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建白瓷生产始于何时?停止烧制于何时?4点原因为您答疑解惑

关于德化陶瓷业和建白瓷的生产始于何时?停于何时?目前陶瓷史界的学者们还没有统一看法,有的认为“建白瓷生产从宋朝开始,元、明稍有发展,但数量很少,”也有著作曰:“德化窑,自明烧造,本泉州府德化县,德化今改属永春州,碗盏亦多弊口,称白瓷,颇滋润,但体极厚。”另有载云:“德化窑以史载至明而突起。据德化旧窑废圩之瓷片与古寺之烛台有唐年号,此可知有窑之始,即在唐时。不过,惟制蓝花白瓷之茶碗,粗器及宫庙一般陈品而已,至明始名于世。根据上述的记载,可以归纳为几种看法:

一、德化开始烧制陶瓷有唐、宋、明之说。

持唐说的徐曼亚仅以在古寺里发现署有唐年号的烛台为根据,因唐烛台已不存,无物可考。但在前年德化美湖乡洋田村上田林发现古窑址一处,从采集的青釉小盏、褐釉碗、以及窑具、窑砖判断,认为是唐、五代时期的窑址,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这样德化的窑史又大大推前了。明代是德化瓷器鼎盛时期,认为明代始烧制瓷器的历史,未免太晚了,这是不能成立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德化调查发现了20多处宋代窑址,可见德化烧制陶瓷在宋代已有很大发展。

德化古窑遗址

挖掘出来的德化古窑遗址

二、关于德化的建白瓷之烧制年代,有始于宋、元和明等三种意见。

(一)主张宋说的根据是什么?笔者还弄不清楚,或许在宋窑中发现过乳白釉瓷,这是可能的。因为德化的祖龙宫窑、屈斗官富、岭兜窑、窑垅山窑等窑址,都是自宋至明延续烧的窑口。

出土的德化白瓷

如果有人采集到上述遗址的标本时,没有分清层次的先后,或许在扰乱层采集的,又缺乏实际判断的经验,把宋明的瓷片混为一起,也是可能的,故宋说是不能成立的。绝大部分的陶瓷史学者主张建白瓷的生产始于明代。因自明初至清初,德化都普遍地烧制这种瓷器,很多资料有此记述,自然大多数人认为建白瓷的制于明代是不容怀疑的。

德化白瓷

也有人认为,建白瓷是始制于元末的王冠英先生是持此说的人之一,他收藏着一尊建白瓷的观音塑像,经几位陶瓷专家鉴定,认为是元代晚期的作品。

笔者认为建白瓷的烧制时间始于元末是可能的:一是有实物可考;二是明初建白瓷已开始普遍烧造,当然要有之前的一个发展过程。

(二)有些陶瓷工作者,对于曾在国内外风靡一时的建自瓷,为什么在清代便消声置迹不可甚解。关于这个问题,也曾有些学者作过零星探讨,但尚不够全面。笔者认为建白瓷的停烧原因有:

(1)建白瓷在明末消初时期,受到亚、欧一些国家的热烈欢迎,同样在国内打开了广阔的销路,因此其产品的需要量日渐增多,一度有供不应求之势,这是好事。可是当时的窑场主只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因此在清初时期的周亮工云:“乃知德化窑器不重于时者,不独嫌其胎重,粉色亦足殿也。”

德化陶瓷烧制过程

德化陶瓷

德化陶瓷

郭柏苍更具体地指出:“德化窑,皆白瓷器,出德化县,顺治以前,老窑所制,佛像、尊、瓶、盘、盏、皆精致古雅,其色洁白,中现出粉红,至今价翔矣,然佛像不及荷台瓶,盘不及南北定,近胎地厚而粗,釉水莹而薄,渐不足贵。”因品质的低劣,必然会失去竞争的能力,失去了市场,而走向衰没之路。

(2)明代嘉靖以后,因西洋人的东来,海氛不靖,历来作为销售市场的东南亚各国被一些西洋人所控制。因此,东南亚的政治贸易概况都有很大的转变,德化瓷的海外销路曾经一度转弱。同时,江南地区渐趋富庶,为了迎合新兴市民阶层和士大夫对工艺美术品和雅玩的要求,德化窑的陶人便开始生产文房用具和书斋的陈设品,以及各种塑像。晚期史料上所记福窑产品往往提及“博山佛像之类”这种由广大民间生活用品转向狭隘的玩赏品与海上政治贸易关系的变化,以及明末清初,清政府和郑成功之战,“禁海”、“迁界”的摧残,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白瓷的衰落。

(3)明中叶前后,建白瓷是用氧化焰烧而成,、故轴色会呈闪黄、闪红或米色。此后,由于窑的构造和燃料的变化,就变为淡青色的白釉。又在清代烧制的产品火度比明代低,瓷质腴润比明代时差,但彩瓷技术则在其时兴起。清康熙年间,民间及外销的需要,则以发展青花瓷为主。到了乾隆时代,又开始盛行五彩瓷,因它以一个器物遍布各种花色,其彩工精致,花样逼真,质地不亚于粉彩,并传人江西景德镇,还外销于日本等地,因此,建白瓷也渐渐被新兴的青花瓷和五彩瓷所冲击了。

