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7 肋间神经痛 6 乳房小叶增生3 肋间神经痛 2 乳腺增生
【四逆散】7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
刘某某,男,55岁,教师,1986年3月31日就诊。
病者自述右肋间边缘疼痛,已病多时,痛处不移。检查肝功能正常。右胸正侧位
片亦未发现实性病变。若嗜酒或气候变化,其痛随之加重。右肾下垂,但无肾病
自觉症状。
胃纳尚可,大便稍结,血压正常,脉缓弦实,舌苔薄润,拟诊为肋间神经痛。
处方:柴胡6g,赤白芍各6g,炙甘草6g,丹参15g,香附10g,旋覆花10g,枳壳
10g。服20剂后,疼痛若失。2年后访视,一切正常。
按:肋间神经痛属“胁痛”范畴,其病因肝郁气滞所致,故用四逆散稍佐行气活血
药,可获疗效。若久痛不已,是为久痛气滞血瘀,病入于络,则应加川芎、桃
仁、红花之属,加强行气活血之功。必须指出,活血化瘀药,以桃仁、川芎之
属,间断使用,以免过剂,更无须用三棱、莪术、血竭、水蛭之类大破气血,于
病无益,于体有害。
【四逆散】6 乳房小叶增生
乳房小叶增生
朱某某,女,47岁,干部。1982年5月10日就诊。
病者左乳房小叶增生,有两个核桃大的活动性硬结,经切片检查为小叶增生。自
述每于经前肿块增大,肿痛明显,牵引胁痛,经后痛势减轻,夜寐多梦,烦躁易
怒,大便偏结。脉弦而缓,舌苔白润。
拟用:柴胡6g,白芍12g,枳壳10g,炙甘草6g,猫爪草15g,郁金10g,橘核30g
(打碎,冷水浸一宿),酸枣仁15g,浙贝10g(研末冲服)。日1剂,凉服。
二诊(6月20日):服20余剂,乳房肿块明显缩小,经前乳房胀痛减轻,烦燥失眠等
症亦有所改善,脉弦缓,舌苔薄润。守方加青皮10g、生牡蛎15g。
三诊(8月25日):服上方20余剂,乳房肿块基本消失,经前无明显反应,月经正
常,食纳睡眠均如常人。除偶尔月经前稍有胀感,肿块未再增大,遂停药观察。
至今已数年,未复发病。
按:乳房为肝脉所循行之处,小叶增生乃属肝郁气滞之症。并多伴有情绪郁闷,
如脏躁症。若除外占位性病变,且肿块不超过核桃大,用上方疏肝理气,加橘
核、浙贝软坚散结,加青皮或川楝之类理气药,可以获效。治疗不能求速效,欲
其渐消缓散,服药当持之以恒,必待乳核消散之后,方可停药。
【四逆散】3 肋间神经痛
3 肋间神经痛
王某,男,35岁,1995年3月初诊。
患者诉两胁胀痛,胸闷不舒,食欲不振约2个月。自服去痛片可暂缓解,但反复发作,心
情不佳时尤重。诊见面白,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此乃肝气郁结,阻于胁络之证,治宜疏肝理气止痛。
处方:
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甘草12g、
延胡索10g、郁金10纭⑶嗥?0g、香附10g,每日1剂水煎服。
连服5剂,两胁胀痛缓解,胸闷已除,食欲转佳。按原方再服7剂而愈,至今未复发。
按:患者因情志失调,气机阻滞,肝失条达,气阻胁络而致两胁胀痛。方中柴胡疏肝解
郁;枳实、青皮、香附理气止痛;白芍、甘草调理肝脾;延胡、郁金行气活血解
郁,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效。
【四逆散】2 乳腺增生
2 乳腺增生
林某,女,30岁,1995年10月初诊。
诉双乳胀痛近1年,经前更甚,伴胸闷、烦躁易怒。
诊见双侧乳房外上可扪及颗粒状结节,边界不清,质地稍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舌质
红,苔薄白,脉弦滑。
证属肝郁气滞痰凝,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处方:
柴胡10g、白芍10g、枳实10g、香附10g、
郁金10g、青皮10g、贝母10g、海藻10g、
昆布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连服10剂后,肿块缩小,质地变软,双乳胀痛及胸闷消失。
再服12剂,肿块消散,诸证皆愈,随访1年未复发。
按:乳腺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多因七情过度,忧思郁怒,伤及肝脾,肝失疏泄,气血运行
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结聚而成。上方以四逆散疏肝理气;郁金、青皮、香附行气活
血解郁;贝母、海藻、昆布消痰软坚化结,诸药合用,切中病机而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