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对等”交换的教育很缺失

作家刘墉在论中国孩子培养可悲现状时说道“今天有多少孩子, 既要美国式的自由, 又要中国式的宠爱, 却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 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然而这批孩子进入社会后, 既要美国式的公司福利, 又要中国式的铁饭碗, 却没有美国员工的自律和中国传统的忠诚。从小讨价还价, 长大后失去原则, 该讲情的时候讲理, 该讲理的时候说情。这是我们现在许多家庭教育缺失理性成分的结果。”
深以为然!
我觉得这不仅是家庭家族的缺失,也是学校教育的不足,更是社会教育的欠缺。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三岁的孩子(或者是刚能说话的孩子)就会对父母说,我想要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要什么什么。而这时,父母们为了表示对孩子的爱,总是会无条件的答应,而忘记了跟孩子说自己挣钱的辛苦,忘了告诉孩子想要可以但自己也需要付出,哪怕是最简单的说声感谢或者抱抱表示感恩。
等再大一点,在要东西要不到选择用哭闹的方式来索取时,我们的父母不是告诉孩子为什么不给,不是跟孩子说清楚为什么,不是教育孩子想得到必须付出,不是给孩子灌输“对等交换”需要公平的教育理念。而是在孩子哭闹时就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以至于孩子养成了得不到就哭闹的习惯和从父母长辈那里索取任何东西都不需要付出代价的观念。
简言之,就是父母是很烦孩子的哭闹,更是受不了孩子那烦躁的哭闹声的,所以就以满足他们的要求来换取他们的不哭闹。
要知道,这时孩子的哭闹想表达的意思和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而表达的意思是不一致的。是为以后的教育埋雷的。
我的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3岁)他们也会这么对我,也会哭闹,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时,我都是选择让他们尽情的哭,我只安静的看。待他们不哭后我会让他们说出哭闹的原因,会告诉他们“对等交换”的教育理念,通常的情况是:他们一边抹眼泪一边想办法怎么样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
他们给出的答案很多:一个吻、收拾桌子、捡地上的垃圾、帮捶背捶腿……最少不了的是一定要说“谢谢爸爸(妈妈)”。
当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兴高采烈的沉浸在得到的幸福中时,得到需要付出(对等交换)的理念已经慢慢的埋在了他们的心中,慢慢的、悄悄的他们养成了习惯。现在,当他们想要什么时,总是先征求我们的意见,在得到明确的回复后才会实施下一步计划。
当然,很多时候他们还会使小性子,耍小聪明,以此来逃脱我们的约定。这个时候我是一定不会含糊,一定要用能让他们记住的方法来教育他们的。
我自己的孩子我可以这样的教育,毕竟他们还小。可是,我的学生们再这样教育那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的学生们都是十四五岁的青少年,都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且都有很多的从小养成的习惯。我知道光靠说是不行的,所以想了很多的办法,用活动来引领他们。
(此处省略一千字)
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加之他们很多人打心里并不认可我的理念,有时还得不到家长们的支持。所以,即使我为此真的付出了很多,但效果甚微,也因此而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和自责中。没有办法了,只能选择放弃。但是,只要有机会我还是会跟他们讲“对等交换”的理念。
有时,跟很多老教师聊天,他们总会谈起以前的孩子是多么听话,多么懂事,现在的孩子是多么叛逆,多么难带。我知道这里有很多的原因,有我们老师还沉浸在以前无法自拔的原因,有现在的孩子接触了更为广泛、更为宽泛和更为自由的理念,有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种种影响,有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的返照,有太多太多老师管控不了的因素加持。
可是,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是一定要做的,即使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虽然我很痛心的看到很多孩子缺少甚至没有感恩的心,很无奈学生根本就不谈付出只要回报,很难受学生们心里根本就不想着做什么事都需要前提条件,甚至很无辜的成为了不理解的人的批判对象。
但是,我看到这些我还会去讲,还会用我极其微薄的力量尝试着去改变,即使我明知效果甚微。
我始终相信:回报和付出必须对等,很多时候付出的远比得到的要多。此时,“但问耕耘,莫问收获”适时的蹦入了我的头脑,我们不是说要每个人都无条件的去奉献,但是我相信,一份耕耘必然会带来一份收获。
(0)

相关推荐

  • 不讲理的老师

    不讲理的老师 作者:李广生 "老师,你太不讲理啦!"还记得小时候吗,你曾这样说老师,或是当面质问,或是背后议论,或是在心里忿忿不平.小学阶段,你会觉得老师偏心,因为他总是特别关注别 ...

