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撰写的《商代文明》(剧本第二稿)

书写历史必然会带上作者的个人色彩。比如《商代文明》这一集,我因对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一直很感兴趣,所以王懿荣的故事便成为切入整个剧本的一个基础。至于商朝的甲骨文、酒文化、玉文化、青铜文化、占卜等等,虽然是客观的介绍,但也随处可以看出当时撰写的思路以及导向。比如这句话:“整个占卜过程充满了神秘,然而,在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之后,正是非常灿烂的商代文明。”直接引向了对商代文明的整体概括介绍。

还应意识到,纪录片一定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并与摄制条件、采访嘉宾等紧密联系。当我返回头看本集视频的时候,会发现总导演赵良、本集导演滕忠彬导演处理片子的方式;也会发现我原来拟定的嘉宾发生了变化,比如我在第二稿中建议采访《中华远古史》作者王玉哲教授等,但采访嘉宾显然另有其人。我建议采用的图片,也仅供导演参考。

至于呈现给观众的文字,也总是要在制作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处理。不要说编剧、导演是两人,即便是一人,也会根据画面的需要不断调整文字。这一点,我在后来编导纪录片《冯雪峰》时深有体会。所以,剧本是基础,纪录片的成片最终要由导演来实现。(张建安2019.9.22)

【引子】

这是一个遥远的时代,它以玄鸟为图腾,以甲骨做占卜,以青铜为礼器,它的名字虽然常常出现在史籍当中,但其真实历史却总是若隐若现,以致于曾有许多学人怀疑根本就没有这个时代。它就是商代。

直到近代,甲骨文的发现及大量考古成果才确定无疑地证明,中国历史上不仅有商代,而且在商代已经形成丰富灿烂的文明。

片名  商代文明

【画面】王懿荣 药店 甲骨文

这是一次意外的发现。公元1899年,晚清翰林院编修、金石学家王懿荣偶染痢疾,医生为他开了一张处方,上面有一味中药被称为“龙骨”。在当时,“龙骨”只是一种不值钱的药材,它们是古老的龟甲或兽骨,出现在药店里,并未被文化界关注。然而,当王懿荣按照药方将“龙骨”购回家后,突然发现“龙骨”上刻着一种从未见过的古文字,似乎比篆文还要古老,这一意外发现引起他极大的兴趣,迅速将药店中刻有文字的“龙骨”全部购买回来,同时在京师广泛收购,在不长的时间内竟收购了1500多片。经研究,王懿荣鉴定龙骨上的文字就是商代的文字,这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商代甲骨文的开始,王懿荣因此被称为“甲骨文之父”。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商代文明,这一消失已久的文明逐步显露出它的真实面目。

【采访】概括阐述甲骨文的发现对商代文明研究的意义。(商代文明是一种消失已久的文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已经感到商代的遥远和神秘,就连博学的孔子都无法说得清楚,甲骨文的发现确实对商代文明研究意义重大。)

【画面】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商朝人占卜记事所用,也叫 “甲骨卜辞”。商代是一个凡事都要占卜的时代,占卜用的卜骨多为牛的肩胛骨,占卜用的卜甲则是乌龟的背甲和腹甲。占卜前,先有巫人对甲骨进行简单的修整,再以专门的工具加以钻凿,占卜时灼烤甲骨背面的钻凿,在甲骨的正面会显示出不同形状的兆纹,贞人和商王对它进行观察,以定吉凶,最后把占卜时间、卜问事项、最终结果等刻写于甲骨之上。整个占卜过程充满了神秘,然而,在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之后,正是非常灿烂的商代文明。

虽然甲骨文书写的内容中充满着宗教神秘色彩,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甲骨文的卜辞中隐含着祭祀、田猎、农业、天象、征伐、王事等商代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且含有不少人名、称谓、地名、方国名等新字、词,堪称商代的百科全书。自19世纪末首次发现有字甲骨以来,已发现甲骨文15万片以上,共有4000多个单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商代已有了写在简册上的文书,可惜这些商代典册大都没能流传下来。甲骨文的发现大大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画面】刻辞卜骨(《考古中华》第154页)

