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斯思维:如何快速记住任何东西?

怎样思考问题才有逻辑?什么是逻辑?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什么是本质?

都说看问题要有深度,什么是深度?等等。

这次先讲讲记忆

迅速且准确地记住东西,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前提。

毕竟,记都记不住,何谈消化理解呢?

而记忆,是有方法的。

别再抱怨你记忆力不好了,你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记忆而已。


引子:工欲善其事,未必利其器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障”,仿佛墙壁一样的东西,把你隔绝在幽小的空间里一如井底之蛙。突破它,你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中国有句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想说,这句话害人不浅,甚至把我们引上了错误的道路。

症结就在“必”这个字下得太绝对了。同样的双节棍,李小龙甩起来风生水起,你却只能打到自己。在你脚边寻常的木凳,到了成龙手里就成了上古神兵。

“器”已经足够“利”,还需要再“利”吗?

面对现实吧,没什么利不利的,只是你不会“”而已。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很差,你能想到什么方法进行改善呢?吃点益脑的东西?喝点营养品?药补?食补?运动补?发现了没,这都是赤裸裸的“利其器”的思维方式。

你的大脑如同一把宝刀,并不是它不锋利,而是你以前只知道拿刀面去拍人,所以杀伤力不大。思考角度错了,就全错了。所谓“背道而驰”。

现在,只要我告诉你:你可以用它去砍人的!获得这个信息后,不需任何苦练,瞬间刀刀见血。

记住,你的大脑和人类中任何天才的大脑一样,本身已经足够强大且锋利,只是你不会使用它而已。

我下面讲的,正是“用其器”的方法。

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一、记忆的原理与本质

对于记忆,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不客气的说,你什么都不知道!

你拿到一段记忆材料后(比方说,一个手机号码),念一遍,念一遍,又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反正莫名其妙的记住了。一会儿又莫名其妙的忘记了。于是你又从头开始,念一遍,念一遍……

当你频繁忘记几次后,你就会埋怨道:哎呀,我怎么这么笨!我的记忆力太差了!

以上就是你对记忆的所有认知。

说的刺耳一点,就如同巴甫洛夫的狗,不断重复,训练出条件反射而已。

其实,记忆远不止如此,它比你想象的要有趣的多。

以下进入理论学习。

我们的大脑是由数以千亿的微小的神经元(Neurons)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电化学信号互相传递着信息,如同计算机的网络一般。

如果你高中生物没全忘的话,这些神经元之间,是由突触(Synapses)来传递信号的。

当大脑同时向两个神经元发送神经递质信号(Neurotransmitter signals)时,记忆便随之产生,此时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信号连接了起来。

即是说:记忆产生于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当这种互相连接的神经元数量越积越多时,就构成了一个簇神经元(the cluster of neurons)。簇神经元之间又继续互相连接,形成神经网络。研究表明,神经元以簇神经元的方式运作,效率会更高。即是说,簇神经元与单个神经元相比,信号会成倍放大。

由此可知,我们要想提高记忆效率,必须要让神经元以簇神经元的方式工作,其方法是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同时,也要让新产生的簇神经元与旧有的簇神经元(已存的记忆)发生连接,以形成规模更庞大的簇神经元。

关键词:连接。

我们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各有一个海马体(Hippocampus)。海马体就如同高大上的指挥控制中心,负责管控记忆。由它来判断什么应该记住,什么不需记住。

而它的判断标准正是:新的记忆是否和旧的记忆有关联!

如果新的记忆和旧的记忆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海马体便会做出“这个记忆是重要的”判断,从而让大脑把它牢牢记住。

如果新的记忆完全是孤立的,没有任何外在联系,海马体就会认为这个记忆并不那么重要,你可以把它忘记,以节约大脑的存储空间和能量。

这时,如果我们仍然想记住东西,那就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断的复述它,让它自身与自身在时间上产生连接,当连接积累到一定数量,海马体会做出“这个记忆看来也是重要的”,于是发送指令让大脑记住它。然而很明显,这样做的代价是,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痛苦的复述。

想一想,一边是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络,连接着数以百万的行人;一边是乡村的公路,偶尔一两辆车经过。如果你是海马体,在有限的预算下,你会优先投资到那条路上呢?

以上一大段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让你知道:记忆的本质是连接!

