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世界是“活”的,一切皆具有“能动性”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评论!

黑格尔(G. W. F. Hegel;1770年—1831年),德国哲学家,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人认为,黑格尔哲学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终结,黑格尔站在历史的维度去看待哲学的发展,他把前人所有的哲学思想汇成一体,哲学到了他这里好像发展到了尽头。

黑格尔试图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体系,去解释世界万物的种种现象以及隐藏在背后的本质规律,并试图把所有的本质都集合在一起,在他的正、反、合的辩证法中呈现出一中螺旋上升的发展状态。

黑格尔哲学博大精深,一时难以理清头绪,而从“客观事物和人一样具有能动性”方面进行思考,让我豁然开朗。大家知道,人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能动性,人可以做出很多选择并投身到实践中,人的自由其实就是人的一种能动性的体现。自己决定自己,就是“能动性”。

在黑格尔看来,客观事物具有和人一样的“能动性”,“实体即主体”。通俗来讲,世界是“活”的,一切皆具有“能动性”。实体的发展就是一个自身发展的过程,蕴含着一种能动的辩证法,客观世界本身的动因就蕴含在自身之中。

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开篇讲到: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

一棵树静静地生长,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个过程是自发的,是树本身的活动。树之所以为树,就已经蕴含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了。一朵花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是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正-反-合,实体以自身为对象,分裂为一个与自身斗争的对立面,而后再通过扬弃,达到一个新的统一,这个发展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状态。

在黑格尔看来,世界里的任何事情,包括自然界里的自然现象,以及其背后的本质规律,社会的发展、文化、艺术以及宗教,这所有的一切都遵循着一个大的逻辑,世界的发展其实就是在一个大逻辑框架下的一种自我演绎、自我展开。

传统哲学,主体都是和人相关的,特别是自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以来,我们认识这个世界都是从“我”这个角度去理解的。近代的认识论都是这样一个路数,即先承认我和这个世界的二元对立,人和世界是主体和客体,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探讨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尽管康德做了一个调和,承认了人的能动性,但并没有承认客观世界的能动性。康德仍然是以承认客观世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去考察客体对主体符合的。

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如果以编剧和剧本来比喻,那么编剧是一个主体,剧本是一个客体,编剧怎样编写剧本,主动权在于编剧本身。到黑格尔这里就变了,剧本已经没有了编剧,剧本本身就是自身的编剧,相当于自编、自导、自演,然后自己欣赏。

黑格尔站在了一个客体的角度,不再仅仅站在人自身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他跳出了传统哲学那种主客二元对立的角度去看问题,把主客问题合二为一了。

在主客关系的认识层面,主体是客体的一部分,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正是客体自身自我意识显现的一部分。主体的活动,也是客体自身活动的一部分。

人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已经融入了宇宙之中了。宇宙是什么?宇宙自身是具有能动性的,人的精神世界也是宇宙之“绝对精神”的一个自我意识的呈现。

任何事物都在变化发展,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事物在变化发展”。人类的认识、精神上的探索,使得潜在的实体逐渐展开而成为自身。“实体”不再是一个静态的物体,而是本身具有能动性的、蕴含着“绝对精神”的一个存在。

● 由一只猴子引发的思考:脑机连接时代即将来临?

● 阿里被罚182亿:昔日的电商帝国为何身陷重围?

● 逆商:决定你的人生格局和高度

(0)

相关推荐

  • "存在即合理"吗?这篇给你答案

    文/蔡梓润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萧然 许多人说出"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时,其实是在耍流氓: 你说违规小摊贩乱摆乱放,影响市容,他说存在即合理: 你说医院乱收费明目张胆,害人不 ...

  • 李中华:中国哲学的早期启蒙与历史挫折

    两千多年来,中国哲学一直以比较稳定的形态存在和发展着.其间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是在其稳定的经学形式下,随着诠释者所处时代的不同,对其内容稍加改变,而其本质却始终未变.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明末清初 ...

  • 为何说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是一个伪命题?

    在现代文明的开端,知识的可靠性问题重新得到审视,由此出现了一种所谓的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即由传统的形而上学转向于认识论. 这种观点的出现并不意外,因为现代文明需要考察自身的可靠性基础,而作为这种文明的承 ...

  • 论人(主体与世界(客体)

    哲学是家园是故乡是怀着乡愁不断的寻求故乡家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哲学是所有科学之母,因哲学是探讨世界的本源本质本体实体基质的学说,还有什么知识是真知识的讨论,讨论人的本质本性等.世界的本源本质是什么 ...

  •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把"实践"引入哲学并非始于马克思,许多哲学家都曾讲过实践,但他们对实践的理解各不相同.唯心主义者把实践理解为纯主观.纯精神的活动.如中国明代的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quo ...

  • 世界如此美妙,你我皆在其中

    芸之翼人文旅行 我看到过两次美丽的晚霞,惊心动魄的美,再也难忘. 惊艳阿尔山. 在白狼镇,我们刚经过雨的洗礼,兜头的大雨毫不客气的打在我们的车窗上,雨珠爬在玻璃上.窗外,清新透明的世界隔了雨帘,变得昏 ...

  • 情感语录:世界本来安静,浮躁皆因人心

    再好的链子,也拴不住要走的狗

  • 世界上活的最久的动物,2亿多年前开始出现,一直活到现在

    当我们讨论地球上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的时候,许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鳄鱼,毕竟这种动物从三叠纪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至今已经活了接近2亿年.但其实这世界上还有一种爬行动物比鳄鱼活的时间更久,它们最早从2.25 ...

  • 只有把世界越活越大,烦恼才会越来越少

    文/小宋老师 1. 当Wendy来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真的有点不敢相信.我是说,Wendy的精神状态简直是焕然一新.她坐在我的办公室里,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面带微笑,成熟优雅而又不失活泼,绘声绘色的跟我讲 ...

  • 哪一刻,你觉得这个世界值得活着?

    2021年第33篇 最近我用上次跟大家分享的游戏自律法读了很多书,终于在许久的焦虑中找到了一点平静.浑浑噩噩的时候,人很难感受到世界的意义,活着的意义.但最近,在有一些瞬间,我似乎感受到了. 不知道对 ...

  • 马德‖在两面三刀的世界,活到威风八面

    用皮糙肉厚打败这个世界 文/马德 图/吴冠中 敏感是一种气质,太敏感就会有失气度.前者严谨不过是细密,后者严苛则会显得锋利. 锋利的不好玩之处在于,自己活得痛苦不说,有时还会划疼他人. 敏感的上游是在 ...

  • 人活一世,皆在渡:先渡己,再渡人

    文|雪落无尘 所谓"渡",讲得无非就是渡过困难. 人世间有很多痛苦,但无论怎样的痛苦都分为两类,一个是我们在渡自己,一个是我们在渡别人. 人生只有自渡,才能够承受得起老天对你格外的 ...

  • 世界上活得最久的早衰症患儿,去世时15岁,看起来却像一百多岁的老人

    2016年5月5日,早衰综合症患者尼哈尔·比塔拉在印度特伦甘纳的祖父母家中因病去世,当年15岁,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早衰症患者. 住在孟买郊区的青少年尼哈尔·比特拉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即早衰综合征 ...

  • 焦虑之空间局限:人人都是观察世界中心,所见皆偏见,偏见即局限

    包含焦虑在内负性情绪,都有无知在起着重要作用,这里的无知我们说的是每个人都有的局限性. 昨天说到时间局限,我们生活在此时此刻难以看到前后来路,即抬头看路与埋头拉车,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就会限于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