这件刻辞卜骨共148个字,出土于殷墟小屯南地,卜问需用何种牺牲祭祀祖先等内容,展现了商代的宗教信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王朝视宗教信仰为治国头等大事,整个商代社会充满浓郁的宗教气息。祭祀的对象包括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河流山川等自然神,也包括祖先和旧臣,以及设有天庭的帝。仅负责宗教祭祀、占卜、典礼、记录王事的官员就有太史、卜人(贞人)、作册和巫等,见于卜辞的贞人就有30余人。

【采访】采访南开大学王玉哲教授  阐述和评价商代祭祀的作用。

【画面】祭祀场景

从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帝”或“上帝”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是自然界的主宰,可以左右人间的一切生活,被神化了的商代先公先王获得了与上帝相仿的某些权力。卜辞中以对商代先公先王的祭祀名目最为繁多,据统计,在所有祭祀相关的卜辞中祭祀祖先神的内容有15000多条,远远超过了祭祀自然神和上帝的数量。对祖先神的格外敬重,实际上是向世人暗示,商王的身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实行中央集权制,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商王集政权、军权、神权于一身,高踞于一般贵族之上,对臣民握有生杀予夺之大权,并借助祭祀的力量,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统治。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商朝的政治制度,上承夏朝,下开西周政治制度的先河。崇拜祖先与敬畏王权,无形中酝酿着源远流长的忠孝观念,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商朝政治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实施“内服外服”制度,这是一种独特的国家结构形式,以“内服”为中心。“内服”就是“王畿”之地,是商朝直接控制着的国家中心地区。这里“居天下之中”,包括今天的晋东、鲁西、豫北和冀南一带的广阔平原。商代的职官比较完备,中国较为完备的行政机构正在形成。

【画面】甲骨文中“亚”、“射”、“马”等字(《甲骨文合集》)

种种迹象表明,商王朝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甲骨文卜辞有“王乍三师:右、中、左”的记载,此外,还有“旅”的建制。管理军事、指挥征战的武官有多射、卫、戍、师、多马、多亚等。战前,商王或商贵族都要征集兵众,动辄千人、几千人,甚至多达万人以上。

【画面】甲骨文中“圉”字(《甲骨文合集》)

商朝已制定了法典,称之为“汤刑”或“汤法”,并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监狱。当时把监狱叫做“圜土”,甲骨文卜辞有“圉”字,字形作戴梏坐牢状。

【采访】评价商朝的法律文化及其影响

【画面】中国文字的演化

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终于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时代,而商代最主要的文字——甲骨文,正是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不仅如此,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方块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使用空间最广的文字,它们不仅为我们熟知、使用,而且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甲骨文的发现,在让我们发现了商代文明的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古文字的源头,由此逐渐寻觅到中国智慧的源头。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近世以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然而,由于世事变幻,发现之旅充满了曲折。

【画面】王懿荣  王国维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的第二年就发生了庚子国变,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王懿荣自杀殉国,他的甲骨文研究因此结束。幸好王懿荣的好友刘鹗同样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他收藏了王懿荣留下的甲骨,并继续收购和研究甲骨文,三年后出版了《铁云藏龟》,其著作记录了有字甲骨1058块,这是考释甲骨文的第一部书,极有力地推动了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研究。

众多学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考证当中,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王襄、郭沫若、商承祚、容庚等人,成为中国研究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早期学者。

这件事也惊动了国外的学者,据加拿大的明义士讲,就在《铁云藏龟》出版后的第二年,外国学者已经开始搜集甲骨文了,首先是几个欧美牧师,他们将收购的甲骨卖给了美国匹兹堡的卡内基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等处,继而,日本掀起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搜集和研究甲骨文的热潮,其代表人物为林泰辅。

甲骨文研究一时间成为世人瞩目的新学科。在所有的研究者当中,王国维的研究尤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他根据甲骨文资料讲述商代史,并在《古史新证》一书中提出了利用“地下之新材料”以证“纸上之材料”的“二重证据法”。这一研究方法打破了以前之重视文献研究的方法,将考古学引入了历史研究当中,为全面研究商代文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画面】刻辞卜甲(《考古中华》第155页)

这件刻辞卜骨,内容是卜问子(人名)外出打猎,是否会遇到野兽,并将其猎获。

【画面】安阳殷墟出土的马坑及家马右下颌骨(《考古中华》第36页)

在商代早期,狩猎经济和畜牧业经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甲骨文中有“矢”、“弹”、“网”等字,都是猎具的象形字。甲骨文记载当时田猎方法有车攻、犬逐、矢射、陷阱、布网、焚山等。