那么提高记忆的方法就显而易见了:即在单位时间内,要么增加连接的数量,要么提高连接的质量,要么兼而有之。

前面讲的复述式记忆,就是用复述在时间层面上强行增加连接的数量,其效率是相当低下的。

除了这种本能的方法,还存在其他的增加连接数量的方法吗?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让你直观的感受下连接对记忆有多么重要。

例1,按照记忆的本质,记忆一个手机号码。

记忆材料:

——————————

阿飞,18692751292

——————————

你开始记忆这段材料,18692751292,18692751292,18692751292......

重复一百遍,终于记住了。第二天一早,又想不起来了。是不是总是这样?

现在,你该抛弃这种粗暴、原始、野蛮的方式了。

真正的记忆是怎么回事呢?

四个字:制造连接!

当我们拿到材料后,首先要做一个分析。这段数字目前在你眼中是毫无意义的、随机的组合,当务之急便是把它与你固有的知识进行连接,在此过程中赋予其意义

手机号,谁都知道,第一个数字肯定是1。于是你瞬间记住了1个数。

我们按习惯将其分段:186 9275 1292。

你发现92在其中出现了两次。18可以赋予其意义:阿飞的父母在他18岁时给他买了第一部手机。看吧,18这个数字已经有意义了。6和9,是互相相反的数字,本身就存在着连接,所以6后面是9,很容易记。92是我们刚才说的重复数字。9减去2正好等于下一个数字7!于是你记住了7。而7减去上一个2正好又等于下一个数字5。5也拿下。512,512大地震嘛!简单。最后以重复的92结尾。

好的,现在闭上眼睛,复述下这串号码......

18岁,6和9,减去2,得7,512,重复的92。是不是如此!

你并不需要反复地念来念去,制造一些连接,简简单单就背下来了。

因为你把每个数字都用某种意义连接上了,这些数字不再是随机的无聊的事物,它们好像是有故事的有存在感的

这些有存在感的连接取代了你以前依靠时间积累的复述式连接,因此用更短的时间便可以记住它们,且记得更牢靠。

继续想象,“阿飞”这个名字如何跟号码连接上呢?这串号码中512这个数字,我们印象深刻。因为512大地震!我们都知道,大地震前通常有一些征兆,各种动物显得躁动不安,树林中鸟儿都会飞得远远的......飞!连接上了。

用你已记住的知识。 阿飞的号码中有512,已变成理所当然的事。

阿飞18692751292,你在不经意间已记住这个号码,完全不需要一遍遍的默念,并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你会一直记着它,想忘都忘不掉!

这就是科学的记忆方法。

所以,在单位时间内,制造更多有意义的连接吧。

二、记忆的过程与方法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书法中亦讲:视之不见,考之则彰。任何学问不入其门,眼睛无论如何都看不到其中的奥妙,只有去深入研究,才能发现门道。

上文提到,重复多遍后,你总是“莫名其妙”的记住了东西。这个'莫名其妙'到底是怎么个妙法呢?

我们把记忆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它们是:

1.处理(ENCODING);

2.存储(STORAGE);

3.提取(RETRIEVAL);

4.维护(MAINTENANCE)。

劳苦大众之所以记忆效率不高,就是他们妄图把四个步骤一次完成了(当然,实际上他们自己也不存在这个意识,只是凭本能行动而已)。

我们已经知道记忆的本质是连接,那么这四个步骤翻译过来就是:当你拿到一段记忆材料时,首先进行处理,制造足够数量及质量的连接,然后把它们在大脑中过一遍,存储下这些连接。到用的时候,根据连接,一段一段的提取出相应的信息。而平时,仍要周期性的抽出少量时间进行连接的维护,以防忘记。

举例说明更加直观。

例2,遵循记忆的过程,记忆一个英语单词。

记忆材料:

——————————

侦查 reconnaissance

——————————

如何?14个字母,比电话号码还要复杂。

怎么办呢?

你开始念起来:侦-查-R-E-C-O-N-N-A……头都大了。

Stop!

当你看到这个英语单词时,会觉得这些字母都是无序的、随机的组成在一起,不存在意义,每个字母之间没有任何连接,中文释义也是完全不搭干。所以,首当其冲的就是对这段文本进行处理

1.处理:大致扫一眼这个单词reconnaissance,发现它还是有规律的。

单词的大概中间位置,是一个(ai),可以谐音成(爱)。ai的左边是nn,右边是ss,有点意思了吧。

nn的左边是reco,record(记录)是你已知的词,我们把reco当成record前四个字母。这就叫用已知去记未知,减轻记忆负担。

ss的右边是ance。an,可以看成一;ce可以看成ce。ance,就是一侧。

连接已大体成形。它的意思是侦查。

侦查出来的记录保存在一侧

处理完毕。

2.存储:在大脑中过一遍上述字母及其意义。

reco-nn-ai-ss-ance

3.提取:闭上眼睛,复述出这个单词。

侦查-记录(reco)-nn-爱(ai)-ss-一侧(ance)

记住否?

