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精英 | 汪寅生

汪寅生

烛照心灵的求索

文/言恭达

成功人士都会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心灵的空间,日经善思而开悟,净化而舒展。

寅生是我近二十年的老友。敬业而明达、谦和且率真。握手言欢,挚诚情谊的感染,我总能体察到他的心灵始终是明亮的,充满着一种永恒的宁静与纯和……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少,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往往是更宽阔的拥有。

寅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善于舍弃,放下挂碍,拓展空间。他在数年来繁冗忙碌的“广播新闻官”的岗位上,以硬、软双管为自己留下了清静无忧的空隙——不求闻达,只求自彻。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临池操翰,纯情于书;韬精肆力,不辍笔耕……生活,因此而动人。

自作诗《白内障手术成功》

眼前有光不见物,心灵之窗蒙层雾。

王飞神刀换晶体,光明如初笑颜露。

在江苏乃至全国硬笔书坛上,寅生可谓是播誉遐迩、功绩卓著的领军人物。应新时期社会大众实用与审美的需求,寅生将硬笔书法的创作与传播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通过多类型的展示、多层次的交流、多视角的研讨、多形式的培训组织的如火如荼、生机勃勃。他的硬笔书艺也同时愈显古朴圆润、雅逸遒丽的典范。

厚积而薄发,博学始通神。寅生出生于徽州,成长于金陵。他自幼随父学书,数十年来由唐楷柳书(玄秘)入手,上溯汉隶致力《张迁》诸碑的习临,秦篆《泰山》、《峄山》的揣摩;复探董香光《归去来辞》,继而倾情孙过庭《书谱》、王觉斯《草书诗卷》……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多少年来,他始终割舍不了对文化境界和书卷特质见称的古代经典的痴迷与眷恋,以自己独有的通融而产生新的自我范式的艺术苦旅。

这是寅生艺术生命的灵根、特立独行的基石!

那其情若水、其志如石的吴文化精神气质的支撑,寅生追寻的艺术世界里自然充满着温润与雅逸,以至今天读他的软笔行草书时不由不得使人想起惊鸿照水、明月婵娟的境界——佳人似的柔情与婉丽,名士式的豪放与恣纵,在历史的影子里更见醇厚与灵动。

李清照《如梦令》词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唐代张怀瓘《书议》中有道:“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观寅生行草书,以静为质,以灵为用。点画厚重,结构平实,潇洒流利,圆通中和。势与韵的融合,以二王抒情静态语境为基调,略参清人跳宕内敛风神为特色,保持纯正本质,摒弃野俗之气,深具淳朴,透析出作者对古代碑帖的领悟与汇通。作品形式所表达的“情”与“蕴”和内容所示的“义”与“境”相得益彰。笔意中常流溢着晋书的遗韵与唐碑的风采,在平实饱满中传导出畅达与灵巧,在劲峭稳健中展示着雅逸与恬淡。或收或放,或欹或正,俯仰入度,气象动人;一字一姿,开合自如,意味深藏。

寅生心神无累地进入他选择的艺术世界。近其性者纳之,合其情者融之。顶礼晋唐,托身元明,一切均以内心的感应为依据。其从容平淡的行草书风正与寅生的为人吻合。这正是:寓深意于高简,见斯文于真朴……

——心神的自在,谓之“心画”!

(言恭达: 中国书协原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

作品赏析

欧阳修《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

欧阳修《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

竹树日已滋,轩窗渐幽兴。

人间与世远,鸟语知境静。

春光霭欲布,山色寒尚映。

独收万籁心,于此一枰竞。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寿世仁风

积健为雄

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