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慈灭子

今天这篇是关于孩子教育,文章开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故事。
一、关于宠杀 莫要一味富养

这个故事源自肖贞正的一个朋友,关于她弟弟和母亲。
大概两年前,刚刚成年的弟弟,因涉嫌恐怖袭击,在美被判8年
警察在弟弟寄宿的房间里搜到防弹背心、AR步枪、以及子弹若干。
步枪尚且好说,防弹背心在美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弟弟发信息给同学,枪击案就要学拉斯维加斯,一打打一片,很酷,说某日也要去学校毕业典礼试试。
新吹的牛发酵速度远比想象快得多。
当天就被“社区送温暖”了,美国的法律非常严厉,尤其关注恐怖袭击。
虽然事后弟弟和母亲声称只是开开玩笑、吹吹牛而已。
在国内甚至连寻衅滋事都算不上,是文化差异,完全不是蓄谋犯罪。

但最后依然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据朋友所言,弟弟从小就被母亲溺爱。
  • 弟弟吃的东西、喝的水,都必须经过母亲严格地审查。

  • 14岁之前母亲每天要把孩子住的地方、穿的衣物全都消毒一遍。

  • 孩子的母亲始终没有正视他的成长,一直把他当成刚从体内排出的婴孩,粉粉嫩嫩,也脆弱不堪,容不得有任何“细菌”侵袭自己的宝贝。

  • 孩子在去美国之前,从未自己去买过东西。

  • 孩子在国内学校时欺凌、殴打同学,每次母亲都去派出所花钱捞人,事后还会用金钱“犒劳”在派出所里“吃苦”的弟弟。

  • 孩子在美国的枪支弹药全是母亲托关系买到的,她声称“这符合美国法律”。

溺爱、无条件的满足.
让他失去了生而为人的最基本的规矩和道德。
使他成年后还依然如一个婴儿般肆无忌惮。
他像婴儿一样认为哭闹和惹麻烦不会得到惩罚,
因为母亲从未惩罚过他,他顺理成章地认为,他不该得到惩罚。
父母无限宠爱,但社会不会,法律也不会。

二、关于棍棒底下出孝子

与“无条件的宠爱”齐名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所谓棍棒,本质上就是虐待。
那些愚蠢的家长首先会用自己有限的头脑设置出一套“养儿准则”。
孩子一旦冒犯,必然要棍棒加身。
这些蠢货家长会认为
“打的越狠,越符合养儿准则,孩子将来越成功,越会感激自己”。
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份,肖贞正去看望了一位患病的远房亲属。
肖贞正在病房里没见到亲戚的儿子,听亲戚说,孩子托人给拿了五万块钱,没露面,父子已经好多年没见了
君不正,臣投他国。
父不慈,子奔他乡。
一声叹息。
这个亲戚从小就在孩子身上实施所谓的“教育”。
孩子七八岁的时候,他培养孩子“123准则”,规定当他喊道“3”的时候,孩子不管做什么必须出现在他面前,否则就要挨打。
就跟各位训练家里的狗产生条件反射没有任何区别。
孩子上高中的时候,他们夫妻天天因为鸡毛蒜皮的时候大吵大闹。
每次打架他都会逼着媳妇打电话给孩子哭诉
因为他觉得“家庭的不幸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那个孩子在上学的时候,木讷、沉默寡言,自卑敏感,是同学老师心目中的“怪人”,因为行为举止跟同学不一样,长期受同学欺凌。
 
在这样的条件下,孩子考上了大学。
据孩子自己说,要么考上大学彻底离开父亲,要么就只有死路一条。
升学宴上,父亲一定要讲两句。
当他满面红光地讲到
他就是我逼出来的,我要是不骂他,他能有今天吗?”的时候。
孩子冲上去揪住父亲的领子,骂了一句脏话。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肖贞正的客户里,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给孩子批八字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给孩子批八字的家长,大多不是为了看孩子将来“会不会出息”“能不能给自己养老”。
他们大多关心的是“如何去培养孩子”“如何才能让孩子幸福”。

出发点是“我能为孩子做点什么”。
那么作为家长,究竟该如何去培养孩子呢?
要谨记六字真言:
知命、认命、改命。

  • 所谓知命——

    知道孩子是什么命格,有什么天赋,缺点是什么,在什么时候会走好运,又在什么时候会骄傲犯错误。

    他会因为什么而成功,又会因为什么而失败。

  • 所谓认命——

    要认得是自己跟孩子的关系。

    父母千万不要抱着大包大揽的心思去与孩子相处,

    肖贞正见过非常多的父母,自以为能够给孩子“传授自己人生的经验”让孩子少走弯路

    岂不知父母与孩子的命格有着本质的区别。

    父母走过的沟沟坎坎可能是孩子的康庄大道,父母走过的阳关大道却也可能指引孩子通向悬崖绝壁。

    紫微斗数有父母宫的概念,肖贞正在给人批盘也好,在讲课也好,都说过,父母宫并不十分重要,父母能带给自己的,只有“祖业”

    我们反过来讲,父母在孩子的人生中,能够起到的作用实在有限。

  • 所谓改命——

    就是在孩子命盘走势的基础上,尽自己可能的去引导,帮助孩子发扬其优势、规避去缺点。

知命、认命、改命。
才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到该放手时放手,该保护时保护。
在这个过程中
肖贞正要告诉各位家长的第一句话就是——
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我们必须要承认,父母与孩子的不同,父母的路、价值观并不一定适合孩子,甚至完全有可能相悖。

