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歙县 如梦徽州

从鲍氏花园出来坐4路公交,和司机哥说,我要去郑村看牌坊。结果他给我停在郑氏宗祠的广场前,此处无站,让我以最短的距离步行过去,甚是感激。大步流星奔到宗祠前,吆喝了几声,一老哥见雨中有人来访,急忙开门。“门票多钱?”“10块。”“5块吧?”“行。”

进来后,这位老哥开始跟我大倒苦水,愤愤不满的怨气写在一脸。他是这里唯一看家护院的人,一个人孤单的住在这空空荡荡的祠堂里。他的收入靠自己的积蓄和零打碎敲的游人门票,他说,我收你这5块,你别笑话,有点讨吃要饭的感觉。这话搞的我却很不好意思了。

仪门前的“奕世忠贞”牌坊,明万历43年(1615年)祠堂大修时加造。

“奕世忠贞”牌坊背面

我问:“为啥那国保碑不立啊?”他说:“领导们把那碑仍在那角落就扭头走了,找人立碑不花钱啊!文管的多次轰我走,说我赖皮。我不走,这是我们郑家的祖祠,需要看护和打扫。他们根本不管,一锁了之。笤帚都是我自己的买的,他们一分钱都不给。”如果每月给他点工资,也就是领导的一顿饭,这种不和谐,只能让人长吁短叹。

当年歙县黄梅戏剧团快倒闭的时候,领导们将郑氏宗祠的管理权给了他们,改成了“古徽州民俗风情馆”,靠门票收入补贴点剧团,结果好景不长,实在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只得关张。盘活一款古迹资产,需要智慧的。看看不远处的棠樾牌坊和假的鲍氏花园,130大元也阻挡不住蜂拥而至的人群热情。

郑氏宗祠3进,规模庞大,看点可圈可点。中轴线由牌坊、仪门、济美堂和寝殿组成。保存的完整得益于当年这里是粮库。其始建于明成化2年(1466年),万历年间重修,以木雕、石雕夺胜,是徽州祠堂的典型佳作。济美堂和寝殿均面阔5间,进深3间,外面都是青石方柱,内部梁架肥硕,素木无彩绘,卷云、海浪纹舒展自如,雕刻一丝不苟。

1995年,一老美出资了50万元用于修缮祠堂,这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老哥指着寝殿的一个月梁说,你看看,他们竟然用水泥加沙子补修的,水泥是啥啊,硅酸盐,不仅不能当木材用,还要腐蚀木头。50万不知他们吃了多少,还有多少用在祠堂上了,即便敷衍也要能凑敷了啊。这般状况又引起了他一腔怒火。

济美堂暨享堂,是族内议大事、办庆典或聚会之地,也是纪念元代郑氏文人郑玉的地方。

济美堂内梁架

老哥意犹未尽,领我到偏廊一角说,上面的木头白蚁都蛀空了,漏雨不说,木板都掉下来了,这不,我都不敢捡,他们又要说我破坏文物。多次反映,人家根本置之不理,哎,我也无可奈何了。

这位老哥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济美堂的背后挂着他的画作,前面是长案搁满了纸张、颜料和画笔。他的山水画留白太少,山的空远巍峨没有表达出来,其他画写实强、写意弱。我看中了他的“一蓝秋色谁不醉”,结果他开价300,把我给吓了回去。

寝殿

寝殿前移来的一对元代石供

寝殿梁架

郑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纵深村里行走,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贞白门石坊。其为纪念郑氏家族名人郑千龄的功名坊,并兼有门坊、里坊之功能。该坊始建于元末,是徽州地区牌坊老大。正中匾额上刻有明弘治、嘉靖重修的题字,元末义士余阙题写的“贞白里”3个篆字依旧清晰看见。石质牌坊简约明快,双柱单间,额枋上的雕刻早已被凿烂。

在村子里还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宅,斑驳的墙,沧桑的木头都镂刻着时间的印记。有的虽很颓败,但气象犹存,残留的木构件华彩依在。

