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记忆之二十二】故址旧梦朱家园

月上中天,中秋节的那天晚上,我去探访一位友人,在朱家园那条弯弯曲曲、小经通幽的古老深巷,在月光如水的诗意感觉里,坐拥在朋友书房里的琴声悠扬之中,我的思维在朱家园的往世今生里漫游,在那段恍如旧梦的日子中追忆。

  结识朱家园,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这样的情缘,却让我的记忆中多了一道关于苏州小巷的风景,直至好多年后,朱家园给我的印象,依然是那样清晰、那样异样。

  早些年,我在朱家园的深宅里,认识了一位著名的昆曲名家,坦率地说,对昆曲这样的雅剧,我是个十足的外行,但我愿意听这位昆曲家对昆曲的讲述,特别是关于那段游园惊梦的故事。

  多年之后,就是这个牡丹亭里的情节中,让我把它朱家园联系了起来,并且有了日后的这篇文章。

朱家园在苏州古城的西南方向,是一条呈S形的悠悠长巷,普普通通黑瓦白墙老屋的巷子,分别和好几条小巷相通,静幽之中走在小巷里的神情,仿佛是在回忆着若干年前某些往事里的章节。

  多年之前,那位昆曲家住在一个十分宽敞的院子里,园子很大,建筑呈现着苏派建筑的大气和精致,破败的院墙和陈设,依稀有着往日的风光神韵和不同凡想。

  这让我对这种发生在平民房子中的往事旧梦,一下就产生了十分浓郁的兴趣,在记忆深处去了解一段难以辨认的故事情节,让时隐时现的故事和人物,就像是游园惊梦一样,在一种牵挂旧时大户人家的院落里,去感念着那些曾经失落的记忆。

  朱家园之所以成为朱家园,其重要起因在宋朝就有了一段很为知名的历史典故。那时,朱家园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园子,被称为同乐园,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勔。

        

  对于朱勔这个人物,凡是对苏州园林有点兴趣,对太湖石的历史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人,如今苏州园林的几大名峰、名石,如留园的冠云峰、十中的瑞云峰、狮子林的砂石假山等很多名胜古迹,都和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看过小说《水浒传》的人,更是对于梁山好汉智取花石纲的故事,印象应该尤为深刻,而制造这些故事的源头,就是被人称为“花园子”的朱勔。

       

朱勔的父亲叫朱冲,属于为人狡诈,善于钻营的那种人,而朱勔在这方面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宋时的某一个秋天,权臣蔡京来苏作访,想把苏州的堆土移石、叠山造园的高超技艺移植到京城,那时的宋徽宗,正欲大兴土木在北方建造园林,而对山石园林颇有心得的朱勔,正合了蔡京的心意,这朱氏父子就这样勾搭上了京城的权贵,也谋到了一份搜集花石珍木的美差。

  宋代时候,苏州的造园术在国内是首屈一指,而朱本人对营造精巧典雅的园林更是高人一筹,从此,他就成了京城的宠儿,在江南大肆将收罗到的各种奇花异木,赏石假山纷纷移去送往京城,朱勔成了一个让苏州人敢怒而不敢言的人物。

  据《吴郡志》所载:“朱勔造成巨舰,载太湖石一块入京,以千人舁进。”一千人运一块石头,其盛况和夸张的场面可谓空前绝后。以十船为一纲,称之为“花石纲”,从江南水乡的苏州到京都皇城,这一路上花石纲是横冲直撞,水门小的便破水门而过,桥梁矮的便拆桥梁而越。

  朱勔在迎合皇帝赵佶的造园雅兴上,称得上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也就自然要被皇帝封官加爵的了。因为有了花石纲,他成了苏州的防御使,大权在握的朱勔,更是飞扬跋扈,任意的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有一天,他自称得到圣旨,说他住处附近孙家桥周边的房屋、土地,皇帝都赏赐给他了,于是一纸限令,从孙家桥到侍其巷的数百户口人家,被要求在五日内统统搬迁,在苏州百姓的啼哭和怨声载道中,朱勔的同乐园、神霄殿在民怨和民愤中诞生了。

  亭台楼阁、曲桥幽径,奇花珍石、秀峰迭水,这奢侈豪华的私家园林让朱家,成了一个实实在在风光秀丽的江南园林,从此这孙家桥就成了朱家园,朱家园就这样被叫出了名,并且被沿用到今天。

     

然而好景不长,朱勔的斑斑劣迹,自然引起了众人的愤怒,梁山好汉截取花石纲自不必说,农民方腊的起义,就是“以诛朱勔”而为名,成了南方农民纷纷揭竿而起的导火索,这时的皇帝赵佶顾忌于民愤,也只能罢了朱勔的官。

  农民起义军失败被镇压之后,时过镜迁的朱勔又被官复原职,此刻的他,更加变本加厉地嚣张了起来,这一次他不仅是造园享乐、贪污勒索,毁了阊门内的北仓,将它辟为养殖园。在虎丘建造了三里一庄的数十个房庄,在朱家园附近,建了一个有着千株国色天香的牡丹园,甚至还建造了一支数千人的私人卫队,一时间,朱勔成了苏州人恨之入骨的家伙,在他当道的近三十年时光里,苏州的黎民百姓,可是吃尽了他的不少苦头。

  

