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一 · 周纪一》

原文】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脣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末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译文】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崐桓子也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出去,就会马上大祸临头。”张孟谈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一人耳朵,有何伤害呢?”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家军,于是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只有辅果得以幸免。

分析】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因为计划泄露而招致失败甚至引起杀身之祸的比比皆是。想制人反被制,就因为谋事不密,多么可悲,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现通过一段小案例,来谈谈谋事必密的重要性,具体分析去下:

第一,游说的策略:让对方真实感受到是在为他权衡利弊

案例中,张孟去见韩、魏二人时,他的话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看一看,他对韩、魏二人说到:我听说唇亡齿寒。张孟这句话,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直指要害。话说完之后,韩、魏二人会是怎么想的呢?他们肯定是真实地感受确实是在为他们权衡利弊,那么利益联盟也就容易形成了,有这一层利益关系,那么后面的事也就好办了。

第二,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案例中,韩、魏二人所担心的也是赵所担心的,要消除他们这种顾虑也要讲究说辞:计谋出自二位主人之口,只有我自己听到,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被张孟这么一说,他们心头的担忧也就消除得差不多了,言外之意也就是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用担心计划泄露。

第三,特殊时刻要能控制好关键的人和关键的环节

案例中,赵得以杀掉智军守堤的官吏,决开河水反灌智瑶军营,其原因肯定是智瑶内部出现了管理不善,让赵有可趁之机,当然了,也不排除赵利用韩、魏做内应,里应外合,但总的来说就是关键时刻对关键环节、人的把控不到位。如果在河堤口派重兵把守,那么他们还会成功吗?

职场启示

第一,换位思考

如果你要成功游说一个人,就要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为他考虑,然后把自己的目的夹杂在里面,来进行游说,因为如果目的性很强地对目标直接进行游说,那么被游说对象往往有很大的戒备心,一旦引起了他的戒备心,要想再进行成功游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第二,谋事必密

大到国事,小到个人小事,不管是在对待事情上还是在处理人事上,一旦计划被对方提前得知,那么招致失败的风险的概率往往是很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组织都重视情报的收集,大力培训间谍的原因所在。

第三,注重关键环节

很多事、工作等都会被划分成几个程序、环节,而这些程序、环节中又分为关键、一般、次要的小程序、小环节,而我们如果能把控好关键的几个环节、部门,往往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尤其是特殊时期,更应当重视关键环节、关键的几个利益相关人,这也是矛盾论所强调的:善于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