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际的好坏,镜像效应给你答案

在自我意识心理学中,人们把由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并由此而形成自我概念的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镜像效应

这一效应来源于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库利指出,所谓“镜中自我”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概念。

每一个人对于别人来说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它面前走过的别人,这正如人们可以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容,身材和服饰一样。

个体在想象他人心目中关于自己的行为、态度、性格等,也会时而高兴时而悲伤。可见,镜中我就是他人对自己所作的评价与判断时所形成的自我概念。

这正如库利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可以作为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

为什么会发生镜像效应呢?

一、社会化的结果,特别是“首属群体”的影响

一个人来到社会后与身俱来的只是生物人,这种生物人要变成思想情感等丰富的社会人,必须经过社会化,而这种社会化主要就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与他人、群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影响,从而成为合格社会角色的过程。

其中影响最大最早的群体就是首属群体,如狼孩的首属群体是狼群,社会化的过程是狼群“社会化”的过程,其结果在狼孩大脑中只能形成自我的狼孩概念。

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首属群体是家庭,家庭中父母是重要的影响人物。库利所言的“镜”,也是各色各样的,其中形成“镜中我”最为重要的“镜”是家庭。

二、是个体对“镜子”的认知与评估作用

正如上述所言的,个体只对重要的“镜子”做出反应,而对一些不重要的“镜子”便会做出忽略不计的反应,使之不能进入“自我”。

这就是说,从他人镜中反映出来的我,只有经过生理我、本我、或己有自我的想象、评价,才会被“自我”所接受,形成“自我概念”。

可见,“镜子”虽然重要,但如何照、如何看也很重要。可以说,“镜中我”并非个体所照看到的“我”,已被原有“自我”解读过的“我”。

三、“镜中我”、“镜外我”与地位、身份、名誉等有关

按理说,镜中我与镜外我应是一致的,但是镜中我经过这面镜子一照,就有了许多光的折射,使镜外我变形。

但个体不通过镜子自己又无法看到镜外我,即使能去看(如反省、反思等),但也会受到其他因素(如原有的自我、经验、认知结构等)的影响,也无法真正看到镜外的我。

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用许多面镜子来照,这样全方位的照看,会使镜中我与镜外我逐渐融合。上述可见,“镜外我”的地位、身份、名誉等会对镜象效应产生重要的影响。

镜面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当中,对镜像效应的产生是比较常见的。

在人们的生活过程当中,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观点的表达来获得的他人的认可。

无论你是向你的朋友,你的团队或者向社会上任何一个人传达某个观点和表达某一种主张,支持他人的认可能够给你输送更大的动力,因此如何获得他人的认可就成为了很多人想要成功之前所必须具备的一个技能。

通过镜像效应,你可以尝试当你表达自己想要传达的观点之时,使用一些比较积极的信号来给对方传递一些信息。

同时,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可以根据别人的表情,动作来感知那一刻别人对我们的想法和情绪。

比如说微微地点头、微笑的都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积极信号,从而对方也会在你的说话与信号传递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地被你所传达的观点意识所同化,进而最后做出赞同你观点的行为。

镜面效应在职场中的应用

在职场中,我们如何更好的应用镜像效应?

一、学会分析他人的需求

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只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从来不懂得分析领导、同事及客户的需求,所以最终完成的目标多半是掺杂了太多的个人元素在里面。

应该从源头出发,那就是学会分析同事及客户的需求。当领导安排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学会去分析为什么领导会安排你做,他想要的工作结果又是什么样的,这样才能提高满意度。

同样的道理,面对同事、客户的时候也要学会去这样分析,会提高满意度与成功率。

二、学会换位思考

领导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你工作不仔细,即使你心里很不服气,你也不能当众反驳,因为你不能挑战领导管理权威,不能让领导颜面尽失,那样以后会不利于领导安排工作。

同客户推销产品的时候,如果对方一味的压价,很明显对方是冲着价钱来的,你不能一直说你产品质量有多好,你可以换同等价位的产品相比较。

兵家有言,“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同样的道理,职场也一样,你对对方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利于你工作的开展

这也就是换位思考的目的,通常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先要学会如何满足对方需求

作为职场人士,如果你能准确的把握领导、同事、以及客户的需求,并根据自身能力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一定会准确的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认同感。

无论是领导、同事、及客户一旦获得了对方的认同感,那么之后的工作、交谈中甚至是销售中自然就会很愉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主动权。

ENDING
熙桓心语

镜像效应的不利因素在于有时候我们过度在乎别人的看法,而让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正确主见。

有利因素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透过别人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人际关系价值与意义。

所以,对于镜像效应,我们需要尽可能的规避其不利因素,同时学会利用其有利因素。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