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药重用,会不会伤阳?
今时我见有人喜欢扶阳,处方时每每起手就是附子数十克。天下真的有这么多阳虚吗?真的需要人人皆服附子吗?不怕附子伤阴吗?扶阳派的人往往畏寒凉药如猛虎,却似乎忘了中医是讲辨证的。
我们知道,寒凉伤阳,若寒凉药物重用或久用,会不会大伤人体阳气呢?
中医治病,方随证转,既不必拘泥于西医的什么病,也不必执着于扶阳或养阴,只要对证用方就好。我临床经常跟弟子们说,越是按纯中医的思维用方,其疗效越高。
皮肤病不好治,但若能对证治疗,皮肤病也能取得非常好的疗效。我临床治疗过不少皮肤病,严格辨证用方,疗效甚是满意。而且,皮肤病并无定方,有什么证,就用什么方。前贤讲:见皮休治皮。我自己体会,这绝对是真理,在临床上一定要贯彻到底。
试举一例特应性皮炎的治疗,看看寒凉中药重用久用,结果会怎么样。
这是一位十岁女孩,患异位性皮炎八年,久治乏效。面诊时见脸部、颈部以及手腕、脚腕等弯曲的地方见大片皮炎,看上去目不忍睹。病人自述非常痒,且皮肤非常干燥,每天要抹大量的润肤剂。自述一到春天回南天,病情就莫名加重。对花粉、高蛋白、牛肉等过敏。汗不多,一出汗则痒。吃上火东西则大便干结,呈羊屎状,若吃凉则大便黏。西医诊为特应性皮炎。用西药控制不住病情。
我诊为阴虚火旺,血虚风燥,火毒郁于皮下。用犀角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其方:
水牛角60克(先煎,作为后药的煎药水),生地30,当归30,川芎10,赤芍10,桃仁10打碎,红花10,桂枝10,青皮10,黄芩10,白茅根30,何首乌10,佩兰10,紫草10,苦参30,七付,水煎服,日一剂。
并嘱病人忌食高异蛋白、生冷、甜腻壅滞、煎炸、烧烤及动风之物。动风之物包括牛羊肉、公鸡、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虾、螃蟹、无鳞鱼、鹅蛋、鸭蛋等肉蛋类食品及蔬菜中的笋、韭菜、香菜、茴香、调味品中的花椒、胡椒等辛香发散之物,还包括酒酿、酒类、蚕蛹。
二诊时,面部皮疹减轻,过敏好转,但仍全身皮肤痒,后背手脚腕甚,出汗则痒明显,心情有点燥,晚上睡觉空调要开得很冷才睡得着。大便一两天一次,吃热气则偏干,舌质略红。仍属火毒郁于皮下,兼有肝血不足。上方重水牛角为100克,更加全蝎6克,有祛风止痒之功。
之后皮炎渐消,仍以凉血止痒为法:蜈蚣一条,全蝎10,乌蛸蛇10,黄连10,黄芩10,黄柏15,生地30,金银花20,滑石30,土茯苓30,炙甘草10,赤小豆30,紫草30,五付,水煎服,日一剂。养血祛风,强力止痒。
配合用:生地30克,新鲜藕节一把,白茅根30克,十付,水煎代茶饮。日服数次。
药后全身皮炎逐渐消退,只双手虎口处仍略有片状皮炎,仍服上方,加水牛角50克。
后病人母亲来信,言治疗半年来,皮肤状况一直比较稳定,日常食物也稍微放开,不像过去那样严格忌口。除了晚上洗完澡以后要抓一阵子痒,其余时间状况都比较好。现逢春天,手弯、肚皮这两处又开始发出皮炎,背上和脚弯也有少量,舌边尖红。
春天风动,木气升发,容易诱发皮肤问题。且舌象有郁火,再凉血养血止痒。用方:
水牛角30,金银花30,连翘15,赤芍20,生地30,丹皮10,土茯苓30,白茅根30,浮萍10,七付。嘱咐病人,忌口可适当放松些,但鸡翅膀,竹笋和小龙虾千万别吃,因为这几样东西最容易动风,容易诱发皮肤病。平时可经常吃莲藕、百合、山药、红薯、土豆等土里长的食物,能多得土气。绿色蔬菜多吃亦好。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着急,也不要训斥孩子,让孩子多开心。
病人服药后完全康复,至今一年多以来一切正常。
分析:
此例皮肤病属于火毒炽盛,在表则郁滞于皮下,导致皮肤干燥、痒;在内则阻滞胃肠,导致大便秘结。故非用大剂量的寒凉药物不可。我选择了犀角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兼有凉血与养血之功,收效满意。虽然反复重剂应用,但病人没有出现腹泻、疲惫等伤阳之症。
另外,止痒,可配合蜈蚣、全蝎等虫药,能加强功效。火毒郁滞,我常用白茅根,此药能把火毒自小便排出,治疗皮肤瘙痒效果不错。
寒凉会伤阳,但若火毒炽盛,阴虚火旺,则不忌寒凉,且不必担心重剂久服会伤阳。有是证,则用是药。药方合乎病证,寒凉亦是仙丹。
注:以上中药未标注剂量的都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