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美貌与才华,她应该排的进前三

令人惊讶的法兰西玫瑰

上世纪八十年代,她一度由于“太累”而暂停拍戏,但法国人实在太爱她,于是推出了长相酷似她的苏菲·玛索,这朵令人惊讶的法兰西玫瑰就是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Yasmine Adjani )。

曾有媒体评出“ 50 位大银幕美女”( 2011 年),玛丽莲·梦露、奥黛丽·赫本和安吉丽娜·朱莉等纷纷在列,最终阿佳妮艳冠群芳,那年她已 55 岁。

不同于多数美艳明星,阿佳妮除了美貌外,更有非凡的演技,她五次摘得凯撒奖最佳女主角,并捧得过戛纳和柏林电影节女主角奖,还曾两次得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的美,并没有掩盖住才华。

阿佳妮于 1955 年出生在法国巴黎郊区的一个小镇,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是阿尔及利亚人穆罕默德·谢里夫·阿佳尼,她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甚至一度遭受着严重的种族歧视。

由于受到周边地区艺术氛围的影响,她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业余戏剧表演。14 岁那年,因其姣好的外形和纯情的目光,被导演选中参加拍摄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小煤炭商》。两年后,她又应邀拍摄了《福斯基娜和美丽的夏天》。随后,凭着她多年的演出实践,终于考进了闻名遐迩的法兰西喜剧院,演出了莫里哀的喜剧《太太学堂》等多部舞台剧,扮演了形形式式、性格迥异的角色。

1975 年,20 岁的她开启了新的艺术篇章,法国著名导演特吕弗盛情邀请她在新片《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中出任女主角,她欣然允诺。由于导演的充分信任与放手,她演得无拘无束,完全将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女儿阿黛尔在热恋中忧心忡忡的性格刻划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从此,她被称为法国电影新一代的杰出人才和法国影坛最杰出的女明星,并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记得,她站在海边那决绝的眼神。

之后,整个八十年代的法国影坛,几乎成了阿佳妮一个人的天下:

1981 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阿佳妮以《四重奏》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1982 年,她又凭借影片《迷恋》在恺撒奖最佳女主角的竞争中一举胜出。

1984 年,在以影片《致命的夏天》再次获得恺撒奖最佳女主角后,几乎所有的法国人都将阿佳妮奉为了自己的偶像。

1989 年,在影片《罗丹的情人》中,阿佳妮把一个女性艺术家在爱情与事业的双重折磨下,在希望、失望与绝望的巨大反差下,最终心力交瘁、精神崩溃的心理变化阐述得淋漓尽致,她投入角色之深甚至难以自拨。在同年的恺撒奖上,她第三次获得了最佳女主角的称号。

《罗丹的情人》——与《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一样,同样是令人窒息的爱情,却能在细微之间找到差别。她的歇斯底里,令人心碎。

自《罗丹的情人》后,阿佳妮一度退出了影坛,她拒绝了《本能》和《不道德的交易》这两部现在看来能够使她名利双收的影片,沉浸在了与英国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的爱情漩涡中。

阿佳妮 1994 年重返影坛,主演了当时法国影坛耗资最巨的一部影片《玛戈皇后》,并第四次捧起恺撒奖的后冠。那一年,近 40 岁的她,脸上几乎看不到岁月的痕迹。

“她生着黑色的秀发,光泽的皮肤,肉感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红润的小嘴,雅致的颈脖,柔软丰满的身躯,紧裹在高跟缎子鞋里的一双孩子的脚。法兰西人为自己的国土上开放出如此艳丽的花朵而骄傲。”大仲马在原著中,是这样描写玛戈皇后的,我想说的就是阿佳妮吧。

《玛戈皇后》——这部被称作阿佳妮的巅峰之作,值得一看。

实际上,阿佳妮是个矛盾集合体。

她奔放大胆,充满着精力与激情,从来都不愿被束缚,曾经大发脾气而中止拍摄,甚至退出摄制组,其实她只不过是有自己的坚持。不得不承认,演戏时她对角色内心的揣摩与演绎极为细腻,她的内在潜意识及情感渴望着尽善尽美,她的演绎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与丰富细腻的感情。

也正因为那些或放荡形骸或疯狂神经质地外在表现,与或浪漫或悲凉的内心独白形成巨大差异的表演,正因为塑造的角色大都是一些性格复杂怪异的女人,想要让人不印象深刻都难。

阿佳妮又是极其勇敢的,1989 年,她在凯撒奖颁奖典礼奖台上朗读了《撒旦诗篇》中的句子,以声援因批评伊斯兰教而被伊朗领袖霍梅尼全球追杀的作家。当时 32 岁的阿佳妮用难以置信的精神控制力,抵御着法国媒体炮制的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包括她已罹患艾滋病,不久于世。

之后在她隐退的三年间,《撒旦诗篇》的各国翻译者与出版者中有多人遇袭受伤甚至身亡。根据维基百科上的公开资料,1991 年 7 月 3 日,意大利文版翻译在米兰遇刺重伤;1991 年 7 月 11 日,日文版翻译五十岚一遇刺身亡,他的尸体在筑波大学办公室被发现;1993 年 7 月 2 日,土耳其文版翻译在土耳其锡瓦斯下榻的旅馆遭到暴民纵火,37 人死亡;1993 年 10 月,一位挪威版出版商在奥斯陆遭枪击三次,但幸存。

也许这样的女人,是会让懦弱的男人退却,但她永远知道自己该如何去爱,就像阿佳妮曾说过的:在爱里,只有爱,就是奉献;还要多做些什么——做好承担痛苦的准备。

她拥有着一系列的“精神病史”,所有看过她电影的人都忍不住说一句:“神经病!”,却又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在戏内戏外,她都美得过目难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