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医理学习精华

(0)

相关推荐

  • 一轮考点||中诊3 问诊

    (一)问寒热 但热不寒(里热证) 1.[壮热]-里实热[伤寒阳明经.温热病气分] 2.[潮热] ①日晡潮热-下午3~5时热势较高-里实热结[伤寒阳明腑实] ②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加剧-里湿热证[湿 ...

  • 夏天怎样出汗才健康?你了解自己的“汗情”吗?

    高温酷暑,出汗在所难免,适量出汗有助于身体健康,大量出汗则有可能导致体虚.今天我们就谈谈出汗与我们身体之间的关系. 中医如何认识汗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之液体.所以&l ...

  •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教你一分钟辨别

    中医认为"虚则补之",那么你到底是哪里虚呢?又该如何进补? 这其中我们还一定要分清以下4种情况,然后再辨证论治,就会有不错的效果了. 一.气虚 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劳伤过度.久病不愈. ...

  • 白天自汗?晚上盗汗?看似有理,实则不然。谈谈中医对出汗的认识

    曾经诊治过一个病人,一进来就跟我说:"医生,我自汗十几年了,一直都看不好,麻烦您给调理一下",我跟他开玩笑道:"你说的自汗是怎么回事我不是很清楚,能否具体说说你有什么不舒 ...

  •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为什么会引起发热?

    气与血均由脏腑所化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阴与阳的含义甚广,概括了人体脏腑器官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两个方面.若因某种原因导致了气.血.阴.阳的虚衰或失去平衡,那么,就会引起发热. ① 气虚发 ...

  • 多汗补气,无汗补血,艾灸从根调理汗病,改善气虚血虚

    有的人动不动就大汗淋漓,吃了半碗饭,后背前胸满头大汗,走两步路.上几层楼梯都要出汗,有的人则是一点汗都不出! 我们都知道汗为心之液,精气之化生,如果汗出得太多,身子就会发虚,心慌头晕.而且汗血同源,出 ...

  • 七、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61 .阳惟畏其衰,阴惟畏其盛.明.张介宾 注释:本句是"阳非有余"学术思想的集中概括,对于防止生活起居失常而损害人体正常功能,治疗上过用寒凉药物伤害气机是有积极意义的.阳,是指正 ...

  • 五、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41 .盖七情不损,则五劳不成.明.绮石 注释:七情内伤,直伤五脏,影响气机.如怒伤肝,思伤脾:怒则气上,思则气结等.故七情内伤日久,一则致五脏功能失调,其化生.藏精气功能减退,二则气机失调及血,而气 ...

  • 十二、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111.六腑以通为补.清.叶桂 注释:本句是对"六腑以通为用"的进一步发挥.保持六腑的通畅,保持六腑气机的正常,就是对六腑功能的资助,也就是说,六腑以通为补. 112.恚怒气逆,上 ...

  • 六、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51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黄帝内经> 注释:疟为之病,种类繁多,统称痎疟.夏季伤于暑邪,未即发病,蕴伏于内,至秋与凉合邪,可变身疟疾.痎疟症见多为恶寒壮热,口渴引饮,脉来洪数.或着衣则 ...

  • 十、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91 .阴阳者,天地之造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 注释:这句话简明地提出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即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阴阳二个方 ...

  • 八、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71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明.张介宾 注释:本语出自<类经>.如说:"奈何今之医家,多不知求本求标,孰缓孰急之道,....且动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

  • 九、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81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黄帝内经> 注释:本语是指虚证不能用泻法,实证不能用补法.否则,就会犯虚虚实实之错,而是必须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才是正治.在临床上虚证的范围较广,从总的 ...

  • 二、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11 .湿气伤人,在上则头重目黄,鼻塞声重,在中则痞闷不舒,在下则足胫跗肿.清.李用粹 注释:湿气即湿邪,为六种外感病邪之一.感受雾露,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均可使湿邪侵袭人体,而引起湿病,可出现全身症 ...

  • 四、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31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汉.张仲景 注释:各种脏腑的里实证,多与有形之邪内结有关.要想治疗这些疾病,就必须审证求因,针对那些相结的病邪,而施以恰当的方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