  后来,金兵南下破了苏州城,举国上下同声要求诛杀奸臣,朱勔和蔡京、童贯等人才被一起处死。与此同时,愤怒的姑苏百姓在一夜之间,就把他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同乐园给毁掉了,以此发泄着心中的愤怒和不满,从此曾经风景秀丽冠苏城,园中林胜毗京城的朱家园,成了一堆淹没在历史荒草记忆里的废墟,成了后人对美好园林的一种牵挂和感想。

       

  如今走在朱家园的历史遗梦之中,往事的沧桑,早已成了过眼的烟云,刻录在往日故事里的怀旧情节,只能在一扇水磨青砖的石库门墙上寻找记忆。

  只有在这里,你才能感受到昔日岁月的某种辉煌,一色的水磨青砖,一览无余的清淡秀迹,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平淡中透着简洁,谦和中藏着内敛,这就是朱家陈年旧墙给人的深刻印象。

  平淡,是绚烂之极后的平和淡泊;简洁,是繁荣之盛后的简单雅洁;谦和,是张扬之梦后的感伤忧恨;内敛,是风光之秀后的情感收藏。

         

  此时此刻,站在朱家园那条千年如故的老巷深弄,在这月闲桂子落的冷月清风之时,我感受着朱家园曾经的沧桑岁月,如同感受昆剧牡丹亭里游园惊梦的故事情节一样,跌荡起伏思绪万千。

        

  虽然往日繁荣绚丽的朱家园,如今是那样的平静、清冷,同乐园曾经的灿烂之极,曾经有过的经典构绘和江南园林的所有遗韵,让我在中秋这个不平常的夜晚里,走在寂静的小巷深处驻足沉思,心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小巷内心深处的澎湃激情。

  也许这小巷有幸,也许这朱家园有情,也许这青苔斑驳的水磨砖墙,藏有难忘的记忆,让历史成了一道无法平静的河流,让甜糯典雅的苏州小巷文化,如一泓月光下的清泉,在记忆深处,流淌着昨日源远流长的人文情结。

       

(0)

相关推荐

  • 国风绘本故事推荐《游园》

    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阅读 作为中华读书报2018年度十佳童书之一,<游园>它所包含的意义非凡,甚至还被收录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当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 ...

  • 【八一】我的姑苏,我的城(散文·家园)

    "君到姑苏间,人家尽枕河,故宫闲地少,水乡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这首诗,道尽了苏州独一无二的风貌.也生动形像地诠释苏城星罗棋布的河道和人家尽枕河的安逸. 苏州在古代便有&quo ...

  • 苏式生活

    <苏州日报>2020年11月25日 A05版 简单而又纯粹.淡雅中有意韵,用最朴素的白描勾勒出世人心中的向往 从园林之秀.昆曲之雅到苏工之美.苏菜之精,惊艳时光的匠心之作,已让世人把&qu ...

  • 海上旧梦影痕(二十二)

    图211-1:1899年,四马路棋盘街(福州路河南路)口西望.XuZhen收藏并供图 图211-2:新开日升號 启事公告(<申报>1883年6月25日0004 版) 图211-3:海利洋行 ...

  • 《快速记忆法》读书笔记(二十二)

    第五章 记忆的基础能力训练 二.注意力训练 没有注意,就不会有记忆.日本产业教育研究所编的<锻炼记忆力的方法>(邵道生译,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出版)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现引用如下: ...

  • 献县抗洪救灾纪实《激战洪魔》二十二之:抹去的记忆

       献县抗洪救灾纪实<激战洪魔>二十二: 抹去的记忆   戈衍东   1963年,渡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已大有好转.当年麦季收成不错.大秋作物长势特别喜人,一派丰收景象, ...

  • 倾听,那些满载青春记忆的英文老歌(二十二)

    我歌唱 是因为一滴泪 满腹委屈和焦躁不安 一滴清泪 --(日)谷川俊太郎<我歌唱的理由> 难忘的经典,在每个时期都有拥戴者. JaciVelasquez(杰西.韦拉斯克斯)不用多介绍,相信 ...

  • 从《二十二》看“慰安妇”的历史记忆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BT历史零售"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最近,一部纪录电影<二十二>再次将"慰安妇&qu ...

  • 【征文选登二十二】赵秀永:记忆中的母亲老盐豆

    记忆中的母亲老盐豆 文/赵秀永 广袤美丽的皖北平原,到了冬季,各具特色腌制咸菜闻名遐迩,而隐藏于乡村的老盐豆,更是一道别样人间美味.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人们生活餐桌上不外乎萝卜干.萝卜丝.炒白菜. ...

  • 三厂记忆,三十二

    雪狗和高新 前进中学的北墙外有几户人家,记得最东边的是雪狗家.雪狗家是父子二个,好像姓朱,我一直不清楚雪狗是父亲还是儿子,就当是父亲的名字吧. 我进过雪狗家,那间小小的堂屋北向,采光差,室内很暗,真正 ...

  • 三厂记忆,二十二

    剃头匠 新剃头,新剃头,弗打三记触霉头.这句童谣流传比较广,大概是小时候惧怕理发的原因之一. 吕家往北,隔了三四户人家,在这一列房子的北端,有一个理发点.我记不清楚,这家就是理发的呢,还是租给某个剃头 ...

  • 【灵璧故事】童年的记忆(二十一、二十二)

    童年的回忆(二十一) 文/云淡风轻        本来我不想说和二狗打架的事的,既然己经被牛牛捅出去,那我就说说也好,是非曲直自有公断.        我们村里几乎每家都养一到二头猪,既可解决剩饭残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