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北师大中文系博导康震章法凌乱、意脉不通之诗,发来与大家探讨
康震在诗词大会上所展示的诗作,夸夸其谈,大有风雅不让古人之势,一时吸睛无数,尤其康粉为之迷倒叫好。虽然康粉如此热情,但各方尤其诗坛比较慎重看待,一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有的说:“气势显得不错,康震真乃当今诗坛风流之士!”也有的说:“要是没细看,还真的以为是气势吓人,但仔细体会一下,经不得推敲,实质气已衰竭,强凑败象矣!”更有的说:“康震只会理论,实作哪会呢?没看这个实作这么低劣粗糙,能算得上诗作吗?”
康震到底诗作如何,不妨贴出来,给予鉴赏一二,附康震所作如下:
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研竞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

我们说诗篇是一个整体,四句是不可分割的,否则就如一盘散沙。明显看出康震四句各说各的,没有一个重点。倒是气势上虎虎吓人似的,比如“大江东去流日月”、“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如果没有一些基础鉴赏力的,很可能被其表面气势给震住了:“哇!气势惊人!”而出现理解偏差。所以诗歌要一定鉴赏力,才能正确一窥门径,洞悉无遗。
起句刚表明时间流逝,承句就直接说“古韵”去了,两者衔接不紧密。毛病还不是仅仅于此,转句莫名其妙跑到“雄鸡”里去了,雄鸡一般干什么的?报晓,与诗章所说的古韵新研没有什么关系,天不搭地不连的。且单单捆板雄鸡与天地广也是牵强的很。最后尾句不忘“唱春晖”叫嚣一下,以示完结,曰:“'诗也'”!。
综合来看,康震之诗徒有其叫嚣之势,未有诗之内涵及意境,毫无章法,文脉断裂,诗句多粗糙叫嚣而低劣不堪,不得诗之入门也!

接下来谈谈七绝的作法,一首七绝28字,一般四句分别担负着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要怎么起呢?起头,作为文章的眼睛,不可忽视。我们如果起的急了,那么使得下面的承接无法合拢,而造成脱节;也不可起的太重,使文章呈现头重脚轻而不稳之状态。所以一般要轻轻地起,或是初步地点题;或是挑帘而欲展开整个景物;或是抛个议论引子;或是稍微展露初步情感等等。
承要如何呢?作为起句的连接之处,有他的意义,起着承接作用。故而承要缓缓展开,或是顺接题意,或是渐渐地拉开屏幕;或是烘托;或是进一步承述等等。
转要怎么办呢?好的转犹如房屋栋梁,中流砥柱作用,所以很重要,必须重视。或是惊天动地的奏响转战,;或是对大角度大范围的转动;或是进一步的承述;或是递进关系;或是明显转折等等。
结要怎么好呢?好的结句应该是锦上添花,当然是不可忽视的啊!可以顺着转而作结;也可以是呼应起句;也可以是来个总结等等。

观康震诗作缺陷很多,大家可提提意见或改作更好的或次韵贴来,供大家探讨一二,本人所改之作如下:
七绝 古韵风流 作者 南方小天
李杜千年标古韵,堪同春色映芳菲。
长风浩荡壮思起,一展豪吟动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