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山伍欣甸园征稿展播(11)】沈婉梅:白兆山的月亮

21世纪散文诗·第541期

白兆山的月亮

沈婉梅

红枫在枝头肆意渲染的时节,一群来自省内各地的文友来到了安陆,此行是为了参加湖北省作协“金秋笔会”走进安陆大型文学采风活动。在两天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长江文艺》主编何子英、《十月》主编宗永平、《四川文学》主编罗伟章等文学名家关于文学创作体会、创作过程以及创作方式的讲座,文友们在课堂内认真做笔记,踊跃探讨,课后积极交流。在听了老师们深入浅出、理论和作品相结合的讲解之后,我有醍醐灌顶之感。

第二天下午,我们去了安陆的银杏之乡——钱冲采风,尽管银杏大多已经凋零,冷风瑟瑟,但文友们还是兴致勃勃。心中充满诗意的人,眼中所见到的一草一木,在任何时刻都是美的。就要快出景区时,几棵古银杏的枝头依然傲娇地挂满金灿灿的叶子,文友们争先恐后奔向它们,纷纷拍照,只恨不能把钱冲的淡烟流水、黛山古屋装进自己的手机里带回家。荆州一文友说:“钱冲美得有点不像话。”我说:“如果你是在11月中旬来,恐怕你会被这里的美感动得哭。”

夜晚,在文学沙龙上,文友们激情高涨,有的载歌载舞,有的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有的朗诵名家的作品------安陆作家吴炬的一首《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把我们带回到了上半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场与病毒的狙击战中/白衣战士和我们众志成诚、守望相助/我们必胜/中国必胜-------当朗诵者慷慨激昂地朗诵着这些振奋人心的诗句时,会场上一次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透过这些诗句,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个文学人战疫的身影,他们有的在抗疫一线救治病人;有的捐钱捐物;有的下沉到社区协助防疫;有的当志愿者;有的书写出大量的抗疫作品------作为生在疫区的作者,我们肩负起了双重责任。创联部钱道波主任朗诵的是李修文的《每次醒来,你都不在》,她深情并茂的朗诵感染着我们每个人,她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我们也为文中那位妻离子散的男子而悲悯,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好的文字总是能激起共鸣。

文学沙龙结束后,几位文友余兴未尽。于是,我们相约出去散步。走出白兆山宾馆不远,听见一位文友喊:“哇!今晚的月亮好漂亮啊!” 我一抬头,发现湛蓝如洗的天空中,一轮月亮又大又圆,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挂在树梢。因为走的是下坡路,那柠檬黄的月亮好像近在眼前,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把它摘下来,戴在头顶。淡淡的橘香随风沁入心脾,让人生出一股想去橘园采摘的冲动。偶尔听见山鸟三声两声在树林深处吟唱。

有人随口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在心里默念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说说笑笑中,走过约两百米的下坡路后,就开始上坡了。我们走,月亮也在走。月亮越升越高,渐渐地由柠檬黄变成银白,今晚的月亮格外多情,它一直走在我们前面,照亮着我们的路。在月光的辉映下,我们的脸庞清晰可见,每个人的脸上散发着柔和的光。我们站在山下空旷的场地上,久久地凝视着那轮明月。

对面的白兆山沐浴着一层淡淡的银光,仿佛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轻纱,山影朦朦胧胧,树木若隐若现。当月亮渐渐爬上山顶时,山峦像是用毛笔在宣纸上画出的一条巨大的抛物线。柔和的月光、黛黑的山峦、朦胧的树影,构成一幅巨大的水墨画。这情景让人不禁想起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句子:“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月光下,屹立在山顶的李白雕像宛如黑夜里的一道闪电,一下就击中了我。他写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就像眼前浮动的月光一样在脑海叠现。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轮明月曾勾起诗人浓浓的乡愁;“月下飞天镜,云深结海楼”,那夜,年轻的诗人在长江边上望见这轮明月,豪情满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轮明月曾经像朋友一样陪伴诗人饮酒,为诗人排遣孤独;“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这轮明月脉脉有情,伴随诗人入山访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半轮秋月让辞亲远游的诗人如见故人,引发诗人无限思乡之情------

年轻的诗人仗剑走天涯,一直在寻觅心底的那轮明月。公元727年,诗人对碧山下的安陆情有独钟,在此隐居十年,创作了大量作品。他写了诗作《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首诗不仅解决了询问者“阁老”对他提出为何对安陆情有独钟的疑惑,更表现出一种人生的大境界。因此,这首诗不胫而走,广为流传,碧山也从此名扬天下。

此时,月亮像一个大大的白玉盘球挂在山顶,李白巨大的雕像在清风明月间起舞弄清影。我仿佛望见一千多年前,在这样静谧的夜晚,诗人白衣飘飘,峨冠博带,举杯邀月,把酒吟诗。正如余光中诗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在大唐浩若星辰的诗人中,他是唯一的诗仙,是一位具有侠肝义胆、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了990多首诗词。他像一轮明月灿烂了一千多年,令后世千秋敬仰。

佛说:“千江有水千江月。”如果一个生命就是一条河流,那么,遇见一个诗人,心中就有了一轮明月。此刻,李白的诗句就如这皎洁的月光洒满我们心灵的每一寸空间。我们只是静静地凝视着,不敢出声。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

夜渐渐深了,初冬的风微微有点凉,只得沿原路返回。山下小潭的碧水中泛着闪闪的月光,到处弥漫着香樟、银杏的香味,让人忍不住一次次伸出鼻子,贪婪地呼吸着。不一会就来到了几棵银杏树下,脚踩在厚厚的金叶上,发出沙沙的响声,银白的月光泼洒在金黄的树叶上,叶子摇曳着,晶莹而轻盈。这情景让人有点恍惚,感觉好像李白从山顶一跃而下,飘然而过。我弯腰拾起了一片金黄的落叶,端详着手中鸭掌形的叶片,想起白天曹主席说的话:“银杏是被时间选中的植物,李白是被时间选中的诗人。”在岁月的长河中,他们散发出璀璨的光芒,见证着生命的奇迹。那我们呢?我们用什么来点亮生命?增加生命的厚度?

回宾馆之前,我深情回望了一眼高悬在山顶的那轮银光闪闪的满月,这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大、最圆、最美的月亮,我要把它装进心里,让它伴着我进入梦乡。

沈婉梅,汉川市中学英语教师,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汉川女子诗社社长。有近200篇作品发《长江日报》《湖北教育》《孝感日报》《济宁日报》《槐荫文学》等报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