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青藏高原和天府之国搞勘察设计,真不...

我们在青藏高原和天府之国搞勘察设计,真不是拿一个等高线地图就可以完成作业的。所谓红旗河之类在等高线地图上搞自流灌溉,只能是赵括纸上谈兵。

  中铁二院测量工人王筑记得,一个隆冬的上午在安拉隧道放线,隧道进口海拔是3300米,顶线海拔是4300米,身体一边是望不到顶的雪峰,一边是深不可测的峡谷。

  “我们边爬边测,越到山顶越困难。”王筑说,由于缺氧,爬十来米就要休息一下,缓过来再继续爬。直到天色擦黑,才完成测量。上山难下山更难,只能把仪器捆在胸前,半躺在雪地上手脚并用地往下挪。

  “川藏铁路的数据就是这样来之不易,都是我们用挑战极限的意志换来的1王筑说。

  一次在西藏昌都,车队颠簸到半夜才到达驻地,看着从勘察现场回来的工程师们一个个满身泥泞,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说:“现在连我们当地人都不敢进的深山你们进去了,连牦牛都不愿上去的荒岭你们也上去了。”

  林世金笑着说:“我们自己都没走过的地方,怎么能放心让火车从那开过去呢?”正是像这样深入崇山峻岭实地踏勘,确保了川藏铁路的安全质量——

  新都桥至江达段最初有甘孜、新龙、理塘三大方案,部分业内人士倾向于走地形开阔的甘孜方案。但林世金带领团队实地考察后发现,甘孜方案有280公里沿世界著名的鲜水河大断裂和甘孜—玉树断裂行走,这个区域有记载的6级以上地震就有26次之多,约30年就要发生一次大的地震,并且至今每年仍以4—12毫米的速度挤压移动。为此,中铁二院与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联合做了深入的专题研究,线路最终采用了理塘方案。

  “工程建设花国家的钱一点也不能任性”

  新都桥至江达段采用理塘方案后,线路长度缩短了36.4公里,节约工程投资近14亿元。“工程建设花国家的钱,一点也不能任性1林世金一有时间就反复琢磨,力图寻求更优、更盛更方便施工的方案。

  桑日至加查段的设计,线路最初是沿雅鲁藏布江走的,这是一种无可非议的保守设计。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1林世金说,沿江两岸全是严重的危岩落石,工程地质条件极差;3000多米高差的峡谷,就算有一块鸡蛋大的石头滚下来打到列车上,后果也不堪设想,他当即决定必须重新研究方案。

  经过反复琢磨,林世金提出了两跨雅鲁藏布江取直线路的方案,又带领有关专业人员到现场选好了跨江的桥位。

  这一优化,为国家节省投资1亿零61万元。而且由于线路缩短了1.84公里,铁路通车以后,每年还将节约200万元以上的运营费用。此后,在成康段大渡河桥位方案优化中,林世金提出的优化方案又节约了3.8亿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