第一,你们的主星不一样
紫微斗数看命盘,人的命格有二十多万种可能,在大范围上讲有十四星之区别,再概括来说,人有文武之别。
什么是好?
对于机月同梁等文官星来说,合群是好、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好、踏实稳重是好、保守不冒险是好。
他们这么做,确实也会有好的结果,确实会导致相对成功的人生。

但是如果孩子是武官星呢?
如果孩子是破军呢?
他注定从小就不合群、偏向沉默寡言。
别的小朋友三五成群。
他呢?
别人碰一下都要跳起来。
你能说他不好吗?
破军星就是这样,也就要这样。
明明是一只独来独往的老虎,为什么要求他去当成群结队的羊呢?
如果孩子是武曲呢?
他注定要走一条辛苦的路,他注定要去折腾,他注定听不进去劝。
作为家长,会觉得这样的孩子不可控,你们的关系也不会融洽。
但你不能批评他这样不好,这是他的道。
与人寡合、固执倔强、爱折腾、爱冒险、不踏实。
对于武官星来说,这是他们人生能够成功的基本品质。
可能是你的缺点,但却是他们的优点。
稳重合群固然稳妥,但与人寡合、爱冒险的却能剑走偏锋获得更高的成就。

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人与人的不同。

另外,即便你们的命盘相似,你们都是武官星,也千万不要随便传授“成功”经验。
了解紫微斗数的都知道,人与人的大运走势完全不同,你年轻时成功了,那是你大运好,说白了你那个时候运气好。
但你的孩子可能在同样的年龄段,走“霉运”,你让他跟你一样去冒险、去做事,那就是害他。

在运气不佳时,多做多错、不做不错。
庄子在《应帝王》中谈到: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这是在告诉我们,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坏事。
一个人的本真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去改变本真。
不妄为,从孩子本真命格出发去“辅其自然”。
肖贞正在讲《周易》时提到一个“当位”的概念。
周易有阴阳之分
  • 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就是当位;

  • 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就是不当位。

所谓当位,在其位谋其政。
父母就做父母该做的事,要不逾矩。
那么父母究竟该做什么?
两个字:养育。
养简单,当今社会,给口吃喝,供他上个学几乎每个家庭都能做到。
难在育儿。
所谓育,
“养子使作善也”,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的教导和训练。
所谓育儿,是亲自去教育,去引导,去培训,不是送去学习班就不管了。
很多家长不想做孩子生命中的“恶人”,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老师,这就是养而不育。
《增广贤文》里讲:养儿不教如养驴。
没有被“教”过的孩子,会缺失生而为人的最基本的规矩和思维。
而这两点恰恰是他将来一生的依仗,小时候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品质,长大了想培养也培养不回来了。
就像很多人小时候家里不教他卫生习惯,长大后即便有意去改,也难以保证每天刷牙洗脸洗澡。
保持身体卫生没有写进他的骨子里,长大后每做一次“好习惯”,就跟自己的“骨子”作斗争一次,会感觉累,做一次累一次
那么何为正确的三观和品质呢?
要记住,这个世界没有准则,适合孩子的就是好,符合其命格的就是好,能够让他过好这一生的就是好的品质
家长要做的,是帮助他发挥优势、规避劣势。

不是让孩子变成父母以为好的样子。
  • 比如孩子是廉贞贪狼

    家长要做的就是小时候帮他多读读书,多进行心灵的升华,最好引导他有个信仰。在此基础上,去培养他的财商,教他赚钱的本领,就是对他好。

  • 比如孩子是破军

    家长要做的就是在他小时候,让他多跌几个跟头,多吃苦,放手让他去碰壁,撞个头破血流都没关系,这就是对他好。

  • 比如孩子是天同

    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安排好一生,上学你要替他考虑,工作、结婚、生子、买房,都要去替他考虑,这就是对他好。

老子讲“为无为,则无不治”,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就是最好的教导。
相对应的,顺应《周易》即为正确的三观。
周易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并不美好,胜在一个真字。
与其让孩子如鸵鸟般相信这个世界“真善美”,长大后被社会摔打锤炼。
不如在小时候就教他世界真实的规则,长大后无缝对接,真正顺利的行走在人世间。
养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自己的三观和品质都不佳,也培养不出好的孩子。
所以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一说。
所以如果自己不成功,就千万不要传授给孩子所谓的“成功经验”。
没有成功过的人,何谈“成功经验”?
都是自己的臆想。
传授的,都是“失败经验”,据此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失败的孩子”。
 
作为家长,肖贞正觉得每个人都有必要去学习。
不是去学习如何育儿,而是去学习如何提高自己,去塑造自己的三观和品质。
即便你自觉已经人到中年,自觉不愿从头开始奋斗。
也请为了孩子,最起码要做个金庸笔下的“王语嫣”,自己不会武功,但天下武功精髓了然于心。
这样才有资格去教导孩子。
当父母,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结尾:
如果你实在没有慧根,也懒得去学习什么父母之道。
但是还想教育孩子,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个古来贤人总结的育儿法则,不用家长动脑,不完全适合每个孩子,但起码比什么“富养”/“穷养”精细的多。
一、纪晓岚家书“四戒”、“四宜”:

四戒: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二、《太平经‧为父母不易诀》“七不责”:

1、对众不责
2、愧悔不责
3、暮夜不责
4、饮食不责
5、高兴不责
6、悲忧不责
7、疾病不责
三、每个家庭都要有一本《增广贤文》
最后:

人从生至老,自致有子孙,为人父母,亦不容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