由于渔猎技术的改进,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捕获很多飞禽、走兽和鱼类。甲骨文中谈到有一次“王阱允擒三百又四十八”。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仅兽类就有象、兕虎、鹿、麋、麑、麞、豕、狐、猴等。从郑州和殷墟出土的动物骨骸中又鉴定出更多的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大多是捕获来的。商代的畜牧业也逐渐兴旺起来。当时饲养的家畜,牛羊马犬豕鸡六畜俱全。

农业则是更重要的经济来源。商朝第十九位国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以后,他和他的后代们都定都于此直至商朝终结。都城安定后,农业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其他产业。商代农作物种类甚多,甲骨文记载最多的是黍,此外还有稷、麦、稻、桑、麻等。可见,现代流行的主要谷物,商代已经大致具备了。从此时起,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变得成熟,成为整个中华文明得以长久发展的物质基础。

【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赵志军

经过浮选,这几种农作物的碳化颗粒均已获得,通过碳14科学鉴定,可以证实文献记载和甲骨文所述是可靠的。

【画面】罗振玉《殷墟书契续编》2·28·5“□□卜, 贞,王大令众人曰(劦+口,上下结构)田,其受年。十一月。”滚动播出。

卜辞“田”字的形状像“棋盘状耕地”,田中有阡陌沟洫,一纵一横,形成若干方块田,这正是我国古代井田制的特征。常见的耕作方式叫“劦+口(上下结构)田”,这是众人合力并耕、集体协作的意思,团结协作的精神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思维当中。

【画面】殷墟出土1千多件石镰场景(《殷墟发掘报告》)

虽然在商代后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但商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然是石器和木器,计有镰、锄、铲和耒耜等。在殷墟发现了3000多件石镰,成千百件埋在一坑,并有使用过的痕迹。

【画面】甲骨文中的“廪”字写法(《甲骨文合集》)

商代的农业种植技术更加进步,甲骨文中已发现有施肥的记载,考古资料中也发现不少储藏粮食的大型窖穴,卜辞中还有仓廪的廪字。由于粮食有了大量剩余,于是出现了使用粮食大量酿酒的现象,当时的农业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

【画面】历法资料

甲骨文中有关于日蚀、月蚀和岁星(今木星)、火星等的恒星确切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的宝贵资料。这种对天文的探索,除了人类本身具有的好奇心之外,更多的是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商代的先民意识到天文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天文制定了非常完善的历法。

商朝历法以太阴(月)记月,以太阳记年,干支记日,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在早期卜辞中,闰月放在年终,叫做十三月,称为“年终置润”法。这是中国设置闰月的开始,为中国传统历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采访】介绍和评价商代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画面】殷墟全景  历史照片

这里是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商朝晚期都城的所在地,如果没有发现这儿,甲骨文及商代文明的研究将无法取得多大的成效。王懿荣、刘铁云所收购的“龙骨”,无一不是来自殷墟。然而,他们在世时并不知道。由于刻字的“龙骨”迅速成为古玩市场的新宠,被高价收购,商人们为了牟利,有意隐藏了采集地。罗振玉对此作出了突破。经过不断调查、四处访问以及细心的研究后,罗振玉终于确定了“龙骨”的确切出土地。它就是殷墟。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罗振玉派人大举搜购,数年之间,出土甲骨数量达到数万。罗振玉因此认为殷墟甲骨已经被收购殆尽,“宝藏一空”。然而,其他学者并不就此放弃,考古工作者也前往安阳考察。

董作宾是第一位在安阳进行考古工作的学者。1928年,当董作宾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派遣到安阳小屯村时,他担心事实果如罗振玉所说,安阳的甲骨已经被挖空。然而,当他真正出现在安阳后,发现村里几乎每家都保存着一些写着古文字的甲骨,当地的一位年轻向导还把他带到挖出甲骨的地方,这使他感到异常兴奋。同年10月,在董作宾的带领下,安阳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工作开始了,竟然发掘出土了784片有字甲骨以及其他古文物,这样的成果顿时轰动了学界,也使得安阳真正成为研究商代文明最重要的所在。此后,更大规模的考古活动在安阳进行,著名考古学家李济等人多次参与,多姿多彩的商代文明进一步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里面包括极为重要的青铜文明。

【画面】司母戊鼎( 陈旭:《夏商考古》封面 司母戊鼎的 彩色照片)

