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宽容”

很久了,因为工作上的冲突,当年一个至今在我眼里依然是个傻子的上级的上级在我们完成一场并不愉悦的沟通之后,他说,吴主任你知道你身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

我静候答案。

“你不宽容。”

这个评价我记到今天。虽然我对这个人的评价不会有什么变化,但这么些年我逐渐认识到当初这个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准确的,过去的我确实不够宽容。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最了解你的很可能就是你最讨厌的人。

关注我没几年的读者朋友们经常说我温和。这些年也确实变得温和了,我估计是跟内分泌有些关系,但应该主要还是认知上的巨大转变有关。

还在大学校园里混BBS开始,我在网上就极其刻薄,有攻击性,骂人逻辑严谨、节奏明快、脏话连篇。不仅如此,我穷追不舍,耿耿于怀。一定会让人很难受,我自己呢,骂完一时爽,但也被这些毫无意义的情绪影响。准确地说,是我的大脑被欺骗了,以为有无数针对我的敌人。然而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互联网ID而已。

这是在大脑相对冷静之后的思考,道理格外清晰。然而要控制住大脑不被映入眼帘的文字激怒,真正做到无视,着实花了很长时间反复磨炼。我理解这就是一种非条件反射,至今看到一些不怀好意的评论瞬间也会有情绪变化,跟过去的差别在于如今这个波动会在下一个瞬间平息来下。这是进步。

又进一步,我想每个人的年纪、经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等都不一样,本就很难有效对话,只是互联网意外地让彼此在线上有短暂的交集,电源键一摁,什么也没发生。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反反复复,我总会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这段开头。

以前一直觉得这句话是留给那些富二代来修身养性的,我这种普通偏贫困来自农村的人哪来的“优越条件”。但随着年纪渐长,真实世界的轮廓更加清晰之后,我对“优越条件”的理解不再狭隘地仅限于“钱”,开始盘点自己出身就拥有的“优越条件”。

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赶上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大好环境,长期和平稳定。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通过互联网我接触并学习到很多学校根本不教的东西,因为互联网的缘分有了现在的朋友圈,现实中的朋友几乎都是早期的网友。也因为热爱和熟悉互联网赶上了几乎对简历不怎么要求的互联网企业末班车。

虽然父母都是农民身份,家境普通略贫寒,但我有个通情达理的勤奋的妈妈。在我妈眼里我从小到大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帅最聪明的,什么事都能跟我沟通商量,尊重我的意见。甚至,完全不管我。因此你们想象不到当我看到“父母皆祸害”这样的话题长盛不衰,看到里面有那么那么多掌控欲极强的奇葩父母时我有多震惊。

时代背景,家庭出身,所拥有的这些,都不是我努力的结果,是命。我大概是三十岁之后才充分意识到自己拥有的这些财富。家里没能留一分钱,反而是次要的。父母没有这个义务。赚钱养家是我自己的责任。也正是强烈地意识到这些天生的幸运,自然而然人就会变得更宽容一些。

年纪变大导致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变化,会不那么容易冲动,但恐怕人在性格上很难有巨大改变。我感觉自己性格中刻薄、不服从、暴躁的部分都还在。甚至也还会失控。但相比过去变得更温和更宽容倒也是事实。看似矛盾,只不过是认知的变化,是理性介入的结果。

批评,听听,但不再将其人格化,只是一串冰冷的信息,自己判断。跳出来审视自己当下的处境,不跟任何人比(所有的比较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能更积极去发现自己的幸运。最后,活着活着,人的注意力更聚焦于实实在在的个人生活,很多无关的事情自然就不存在了。其实本来就不存在。

上篇:据说小米新logo花了200万,网友纷纷喊就这?我也可以!

推荐:资本与教育

封面图:Jeffrey Smar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