郑村现在共有5座牌坊,还有3个偏隅于村后。3个石牌坊一字排开,均建于明正德5年(1510年),纪念汪氏家族唐宋历史上的名人。中间的忠烈坊最为高大,为褒扬唐初封“越国公”的汪华所立,4柱3间3层5楼盖顶式。东侧是司农卿坊,纪念的是北宋司农少卿汪叔詹,司农卿,汉代就有的官名,掌谷货,暨分管农业的官吏。和西边的牌坊皆为双柱单间2层3楼盖顶式。西边的是直密阁坊,纪念的是汪叔詹的次子汪若海,直秘是宋代官名,掌管书籍、书画的收藏。

忠烈坊额枋上刻有“忠烈祠”,但祠堂早毁,后面紧贴的都是农家新修的现代化小楼。3个牌坊的上雕刻残破不堪,都是国朝红色运动中的牺牲品,周遭的环境脏乱差,只有麻石牌坊悠然高耸,散发着苍老的味道。

(0)

相关推荐

  •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司马狂/文 最初听闻永渡祠,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那时候汪裕仁兄就曾告诉过我,只是彼时对于徽州理解不够,未能深入发掘.去年再度前往此间,找寻三脚牌坊,又一次听闻永渡 ...

  • 徽州科普||震惊!石头里也有鄙视链?!

    第一次发觉冷冰冰硬邦邦的石头王国里,也有鄙视链,是看见这个鸡汤故事: 人们在山顶上建一座庙宇来供奉神佛.庙宇建好后,山民选择了一块非常大的花岗岩,切割后,一部分用来做庙宇门前的台阶,另一部分用来做佛像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11)

    本篇目录: ************************************** 301.池河太平桥  明清                                           ...

  • 徽州古建三绝:祠堂、民居、牌坊

    汤显祖曾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今天的人们再踏上徽州这片土地,除了会有想起此话时的千头万绪,也难免会为精妙奇绝的当地建筑赞叹不已.祠堂.民居和牌坊并称为"徽州古代 ...

  • 徽派建筑有什么特点?看这篇你就知道了

    文中的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推荐阅读: 大禹治水后开会表诚心,从此开启了夏王朝,也开启了安徽的文明 徽派建筑 古徽州一府六县,境内山清水秀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歙县北岸吴氏宗祠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北岸镇北岸村.距安徽宣城绩溪伏岭镇江南村徽杭古道西起点62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宗祠内的木雕圆润而饱满,宗祠内的砖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歙县北岸廊桥

    黄山歙县北岸廊桥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北岸镇北岸村.坐落于北岸镇杭徽公路右侧300米处,有二条小路沿着小溪通向廊桥,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北岸廊桥又名风雨廊桥.建于徽州歙县北岸棉溪河上的北岸廊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歙县昌溪周氏宗祠

    黄山歙县昌溪周氏宗祠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昌溪乡昌溪村.歙县昌溪乡昌溪村员公支祠东.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氏宗祠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年,为明代徽派古建筑之典范:简洁的布局,古朴庄重:精致的雕饰,细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歙县叶村洪氏宗祠

    黄山歙县叶村洪氏宗祠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三阳乡叶村.距歙县昌溪乡昌溪村周氏宗祠东北46.6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村洪氏宗祠原建明初,改建于明末,为叶村.竹铺洪氏百姓共建.叶村洪氏宗祠原为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徽州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黄山市歙县城内徽州古城景区仁和楼东侧,跨街而立.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国石坊是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立此坊.建于明万历十二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歙县渔梁坝

    渔梁古坝位于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是新安江上游古代拦河坝,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了.它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渔梁古坝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歙县长庆寺塔

    黄山歙县长庆寺塔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城西练江南岸西于山.距渔梁坝西2.5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市歙县城西练江南岸西于山原有10座寺庙,其中长庆寺旁有一塔,即长庆寺塔.今寺毁塔存,又称十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歙县棠樾牌坊群

    黄山歙县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黄山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距歙县长庆寺塔西8.2公里.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歙县棠樾古民居

    棠樾古民居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棠樾村位于歙县城西南7.5公里处,北靠灵山支脉--龙山,前临徽州盆地,南以富亭山为屏,源自黄山的丰乐河自西向东从山前流过,是风水学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