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龙——我给遇难战友照像 :忆襄渝线中段一次特别任务

我给遇难战友照像
——忆襄渝线中段一次特别任务
原铁道兵二团政治处电影组组长陈先龙
尘封在部队档案里的烈士照片,记载着一段历史和岁月的流淌。襄渝铁路从开始建设至今已50年了,往事仍然历历在目,在胸中翻涌:对战友的怀念,撞击着我的心扉,始终难以平静,曾经的经历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1972年5月6日。深夜,团宣传股段全林副股长给我一个特别任务:襄渝线展(园)沙(滩沟)段,罗向岩隧道发生严重的塌方事故,十九连施工地段有6名战友遇难。指示我随军务股贺家荣参谋去现场,给遇难战友照像。
我和贺参谋火速沿着陡峭、弯弯曲曲的盘山道,赶到了事故现场。
现场已经显得一片宁静,宁静得使人窒息。夜风吹拂着几盏黯淡的微光,不停地左右摇晃:一眼望去,隧道口不远处有一块较平整的地面,摆放着一排整齐的木板,每块木板依次躺着遇难战友的遗体;两名战士身背步枪,刺刀闪着寒光,守护在六名遇难战友遗体两旁。
谁肯相信几小时前,这里有一场突如其来、惊心动魄的一幕;轰隆隆,地动山摇,哗啦啦,山石崩塌,烟尘弥漫;灾难骤然降临。战友们不顾危险,奋勇冲进洞内,抢救被塌方掩埋的战友。呼唤和着泪水,声嘶力竭地叫着战友熟悉的名字;天地为之变色,战士们肝胆俱裂,目眦心碎……
战友啊!我已经来到你的身旁。俯首面对遇难战友,没有互动,没有交流,只有沉痛与悲伤。银光灯照在你们身上,战友们把你们身上的鲜血已经擦干,还换上新军装。你们是那样的从容,安祥!肿胀的脸庞闪烁着红光!看上去,每个牺牲的战友都一样,没有人再认出你们生前那年轻英俊、威武雄壮的模样!
战友啊!就在塌方的前几天,我还来过工地。工地上热火朝天,一片繁忙。锤声,夯声,号子声,声声不断,战友们个个生龙活虎,非常壮观!只见打眼风枪飞快地旋转,装药,点火,放炮!安全员不停地吹着口哨;几声巨响!宛如礼炮声,在热情地为年轻的战士们把《青春之歌》奏响!随后,又见战友们你追我赶,推着装滿石碴的翻斗车在小铁轨上不停地奔跑:当我再次走进隧道内,见很多战士向我招手,渴望能给他们留下在襄渝线上的战斗照。当然,每一个镜头,我都不会放掉,因为,这是英雄铁道兵的真实写照!
战友啊!你们为什么走得这么匆忙?你们生前挺拔的英姿,我来不及为你们按下快门给你们拍照。我遗憾,我茫然,放电影时还等着去宣传!我拍摄过援越抗美排弹英雄杨汉云《笑谈纸老虎》,曾刊登在《铁道兵报》上;团卫生队医生给陕西当地父老乡亲看病治病《田间军医》,在《陕西日报》上流传;无数先进模范战友照片走上银幕,上过橱窗,还参加过铁十师组织的摄影汇展。你们的英雄事迹也和他们一样,享受着军内军外人人皆知的荣光!
战友啊!那就用战士画家廖学明的画笔,去描绘你们英勇顽强,奋战襄渝线的不朽篇章!虽然,不是你们爹妈给的原创,但你们的战斗事迹,英雄形象是无比辉煌,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战友啊!襄渝线展(园)沙(滩沟)段胜利贯通了。铁二团指战员前赴后继,不畏艰险,出色圆滿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施工任务。祖国各地的慰问团来了,祖国的亲人们来了!慰问战斗在襄渝线上的英雄们!祖国没有忘记你们,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
巍巍青山埋忠骨,滔滔汉江颂千古。遇难战友啊!襄渝铁路的全线通车,浸染辉映着无数的血肉之躯,你们的身躯铸就了襄渝线上一座座隧道桥梁,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你们的英灵与山河同在,你们的功绩与日月同辉!
(2020年6月于广州,原载《中原筑路》2021年5月版)

作者简介:陈先龙,湖北沙市人,1949年7月出生,满族,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62年10月参加工作,任沙市工人文化宫通讯员,电影放映员。1968年3月应征入伍,历任铁二团战士、政治处宣传股电影组组长。1979年3月复员,在沙市工人文化宫历任电影放映员、办公室干事;电影院副经理、文化宫办公室主任;文化宫副主任、主任等职
。

姚尚明主编的《中原筑路》
责任编辑: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