张万强 一.四季芬芳月季花 开在春天里,撩人馥郁香. 不忧风雨打,何惧夏阳狂. 娇美多情种,倾心意更长. 生来多俊艳,四季绽芬芳. 二.月季花红汝州城 霍国新 ...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张万强现代诗九首

    张万强现代诗九首 初   春 正月年刚过,春雨应邀降. 径草吐新绿,樱桃花开香. 河柳发嫩枝,杏花闹芬芳. 黄牛田间走,农夫耕作忙. 垂   钓 初春旭日升, 钓者早出行. 孑身涧河上, 浑然不觉冷. ...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张万强现代诗五首

    张万强现代诗五首 题涧山水库 一叶扁舟走涧山,遥看历史不简单. 大禹治水开疆土,双斧劈开龙门山. 汝阳江水流淌尽,造出百里米粮川. 物丰水美生灵秀,天造地设出神泉. 沼泽湖泊狩猎地,广成修炼空洞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