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模仿《咏鹅》,写出《咏鸡》,获万元奖金 网友竞相模仿

想必很多朋友都读过唐诗《咏鹅》,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七岁那年写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个七岁的孩童,就能够鹅的形态,写得如此生动,跃然纸上,简直是天资聪慧,天纵奇才。

七岁的骆宾王写下来《咏鹅》,而在湖南,有个七旬的渔民,模仿骆宾王的《咏鹅》,写下了一首《咏鸡》。

事情得从2014年说起,当时在湖南,有一个岳阳籍的青年作家,他叫张一一,张一一发起组织了“农名文学奖”,2015年,湖南湘阴的一位叫蒋慕平的农村妇女,围绕着自己的生活,写出了一个叫《送公粮》的剧本,获得了“农名文学奖”

而2016年,第二届的“农名文学奖”,就引起了争议。获奖的是一位年近七旬的渔民,他叫危勇。危勇凭借着一首共十八字的小诗《咏鸡》,夺得了大奖,奖金万元,算下来每个字超过五百元。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

《咏鸡》: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

这首诗一出来,外界的评论褒贬不一,有表扬的,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渔民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咏鹅》一样,都体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姿态,但是也与《咏鹅》不一样,《咏鹅》体现的是优美,而《咏鸡》体现的更多是勤劳。

农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鸡啼便是唤醒一天劳作的开始,相比之下,《咏鸡》更接近生活,更接地气。

回过头来一看,骆宾王出身贫寒,其实当年应该写《咏鸡》的。

王羲之才会咏鹅,农民可没有闲工夫去咏鹅,王羲之爱鹅如命,当年王羲之得知附近有以老太太养一只好鹅,派人去买,老太太不卖,王羲之就邀请朋友们跑去观赏,老太太听说大书法家王羲之要来,将那只鹅杀了款待,王羲之一到,鹅已经成了盘中餐,王羲之见鹅已死,不忍心吃,终日叹息。

在老太太眼里,鹅是来吃的,不是来观赏的,而鸡与鹅不同,鸡还能打鸣报时。

危勇的这首《咏鸡》一问世后,网友们纷纷附和,写出了《咏牛》、《咏猫》、《咏狗》、《咏鸭》等等一系列作品。例如:

1、《咏鸭》:鸭鸭鸭,扁嘴叫嘎嘎。水面翻跟斗,稻田摸鱼虾。

2、《咏牛》:哞哞哞,仰首向天吼。封神五色兽,又去函谷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