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再审”扭转乾坤?三点理清

■多懂一点儿法,少吃一点儿亏。法律世界,竟如此简单!

无论是民事案件、行政案件还是刑事案件,我国实施的都是两审终审制,也就是说,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就会发生法律效力。比如一个借款纠纷,经过县、市两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作出的裁判就会生效,就可以拿着去执行了。但您想过没有,如果生效的裁判还有错误,我们该怎么办呢?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猜到了,那就是“再审”制度,也就是说,哪怕二审的裁判生效,我们还能申请再审,救济自己的权利。

而要申请再审,就要先了解再审。从程序上看,再审分为“申请—审查—审理”三个阶段;从目的上看,再审主要用以纠正一、二审裁判的错误,至于这个错怎么纠,我们需要具体聊一聊。

一、再审程序之一:再审的申请程序

什么时候申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的六个月内提出。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① 收到一审法院的裁判文书,过了上诉期后(上诉期记载在裁判的结尾处),可以6个月内提起再审;

② 收到二审法院的裁判文书,收到后的6个月内提起再审。

申请程序的结果:申请再审后,再审法院立案庭(通常是上一级法院)会初步审查,看看我们的材料是否齐全,是否需要补充材料。不需要补充材料的,会立案处理,产生一个案号,案子进入第二个阶段;需要补充材料的,会告知我们,我们按要求补充即可后,也会立案,进入第二个阶段。

二、再审程序之二:再审的审查程序(一审、二审是不是有错)

相比于一审和二审,再审的目的在于“纠错”,既然是“纠错”,就要有错可纠。所以再审立案后,会进入再审的审查程序,看看一审、二审到底有没有错。

关于审查的内容:《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了应当裁定再审的事由,也是法院审查的重点,包括是否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等多项内容。这一部分的专业性较强,大家有疑问的,可以私发给我,由我来为大家解答。

关于审查的期限: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是不同的。如果是民事案件,审查的期限是三个月;如果是行政案件,审查的期限是六个月。

审查程序的结果:法院经审查后,发现一审、二审确实有错的,会裁定再审,案子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再审的审理阶段;发现一审、二审没错的,会驳回再审申请,申请的再审就此打住。如果您还有异议,就只能通过抗诉的程序来救济了。

三、再审的程序之三:再审的审理程序(一审、二审错在了哪)

案子进入再审审理程序,说明法院认为原来的一审、二审是有错误的。至于错在了哪里,如何进行纠正,就要在审理程序中具体解决。

谁来展开审理程序: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谁审查,谁审理”,就是审查程序的法院负责继续审理,因为你已经发现了错误,由你来审理会节约司法资源;二是审查的法院指定其它法院审理,之所以会指定,是因为审查的法院层级比较高,很多情况下是省级高院或者最高院,案件的压力大,所以要指定法院审理。

如何计算审理期限/是否会开庭审理:审理的期限与申请再审的开始时间有关,如果是一审裁判生效后,申请的再审,需要开庭审理,一般是六个月内审理完毕;如果是二审裁判后申请的再审,可能不会开庭,一般是三个月内审理完毕。

关于审理程序的结果:由于再审审理程序的任务,是发现一审、二审错在了哪里,所以结果上一般会改判,至于怎么改判,就要结果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笔者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如果案件被裁定再审,那改判的概率很高,如果您对一审、二审的结果不满意,可以私信我,让我们通过“再审”扭转乾坤。

希望今天的内容可以帮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如有详细问题,欢迎私信发送“法律咨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