不需要经过多次重复朗诵,只用一遍,你就能记住。不要怀疑,这就是人类大脑的潜力,只是你以前不懂如何把这种能力引发出来。

可能有人觉得,这样是不是太小题大作了,很麻烦啊。

任何技能都有个熟练程度,你初次接触时认为很麻烦的事,熟练后就会变成你的本能。有的人刚学习打字,简直痛苦得不得了,后来呢?

这种方法一旦用熟后,不吹不黑,像上述这种程度的想象,完全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

一分钟背会一个单词,并且几乎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效率难道不恐怖吗?

再比如:lobster 龙虾。

lobster 谐音“老不死的”。龙虾,谐音“聋瞎”。老不死的又聋又瞎。

惊讶不?几秒钟的功夫,龙虾这个单词你就永远忘不了了。因为这个连接的质量太高了。

连接方法用得巧,如同核弹炸小鸟。

一个好的处理方法,完全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记忆材料牢牢锁死在脑洞中。

所以下面再花些篇幅讲解如何处理材料。

4.维护:后面详述。

三、暴力破解

书接上文,如何处理材料?

存在几个原则。

第一便是分组(Chunking)。

要理解这个概念,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工作记忆是一种短期的记忆,是我们大概在10-15秒之内记住的东西。

比如我说8543,你能复述8543。这时,你的工作记忆记住了8543。我说354346,你能复述354346。你的工作记忆记住了354346。

但是我说430826493875399,你还能复述下来吗?

复述不了吧?

字符的范围已超过你的工作记忆。

你想复述它,必然要把它进行分段,比如43082,64938,75399。这时,你的工作记忆的范围就是5个字符。

大多数人的工作记忆,最多一次只能记住5-9个字符。由于该限制,我们记忆材料时,第一件事便是将材料进行分组、分段,或者说切割。总之要把材料裁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最多不超过9个字符的小句子,然后再言其它。

工作记忆就好比漏斗中最细的那一部分,不管你眼睛输入材料的速度有多快 ,工作记忆都会把你卡住。所以要想更快的记住东西,就需要通过练习,提高工作记忆能记住的字符数。很明显,这属于“利其器”的部分了,不是本文要讲的重点。本文只讲如何在你当前硬件的基础上,仅仅通过改变观念,就把软件上升一个层次的知识。

分组的一层意思是分段,如上所述;还有另一层意思,分类。

材料中,相同或相似的东西,可以把它们分成一组,这样会节省我们很大的精力。比如一开始记忆的阿飞的手机号码,两次出现92,那我们就可以把92分成一组。减少记忆量。

大家都用过电脑的压缩软件,压缩软件是怎么把文件缩小的呢?一种方法就是找相同,然后省略。比如一个文本中连续出现了100个A,压缩软件便会识别出这组数字并简写成A*100,只用四个字符就代表了原来的100个,一下把文件缩小很多。

熟悉分组之后,第二个原则就是:了解海马体的筛选标准,从而对症下药。

我们已知的第一个标准是:与自己的已掌握的记忆有连接。

第二个标准就是:图像。

相比于语言和文字,海马体会把图像判断为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记忆图像比记忆语言文字效率更高。

这一点很好证明。

回想你看过的某部你很喜欢的电影。比如《千与千寻》,你一定可以回忆出很多画面,千寻父母变成猪的场景,千寻闭气过桥的场景,无脸男的场景,千寻骑在龙身上的场景……那些画面是如此清晰,仿佛昨日。

现在,你再试着回想电影里的台词。能想到一句吗?使劲想,能想到一句台词吗?《肖申克救赎》里的台词?能想到几句?再试试回忆画面呢。对比下。

我们当初观看电影时,在画面和台词上投入了相同的精力,但回忆起来,结果却千差万别。

这即说明,海马体在辨别记忆材料的价值是视觉是大于听觉的。

也就是:图像 > 语言。

完整的排序是:嗅觉 > 味觉 > 视觉 > 听觉 > 触觉。

嗅觉和味觉,我们在记忆时很难用到,便要在视觉上多下工夫。

小结:分组、旧有、图像。

三个大原则确定后,它们就变成了大杀器。我们可以用它们从多角度攻击要记忆的材料。从句子长短、正反、从分组类别、从谐音、从旧有知识、从图像、从自己胡乱编的小故事等等各种角度,狂轰乱炸!直到记忆材料在你眼中不是随机无序无意义的存在,你就破解材料成功。由原来的凭直觉拳打脚踢,进化到刀剑在手,天下我有。

