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以来四川行政区划变迁简述
50年代到60年代专区划分源于国民政府时期实施的行政督察区制,四川省被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与成都市、自贡市,39年西康行政督察区建省,四川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划归西康省,每区设置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管辖各县。据此,解放后设立了17个专区。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四川省,所辖区域划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4个行政公署(省级行政区),8月更名为XX人民行政公署。

川东行署区,驻地北碚市,(初设于重庆市黄桷垭),辖壁山专区(江津专区)、大竹专区、万县专区、涪陵专区、酉阳专区5个地级行政区, 3个县级市(万县市、北碚市、合川市)。
川西行署区,驻地成都市,辖温江专区、绵阳专区、眉山专区、茂县专区4个地级行政区,1个地级市(成都市)。
川南行署区,驻地泸州市(初设于自贡市),辖泸县专区(泸州专区)、资中专区(内江专区)、宜宾专区、乐山专区4个地级行政区,1个地级市(自贡市),4个县级市(泸州市、宜宾市、内江市、五通桥市)。
川北行署区,驻地南充市,辖南充专区、遂宁专区、剑阁专区(广元专区)、达县专区4个地级行政区,1个县级市(南充市)。

1952年8月,川东、川西、川南、川北4个人民行政公署撤销,合并设立四川省。9月酉阳专区划归涪陵专区,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正式成立,辖2个地级市(成都市、自贡市),16个专区,7个县级市(万县市、合川市、宜宾市、泸州市、内江市、五通桥市、南充市)。
1953年1月,剑阁专区更名为广元专区,3月撤销,所辖苍溪、阆中2县划归南充专区,昭化、广元、剑阁、青川、平武、北川、江油、旺苍8县划归绵阳专区。
1953年2月,大竹专区撤销,所辖大竹、渠县、邻水3县划归达县专区,垫江县划归涪陵专区;广安县划归南充专区;梁平县划归万县专区。
1953年3月,眉山专区撤销,所辖区域分别划归温江专区、乐山专区,茂县专区撤销,设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


1954年6月,西南大区撤销,7月重庆市再次划归四川省管辖。
1955年9月,西康省撤销,所辖西昌、雅安专区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划归四川省。


1958年10月,撤销遂宁专区,所辖遂宁、蓬溪、中江、三台、射洪、盐亭、潼南七县划归绵阳专区。安岳、乐至两县划归内江专区。
1960年7月,撤销泸州专区,所辖区域划归宜宾专区。至此四川省共辖12专区,成都、重庆、自贡3地级市,3自治州,5县市级。


1965年4月,渡口市设立(87年1月更名为攀枝花市),至此四川省辖4个地级市(重庆市、成都市、自贡市、渡口市),12个专区,3个自治州,5个县级市(泸州市、南充市、万县市、宜宾市、内江市)。1967年4月开始专区改称地区。


1976年1月,绵阳地区潼南县划归江津地区。

1978年10月,西昌地区撤销,所辖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会东6县和盐源彝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米易、盐边2县划归渡口市。至此四川省辖成都、重庆、自贡、渡口4地级市,温江地区、绵阳地区、内江地区、宜宾地区、乐山地区、江津地区、涪陵地区、万县地区、南充地区、达县地区、雅安地区11地区和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3自治州,8县级市(泸州市、南充市、万县市、宜宾市、内江市、绵阳市、达县市、乐山市)。


1981年7月,江津地区更名为永川地区。

1983年3月,设立地级泸州市(泸县、纳溪、合江、叙永、古蔺5县),8月设立地级德阳市(成都市广汉县、什邡县,绵阳地区德阳县、绵竹县、中江县)。
1983年3月,温江地区撤销,所辖区域并入成都市,4月永川地区撤销,并入重庆市。

1985年2月,绵阳地区撤销,分别设立地级绵阳市、遂宁市、广元市,内江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内江市,乐山地区撤销,设立地级乐山市。
1988年5月,涪陵地区分设黔江地区。

1992年12月,万县地区撤销,设立地级万县市。
1993年7月,南充地区撤销,分别设立地级南充市、广安地区,达州地区分设巴中地区,达州地区更名为达川地区,达县市更名为达川市。
1996年3月,涪陵地区撤销,设立地级涪陵市,10月宜宾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宜宾市。

1997年3月,重庆市直辖,四川省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并入重庆市。
1997年5月,成立眉山地区,与乐山市分置,1998年2月,设立资阳地区,与内江市分置。
1998年7月,广安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广安市,1999年6月,达川地区撤销,设立地级达州市。

2000年,巴中地区、眉山地区、资阳地区、雅安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巴中市、眉山市、资阳市雅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