  • 为留守学生撑起爱的扁舟

    陈仁香 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近200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生成了班集体中最 ...

  • 青少年生命财商教育的影响和重要性

    现在市场上非常推崇财商的培养,大家都觉得少儿财商非常有前景,是非常有前途的一项培训,所以市场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许多的财商培训机构.当你在选择才给孩子们选择财商培训机构时,事实你有没有考虑过以下几个问 ...

  • 教育案例:用“家”的温暖弥补缺失的爱

    案例 刘XX有一天突然跑来哭泣着向我"告状":"老师,王XX刚才在教室打了我一拳.他是男生,打得很我疼,他那是在欺负我!--" 我感觉事情比较严重,赶紧问其事情 ...

  •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父母做不到这2点,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教书的是老师,而育人的永远是家长,父母永远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我们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总是能听见家长握着 ...

  • 胡盼:理性“无视” 教育孩子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小)孩子有意(故意)的在你面前哭闹,大有誓不罢休之势,你越是想让他不哭,他却哭的越厉害.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在哭闹时,是在偷偷的观察的.如果父母(大人)在意,他就会 ...

  • 胡盼:孩子“怕”教育

    晚上到家,听妻说闺女今天在学校(幼儿园大班)干了两件大事,一是作业做的一塌糊涂被老师私发了微信(见上图),一是闺女拿铅笔戳同位小男生的脸和手,都红了. 对于作业的问题,我倒不担心过多,毕竟刚幼儿园大班 ...

  • 胡盼:不公的教育才会让教育不公

    早晨跑操,有少部分学生迟到(还有部分学生未到操场跑步),于是值班教干在所有学生集合时宣布决定:罚最后来的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多跑2圈. 于此,我在等到所有学生走开后和值班的教干进行了探讨. 我说如果 ...

  • 胡盼:“真实”的教育

    读书图(1) 雪中美景(2) 如果,我只让你看这两张图,你一定猜不出我的目的和这两张图背后的"故事". 这两张图就是"教育"的故事. 教育:(Education ...

  • 胡盼:家的感觉很重要

    搬到新"家"已经2个多星期了. 目前的感觉是,除了换了一个地方再没有其他.因为所有的建筑物是原来留下来的,原来的每一棵树每一片草依然被安放在原来的地方.唯一不同的是,不变的环境中换 ...

  • 胡盼:快乐,其实很简单

          稻盛和夫<活法>一书中写到:我们往往倾向于把事情考虑得复杂化,其实事情本质是很单纯的.表面看上去很复杂的事情,其实也是由若干简单因素组合而成.        人类的遗传基因由多 ...

  • 胡盼:没有错误的教育是失败的

    "我就没有错,你不该批评我." "你没有错误,我为什么要批评你?" "我跟你说,我就没犯错." "你看看你在课堂上的表现.&quo ...

  • 胡盼:一边教育一边思考

    作为父母.老师.大人的我们总是想把所谓的正确的东西传授给我们的子女.学生.孩子.可是,我们只是一味地想着所谓的正确,向着所谓的我们认为的好的方面去想,却忘记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都是相对的.好的另一 ...

  • 胡盼:不对等的关注

    人的天性总是爱赞美好过批评的. 所以,当任何一个人取得成就时或许都渴望被别人关注,哪怕只是一丁点而已.如果不,那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圣人,如哲学家一般,哲学家都是不过正常人的日子. 但是,很多哲学家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