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迎战外国洋力士是真是假

霍元甲在中国近代的武术史上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霍元甲享名海内外,他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抱着为国雪耻、振奋民族的强烈愿望,先后同外国洋力士比武,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光,令国人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孙中山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他亲临大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示对霍元甲的纪念。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什么样子呢?

生于镖师家庭
霍元甲,字俊卿,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小南河村人,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1910)。父霍恩第,武艺超群,常出入关东为客商保镖,在武林中颇有名望,晚年回乡务农,督教子侄辈习文练武,继承家业。
其父霍恩第,弟兄三人,共生十子,称为“霍家十兄弟”。按年龄排列为元贞、元善、元栋、元甲、元和、元卿、元良、元祥、元忠、元臣。霍元甲在大排行中居第四。
霍元甲幼年体弱
霍元甲幼年体质瘦弱,常受街坊顽童的欺负,在兄弟当中,也常被取笑。霍恩第为此心中不悦,曾对老伴说:”人家都说'将门出虎子’,咱这武术世家,怎么竟生出如此一个弱儿?”他决定禁止霍元甲练武,只让他读书,以免日后被他毁了霍家的声誉。霍元甲生性刚毅,父亲的决定,刺伤了他的自尊心。自己整天抱着书本“之乎者也”,哪像个武术世家的子孙?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练功,不当懦弱无能之辈。于是,他就偷着练武,暗中和弟兄们较劲。[1]
霍元甲迎战英国大力士
宣统元年(1909),上海来了一个名叫奥皮音的英国大力士,在张氏味莼园设擂。他在报上登广告,自吹自擂说:能在肚子上压八百斤的铁镫,能拖住疾驶的汽车倒退,汽车碾身不伤毫毛,为”世界第一大力士”。为此在张园设擂比武,望中国人勿轻率尝试,以免丧失性命……这张氏味莼园在上海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泰兴路口)。园内宽阔平坦,绿草如茵,园主经常将此园出租给人家开会及作杂耍场用。奥皮音来到上海,便租下张园设擂。
当时,上海人面对奥皮音的挑衅言词十分愤慨,但苦无对策,因上海滩虽文化兴盛,却缺少武艺高强的武术家。有人知道天津霍元甲的威名,便来函邀他前往上海,会战奥皮音,为上海人出气,为中华民族争光。霍元甲接信后,异常恼火,立即与农劲荪、文振声、张文达等人赶到上海,与奥皮音一较高低。霍元甲也在张园设一擂台,与奥皮音对垒。登出的广告上写着:专收各国大力士,虽有铜皮铁骨,无所惴焉。
此广告在报上登出以后,社会上立刻轰动,人们奔走相告,盼望霍元甲能打败奥皮音。
原来,奥皮音并没有什么真本事。他被一个名叫沃林的资本家所雇用,到中国来招摇撞骗。霍元甲的广告一登出,奥皮音就感到事情不妙,沃林也慌了神。沃林以为霍元甲是个穷人,便进行要挟,提出以一万两银子做赌注,想把霍元甲吓跑。
哪知,这个条件霍元甲一口答应下来。当下,他们就找出公证人,订立赛约。奥皮音原先傲气十足,不可一世,根本没把中国人放在眼里。当他打听到霍元甲的本事以后,威风便减了一半,及至同霍元甲一会面,立刻被霍元甲威武不屈的气概慑服。但是大话既已出口,就不得不约定日期,在张园公开比赛。

然而,奥皮音在赛约中提出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条款,在比赛中戒指戳、足勾、拳击等项,总之,他将所有听说霍元甲的厉害手段都写入赛约的禁止条款中,足见他早已气馁于中而力怯于外了。
到了比赛那天,张园内很早就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们都在暗暗祝愿霍元甲取胜,希望他能为中国人出口恶气。这也是当时的民族心态,中国人受的屈辱实在太多太多了,这么大的国家,居然受西方列强小国任意宰割,随便找个理由打一仗,就能让清政府割地赔款,一赔就是几万万两白银。
其他方面的侵略和压迫更是数不胜数。中国人忍辱太甚,与洋人积怨太深,又无从发泄,把希望都寄托在霍元甲身上了。

霍元甲在擂台上等候很久,不见奥皮音到来,心中纳闷,便派人去找,哪里还找得到踪影勺原来,奥皮音色厉内荏,怕被霍元甲打死,早己潜逃到去南洋的火轮上了。
上海人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无比激动,整个上海立刻沸腾起来。自此,天津“黄面虎”霍元甲的威名更强更盛,传得更响更远,海内外皆知。
奥皮音被霍元甲吓跑,上海人民拍手称快,但又为没能亲眼看到霍元甲的武艺而感到遗憾。张园的擂台前,每天人群川流不息,面对高台望眼欲穿。霍元甲理解同胞的心情,因此常在台上表演一些拳术,略显家传绝技。
有时,霍元甲还邀请台下观众上台击他三掌,再三声明只要不怀恶意,他绝不与之角斗。
张园比武告终,霍元甲留沪小住。这时正值暑假期间,上海各学校争先邀请霍元甲和徒弟去传授武术,一时竟应接不暇。
武林英雄霍元甲英年早逝,死因一直是个谜。下一期我们来一起再探霍元甲死因之谜。
[1]晨曲著,正说霍元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