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动的认知,就是伪认知

(0)

相关推荐

  • 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层面

    一.学校是教师发展的真实环境,应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 1.搭建交流互助平台 新的课程标准给予教师对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自由和创造自由,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成为开发者和研究者.开 ...

  • AI来了,你在哪儿【下篇】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 这是2019年第9篇原创文章 全文2509字,阅读时间5-8分钟 第三部分,如何打造你的AI时代核心技能? 我们这里聚焦的五个软技能.它们是:创造能力,说服能力,协作能力,适应 ...

  • 运营越来越火的今天,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

    大家好我是志忠: 在过去我的认知是我要学习很多种技能,来面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仿佛我会多种技能,只要努力工作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最终我发现无论我再怎么努力,事情却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 关于这个问题,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治理:从对话到潜对话

    精于心,简于形 (1)表面认知与后台认知 手表的"表面"是直截了当给你一种信息,"所见即所得".不管反面(手表里面的运行)的东西是如何运行的,用户要看的是这个&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 认知周期

    ◆◆ 父子关系与自大狂 ◆◆ 我们的认知迭代成长过程可以通过非常具体的父子关系的变化来理解: 觉得父亲是个全知全能的人--处于"空杯"状态,会吸收大量知识(当然这些知识夹带谬误和自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生态位与选择压

    你觉得你卓越吗? ◆◆ 生态位决定认知 ◆◆ 我们选择的认知世界的方式,跟你所处的生存的位置有关,或者说,你的生存跟某种东西息息相关的时候,这种东西就自然成为了你的认知对象.反过来,这个东西跟你的生存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认知的救赎

    [缺陷与恐惧] ◆◆ 缺省与默认 ◆◆ 所有的技术和媒介都是人的延伸.但是,不管技术多么发达,人所具备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仍然是有缺陷的.[或者说正因为是能力的缺陷才发明出工具和发现技术.因为生物只要能够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无中生有”的认知

    ◆◆ "眼力见儿"与刀锋竞争力 ◆◆ 刀锋竞争力:只有占比很小的那一点点才决定了你和别人的区别 我们对世界和周围场景的认知,最重要的是对看不见的东西的认知--这是决定我们认知能力是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天赐良机从何而来

    [我们还在等机会吗?] ◆◆ 两种归因谬误 ◆◆ 两种归因谬误: "把子虚乌有的变量归结为原因":雄鸡一唱天下白,或者说穿红内裤运气好等等,是一个事件跟另外一个事件的出现不存在任何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认知之树

    [这章跨度比较大,从了解认知的信道,到如何屏蔽噪音,然后通过深思找到现象背后的规律,形成T型结构] ◆◆ 认知的双人舞 ◆◆ 认知不是独舞,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当认知的场景和通道发生变化时,你获得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 认知退化与格物致知

    [你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 结果的简单,起点的复杂 ◆◆ 简单是长期努力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起点.我们追求的是起点的复杂,需要多准备多思考."你继续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知行合一

    ◆◆ 建立神经元的高带宽专线 ◆◆ 只发生过一次,等于没有发生.所谓的"认知"是神经元之间建立的一个固定连接.只有刻意练习重复次数多了,才会形成前面说的瞬间认知.这个连接不一定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