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式,解决业绩问题

驿知行铁军商学院2021-03-12 07:13:42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横空出世,让我们很难抓取重点:当下,还能怎么抓住消费者,做好销售?

其实,很多事情看似很艰难,很难搞定,但都可以还原到本质。

即使信息大爆炸,销售的本质始终是:销售业绩=客户数量*单笔签单金额*重复购买次数。如何做好销售,计算这个公式就可以。

01 客户数量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过一个问题。有些销售人员会说,我手上有几个好客户,只要我盯着这几个客户,当月业绩就有保证了。

这样做其实很不靠谱,指望几个客户就安枕无忧,往往最后什么结果都拿不到。

而所谓的好客户,未必是好客户。

因为销售人员的水平有差异。对客户的判断有的精准有的粗糙,可能他以为自己做了精准的判断,实际上并不一定。

其次,没签单之前不确定性太多。可能聊得好好的,但决定权在对方身上。只要没下单,对方随时都有可能拍拍屁股走人。

为什么量很重要?就是因为不能把业绩掌控在几个人手上。

蓄一个大水池,还有另一个好处,它会牵引出源源不断的客户资源。这个月有客户,下个月还有客户,每个月成功转化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那下一步就是思考,怎么解决客户量的问题。

是不是广撒网就可以了?也不是,精力上做不到,开发的客户也不精准。

最好的做法,是定量,在每个工作流程中,每个时间节点中定量。

比如你可以倒推。一个月我们要成交10个客户,那么往上倒退,有意向的用户就应该是20个,再往上,要开发的客户应该200个。

这是按月定的客户量。那具体到工作流程呢?则是打电话沟通30次,拜访8个客户,产出1个意向客户。这个工作量配比被阿里总结为“3861法则”。

如果我们每天能定量去工作,并且随时监控,客户数量就有保证。

02 单笔签单金额

我们用最简单例子分析。

你是一个超市售货员,你和客户说现在是买二赠一。他本来只是想买一支,听完你说的一下就买了3支,你的单笔签单金额就增加了。

一次让客户下大一点的单子,一定好过分别让两个人下小单子。效率提高了,收益也提高了。

一般来说,提升每笔订单价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优惠促销。

设置优惠促销,要考量一个问题:提供优惠和折扣以后,会不会导致产品质量在客户心中打折扣。特别是高端定位的产品。

这也是为什么,在奢侈品行业,宁可销毁滞销产品,也绝不降价。假如真的降价了,香奈儿就不再是香奈儿,古驰也不再是古驰,品牌的含金量会大幅下跌。

还有一种是增值服务。

不能强调优惠的,可以提供增值服务。

比如CARTIER(卡地亚),他们肯定不会说,买两个半价。相反,可以提供很多增值服务。卡地亚每年会细心地打造其珍贵藏品在中国的巡展,这些藏品几乎都是为了文化保存而不惜重金所进行的收藏。那么参展的机会完全可以作为增值服务给客户提供。

03 重复购买次数

很多人都说,决定复购率的,是质量。产品质量高,客户回头率就高。然而,当产品质量的问题解决之后,可能还会发现,复购率一般般啊。

解决复购率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建立与客户的长期关系。如果一个客户跟你关系很紧密,毫无疑问更愿意在你这里付费。这跟我们找代购是一样的道理,找的都是信任的朋友,而不是朋友圈突然冒出来的微商。

客户又分新客户老客户,那要分类建立长期关系吗,应该怎么做?

两类客户,最好是从老客户着手。

因为有数据显示,发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可以发展3~10个老客户。

换句话说,你要做100万的业绩,针对老客户来做,比针对新客户来做,成本要低,利润还高。我们可以通过“会员制”,跟这些老客户建立更长期的关系。

Costco就是这么做的,他们甚至用自己的财报证明了,会员费是可以成为主营收入的。

他们向每位会员预收120美元的“会员费”,同时双方会默认签订了这样一份契约:

如果你常来,会员费会通过便宜商品的购物差价退还给你;如果你不常来,相当于违约,会员费就没有了。

而如果 Costco 违约了,东西不便宜怎么办?

那顾客可以解除和 Costco 的合作关系,不再支付第二年的120美元的会员费。除了经济遭受巨大的折损,Costco的品牌声誉也会大受打击。

不过,最后从数据来看,顾客们恪守契约,每年支付会员费120美金,90%左右的顾客会每年续约;Costco 也把所有产品综合毛利率控制在6%左右,任何产品的毛利不得超过14%。

通过会员制,Costco拉动了复购率,营收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总的来说,销售虽然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分支看似繁多复杂,但是他有一个极简单的底层逻辑:客户数量*单笔签单金额*重复购买次数,决定了业绩。从这3点思考,可以解决很多业绩不佳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