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让:聚散因缘
曾经感慨于单位办公室同仁的分分合合、聚聚散散,惊叹于同一个校园,竟然有那么多的排列组合,将我和别人一会儿无由头牵连在一起,一会儿又活生生撕扯开来。
说了别人或许会不信,一个学校,能有多少种排列组合,让你生出关于聚散的诸多感慨?
我只说几个复杂性:我所教的地理学科一会儿开课,一会儿不开课,不开课时我可以教任何一门专业理论课程;我们学校有若干个教学部,我一会儿在这个教学部上课,一会儿在那个教学部上课;和我搭班的老师,一会儿是这几个,一会儿是那几个……还不够复杂吗?
因此,就在单位这样一个弹丸之地,我和我的同事们分分合合、聚聚散散,几乎没有一个能和我在同坐一室到四年。常常,和同事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随着某一年暑假的到来,会迅速分崩离析。
不就在同一个校园里吗?不是可以串门的吗?可你知道不知道,一个教学部就是一栋楼,楼与楼原本就是人为的屏障,少了共同的教育对象,哪有那么多共同的话题可以串楼去聊?再说了,你有课时他没课,你没课时他有课,想要维持原先的深厚友谊,何其艰难!
于是乎,友谊随距离由深变浅,自有渐无,甚至最后,连在对方的朋友圈点个赞,也懒得去做了。

也有牢不可破的友谊,产生于办公室但不局限于办公室,不要说跨教学部,就是调离本校,山高水远,也依然是最好的朋友。
我和W的友谊就是这样的。我教地理,她教语文,原本少有交集,然而那一年暑期后,我俩阴差阳错坐到了一起。她不但才华横溢,而且质朴善良,待人真诚,哪怕是遇到学校里的清洁工,她都会热情地招呼,嘘长问短。她大我两岁,常常像大姐一样照顾我、开导我,我什么话都愿意和她聊,她遇到的大事小事也总告诉我。
本以为我们可以继续在同一个办公室坐上几年,至少可以在同一个校园里常相聚的,没想到,她突然间被调离学校,到大市任职去了。一个普通的教师怎么会突然上调任职?因为她的台胞身份,更因为她的才华和见识,给她带来好的机遇。我希望她有更好的发展,但对她的离开却感到有些不舍。然而,我万万没想到,我们的友谊并没有因为彼此的分开而变得淡薄。
常常会接到她的电话:在干嘛?我回答一下在干嘛,又会问一下她在干嘛,于是话题源源不断。这么多年了,她一直保留学校短号,我们聊多久都是免费的。我了解她工作的变动、个人的活动轨迹,家庭成员的生活、工作、身体状况……我依然啥事都和她说,遇到难题也总向她讨教。除了电话联系,周末时光,我们还常常相约一起散步,一起吃早餐,一起打牌……听到她的声音,看到她本人,真的就是亲人的感觉,无需意志努力,不必装模作样。
于是想,人间所有的聚散、离合都不是没有理由的。彼此冷漠,咫尺成天涯;相互牵念,天涯若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