(4)在封建社会中,很多人迷信于风水(地與学)之说,当地瓷工在山间采取制造建白瓷土时,挖得很深,所取白色瓷土认为是挖了龙髓,挖尽了“山龙”就死了,风水受到破坏,就会殃及子孙。

对此陈懋仁也云:“恐伤地脉,复掩之”。禁止取土,堵住洞口,时过许久,无处查寻了。故制造建白瓷的原料断了,烧造的技术也失传了,建白瓷应是在清代中期消失的。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的60年代初期,才把这种曾经誉满海内外的建白瓷重新制成功,而获得新生。

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的革新,产品的创新和外销的骤增,都促使德化瓷业的大肆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卓越有成就的瓷塑匠师,在诸多的新产品中以玉红、玉白、宝石黄为最著名,在政府的扶持下,在各厂家的精心经营下,德化瓷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熟盛时期。

责任编辑:陈美珠

(0)

相关推荐

  • 颠覆你我认知的德化白瓷

    德化瓷塑的制作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塑造人物,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捏塑成型,人物主体部多挖空.另一种是模制人物,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人物主体部多为实体. 孔夫子说,必也正乎名,名不正,则言不 ...

  • 玩收藏,这德化白瓷你必须要知道!

    现在在欧洲,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吉美博物馆.莫斯科的东方艺术博物馆等世界大型博物馆都珍藏有数以百计的德化白瓷.德国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在1721年就藏有1255件"中国白"的瓷器 ...

  • 48图欣赏中国历代白瓷之美,白瓷创烧何时?各朝代有何特点?

    中国白瓷的产生于中国陶瓷发展具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因现代白瓷的普及程度高,大众明显弱化了白瓷的地位. 陶瓷专家将白瓷的创烧成功定义为是我陶瓷科学技术史上第四个具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 ...

  • 德化窑以生产白瓷闻名,“宛如象牙光色,如绢细水莹厚。”

    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观音立像 明 高26.3厘米,底座径6.3厘米 观音跣足立于海水莲蓬之上,娉娉袅袅,仪态优雅,神情高雅,如出水芙蓉,若二八少女.她发髻高耸,脸庞丰润.略呈椭圆 ...

  • 德化窑白瓷,让人着迷

    2019-08-21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明 高43cm 福建省德化县制瓷的历史与规模仅次于景德镇.它在国内的名声不够大是因为德化瓷宋元明清通过泉州港多销往海外,换句话说,德化当时属于外向型企业,所以中 ...

  • 馆藏明清德化窑白瓷赏析

    明清时期,德化窑白瓷极富地方特色,以"象牙白"声名远播,不仅深受国内人们的喜爱,还畅销海外,被誉为"中国白".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明清时期德化窑白瓷,造型丰富,制作 ...

  • 用之美 | 德化窑白瓷文昌帝君, 《博及渔人》印款,1960年代创汇出口时期

    德化窑白瓷文昌帝君, <博及渔人>印款,1960年代创汇出口时期.此德化窑白瓷文昌帝君像,瓷质致密,釉层温润,微微泛青,文昌帝君背后落"博及渔人"印章款,面容.神态的刻 ...

  • 明清时期的德化窑白瓷赏鉴

    明清时期,德化窑白瓷极富地方特色,以"象牙白"声名远播,不仅深受国内人们的喜爱,还畅销海外,被誉为"中国白".明清时期德化窑白瓷,造型丰富,制作精美,具有重要的 ...

  • 房子建好了,亲兄弟来祝贺却大打出手,原因让人唏嘘

    夏天到了 餐桌也做好了:出门在外,如何制作一张餐桌来吃饭 干活也累了:我需要一个美味的酱肘子 夏季必备小龙虾也吃了:全宇宙最正确的小龙虾吃法教学 解暑的西瓜也必不可少:我是为了这口西瓜,才做的这顿麻婆 ...

  • 父母是一场永不停止的修行,来这里,会给你答疑解惑

    公众号回复"书单" 获取65个妈妈主题阅读书单 在我看来,做父母是一场永不停止的修行,孩子在成长,我们也要成长,才能跟得上他成长的脚步. 在这条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孩子带给我们的 ...

  • 《天道》《遥远的救世主》解读(16)丁元英停止私募基金不可言说的原因

    关注赵小楼,与10000+人一起重读天道,学习强势文化思维! 前面我们花了2节内容讲了詹妮所处高度所对应的属于她的条件的可能,父业,或者说几代人的家业的积累,是她站在这个位置的决定性客观条件,基于此, ...

  • 建盏在宋朝独得专宠的关键原因究竟是?

    建盏何以得到民间的泛爱 又得到帝王的独宠? 只是因为厚与黑吗? ▼ 建盏美,美在"厚"与"黑"? 文/ 徐子明  编校/ 知北游 第一讲:"黑&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