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重传统 唐三彩绽新花
安史之乱后,唐代国力下降、民不聊生,社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唐三彩的产量降低。考古发现墓葬中的唐三彩逐渐减少。这个时期唐三彩开始从明器转向生活用品。五代十国战争不断,没有了中 央集权。还有就是高温瓷发展成熟,信仰,审美,节俭,更加追求现实主义,基本是转向实用,以能陈设器为主。厚葬之风慢慢消退。制度的变化与审美,信仰,政治,都有关系。但三彩器皿类还在延续,有辽三彩,宋三彩,金三彩,明三彩……

从唐三彩陶器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唐盛世中的点滴:三彩马体现着唐朝对马的喜爱,而三彩骆驼也是当时唐朝对外交流的明证,我们还可以从唐三彩人俑的发型、服饰、动作等还原当时的很多生活细节。
唐三彩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美术陶瓷,既指唐代陶器或陶俑上的彩釉,也指着此彩釉的唐代陶制品。唐三彩的种类很多,主要可分为人、动物和器物三种。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黄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是首创。唐三彩美丽的釉色让世人惊叹,从汉代的单色釉到隋代的双色釉,再到唐代的多彩釉,凝结着无数的勤劳工匠的智慧与创新。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约800℃。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