黑客在攻击网站账号时,会用软件穷举各种字符,组合成密码,不停地尝试,直到蒙对为止。称其为暴力破解(Brute force)。

我们应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记忆材料。

例3,暴力破解一段文字。

记忆材料:

——————————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对于这段材料,我们发现,分段已经完成,七字一句的信息也适于我们的工作记忆。于是我们尝试分组中分类的部分,也就是找规律。

云母屏风烛影河渐落晓星

你看,“深”后面接'长',都是度量单位,很容易连接上。末尾的“沉”,又正好组成“深沉”这个现成词汇。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又是一个chang。末句“夜夜”,自成一组,而白天黑夜,瞬间让我们记住夜的前面是。青天白日是我们已有的知识,这里变成了青天夜夜。

框架初步建成。

回到首句,我们发现有风云这个现成词,“云母屏风”顺出来“烛影深”非常容易。下句,“河、渐、落、沉”都是三点水旁,跟前面火字旁的“烛”遥相呼应,“晓、星”都含有“日”,跟下面的青天又一对应。上下看来,“河、海”竟然凑巧在上下同一位置。“长河渐落晓星沉”十分简单。

下一句通过chang确认了'嫦娥',顺出“应悔偷灵药”,而“灵”字下面又有火,照应上面的“烛”,最后“碧海青天夜夜心”,水到渠成。

上述过程,我的思维可谓天马行空,从各种奇奇怪怪、你以前根本没注意过的角度,乱拳砸死老师傅。使它好像处处有规律,句句有意义,字字如锁链般扣在一起。这就叫“暴力破解”。

看起来似乎麻烦,实际上我进行这些分析,连两分钟都用不到。当你熟悉这种手法后,它会越来简单,最后变得很理所当然。

而且,我这里为了举例说明,制造了太多冗余的连接,实际上完全没必要这么复杂,可能对你来说,只需要在关键的锚点处,在卡壳的几个地方,略微连接一下即可。

从这里开始,你就要彻底转变思维。

对你来说,记忆不应仍是对着材料一遍遍地念,而是:连接、处理、存储、提取、维护、暴力破解……

你要通过不断练习,去熟悉这种操作方法,彻底摒弃出生以来形成的复述记忆模式。

相信自己,你完全不需要复述!连接用得好,一遍就能记住。连接不起来,读再多遍第二天也会忘个干净。你要习惯每天牢牢记住300个单词。你要习惯两分钟背出一首诗且永远不会忘记。

你要放飞思维,别再困于那个小小的井口。

四、超越语言的束缚

本段讲述图像记忆。

一个基本事实:我们记忆图像的效率要远远大于记忆语言

语言,无疑是伟大的发明,任何赞美都不为过。然而语言也是带有“原罪”的。因为当人类惯于使用语言后,我们便被限制在了语言的框架里。一些人甚至忘记了,语言之外,别有世界。

正如你盯着的手机屏幕,是眼睛的窗口,也是眼睛的坟墓。

狗的思维中没有语言,却能记住回家的路。

我们人类有数十万年的历史,语言只不过是近万年的事。在此之前,在人类还是猿猴的时候,他们看到什么就记住什么,这种本能不断锻炼(记不住藏食物的地方就会饿死),积累在基因中,传给了我们。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使用图像记忆,没有理由甘愿被限制在语言的圈子里。

毕竟,一图胜千言啊!没图你说个那啥……

例4,图像记忆初体验。

记忆材料:

——————————

15724738

——————————

这次,我们用图像来制造连接。

15,月亮,十五是月圆之夜;

72,我们可以联想成孙悟空,七十二变;

47,谐音司机,老司机,老司机;

38,妇女,准确来说是不太漂亮但略有风韵的中年妇女,请在脑中勾勒出大体样貌;

没错,那些专业的记忆比赛运动员,会把0-100每个数字都具现成一个清晰的图像,并且运用得非常精熟。在他们眼中,数字和图像已经没有区别,浑然不可分。因为这样做之后,记忆数字实在太方便了。

你开始想象大脑中如同电影一样出现以下场景:月圆之夜,巨大的月亮散发着纯白的光芒,孙悟空出现在夜空中,愤怒地向地面砸下粗大的金箍棒,目标是地面上的一辆车,车在晃动,车里有一个老司机妇女在不可描述……

想象这个画面,然后说出数字:15-72-47-38。

这就是图像记忆的威力,轻松而写意。

图像记忆的要点。

一场90分钟的电影,你不可能记住每一帧画面,你记住哪些,忘掉哪些,这又是海马体做出的决定。那么,海马体决定哪些图像更容易记住呢?

1.新奇怪诞。每个人精力毕竟有限,习以为常的、流水账似的东西,大脑觉得没必要记住,所以你根本想不起上个星期三晚饭吃的什么。但是如果那天你吃饭的时候,有个小孩往你碗里尿尿,你肯定就记住了。所以我们在创造头脑中图像(术语叫:Markers)的时候,一定要新奇怪诞,诡异离奇,要么好玩,要么可怕,这样我们的海马体才会开绿灯放行。

2.细节丰富。小赵爱上小张。这句话你无论如何都记不住,即使记住了明天也肯定忘。但是赵敏爱上张无忌呢?怎能样?瞬间,内心是不是出现了电视剧中丰富的画面、情节、场景,甚至是动态的。无细节的东西,太粗略的东西,海马体第一时间就会刷掉它。所以你的Markers要充满细节,72是孙悟空,孙猴子的服装、神态,毛毛的,砸下金箍棒时呔~一声的吼叫,都要清楚的出现在脑中,你的Markers才是有效的。

3.情感强烈。大喜大悲自然比风轻云淡更为惹眼,你的Markers要适当加入情感,这样你才更关心他,海马体才更愿意投入精力在它上面。孙悟空的愤怒,你要感同身受,身上的毛发都竖了起来。小孩尿在你碗里,骚味传进你的鼻子,你左手捏鼻子,右手扇风,一脸厌恶。喜怒哀乐、嗅觉、味觉……都可以让你的Markers更受海马体的青睐。实际上,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五感记忆分布在大脑不同的区位,所以如果你在Markers加入更多感觉,就相当于调动了大脑中更多的脑细胞来投入战斗。

例5,用图像记忆,背一首七绝。

记忆材料:

——————————

斑竹筒簟

杜牧

染斑斑成锦纹,年遗恨至今存。

明知是湘妃泣,忍将身卧泪痕。

——————————

现在,从图像记忆的角度处理下这段材料。

斑竹筒簟,可以谐音成“斑竹通电”,瞬间,你大脑中出现了画面:斑竹做的席子竟然通了电,席子上的美女被电得白骨都露出来了(动画中常见的场景)。

再看一下,每句首字。

血昔分何。血洗分河。血洗八刀河。

你曾经拿着八把刀杀光了河两岸的一切生物,砍过来砍过去,河成了红河、血河,被后人称为“八刀河”。

现在,你回忆一遍整个画面。斑竹通电……血……昔……分……何……

应该记住了吧。

熟练之后,一天背十首七律,并且完全不会忘记,是极其寻常的事。

讲解至此,妙处大体言尽,更多细节,请找专业书籍阅读。如何熟用,请多努力。

五、能记未必真豪杰,不忘方为大丈夫

维护。

即使是电脑硬盘,也要定期检修备份,何况是血肉之躯的人脑。

只有周期性的抽出一点时间回顾我们的记忆,准确地说,是回顾那些连接,那些Markers,才能确保我们永远不忘。

这并非想象中那么麻烦,因为往往我们十分钟记的东西,花十几秒钟复习就足够了。有时我们根本没有忘记那些连接,只是按惯例给海马体发个信号:这东西很重要,我想记住它,你看着办。

正如多年后重看以前的电影,却意外发现很多情节仍然记得如此清楚,忍不住要按快进。

在维护记忆时,你会经常遇到类似情况。

况且在科技昌明的今日,借助于手机软件,可以自动按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提醒你定期进行维护,多么便利。

推荐软件:Anki。

六、总结

先说这么多,不想再枝蔓。思维脑图、记忆宫殿,略过不讲,有兴趣自行搜搜。

转变思维角度,多多练习,不要看过后惊奇一阵,马上又放弃。

Use it or lose i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