这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它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它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发展的最高水平。据研究,制作时,必须二、三百人同时投入工作,才能完成这一杰作。

这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中国历史上辉煌的青铜文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商代铜器铸造成为商朝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尤其到商后期达到高峰。商朝青铜器铸造工艺飞跃发展,出现了铜、铅、锡三元合金,铸造时广泛运用了分铸技术,青铜器数量大增。商代的青铜器往往与权威和地位相伴,其种类繁多,却很少用于制作农具,也很少见到人物或动植物的现象。中国特别是中原地区的青铜器被大量用来铸造礼器、乐器和兵器,反映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思想,显示出商代统治者最重视的还是宗教、政治、军事,并将它们与器物文化高度结合在一起。

【画面】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岳宏斌:《殷墟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上充满神秘气息的纹饰,表现出商代对神权的崇拜。商代青铜器的纹饰构图是将现实中的动物神秘化和程式化 ,青铜纹饰中的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等种种奇怪的纹样,无不透露出神秘的气息,引发世人不断地探索、解读。

【画面】甲骨文玉字《逸周书》书影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虎、玉熊、玉羊头、玉怪鸟、玉牛(《考古中华》第166~167页)

数量可观的玉器被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玉器,然而只有到了商代,制玉工艺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制作,真正的玉文化也由此开始形成。玉不仅以美观著称,更以温润、细腻、坚韧等特点代表着仁义、智慧、勇敢等美德,深受世人喜爱。《逸周书》记载:“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商朝的玉器数量之多令人惊叹。种类也多,既有琮、圭、璧、玦、璜等礼器,戈、矛、大刀、戚、钺等仪仗类玉器,也有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各种物品。玉不仅被制成国之重器,象征威权、等级,也被制成家庭中的把玩,与个人的喜好融合一起,美玉文化由此更加普及。

【画面】殷墟妇好墓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凤、玉象、石牛(《殷墟妇好墓》彩版)

这是1976年发掘的妇好墓,位于安阳小屯村北,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之墓。武丁统治时期,商朝进入最为兴盛的时期,妇好墓的发掘给考古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惊喜,墓中出土随葬品1928件,包括铜器、玉石器、骨牙器等,许多器皿都是绝世珍宝。在发现的玉器中,玉龙、玉凤、玉象等雕琢精细,圆润光洁,形象生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这件腰佩宽柄器玉人,双手抚膝,跪坐,面目庄重,形其身体、服饰乃至发型,一丝不苟,展现出商代高超的雕塑水准。

妇好墓中还出土了很多鸟形玉雕,有的人凤合体,凤是鸟或雉的神化,这种鸟图腾的玉器,显示出商民对自然神的崇拜。

【画面】殷墟出土刻纹白陶

商代制陶业也是商朝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在王都和贵族城邑里都设有制陶作坊,除制作一般陶器外,能够采用高岭土烧制白陶。商人“色尚白”,制作的白陶器如卣、盘、罍、尊等,形制与青铜器相仿,花纹也如同青铜器花纹一样精美。这些晚商遗址发现的刻纹白陶,系经过100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其造型秀丽,刻镂精美,色泽皎洁,叩之有声。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在郑州二里岗和藁城台西遗址都出土了原始瓷器——釉陶,经化验分析,已接近一般瓷器,可称之为原始瓷器,把我国发明瓷器的历史至少提前到了3000多年前的早商时代。

【画面】殷墟出土玉蚕(岳宏斌:《殷墟出土青铜器》)

殷墟等遗址出土了玉蚕,在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发现有绢帛类丝织物遗痕,卜辞中亦有蚕、桑、丝、帛等字,且有商王派人察看蚕事的内容。这些成果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桑蚕丝织业的国家。

【采访】概括评价各种器物(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所呈现出的商代文明。

【画面】殷墟出土海贝(《殷墟发掘报告》)和甲骨文中的“朋”字、“贝”字。

商朝先民善于经商,他们的足迹已经到达很远的地方。在郑州、安阳等商遗址中都发现了一些非本地所产的海贝、鲸鱼骨、大海龟龟板和玉石等,它们有的来自新疆和田,有的来自南海及印度洋沿岸,商王朝和遥远的外邦已经有了交通贸易联系。

早商、晚商遗址中都发现了用贝随葬的现象。妇好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女人,她的墓中出土了大约4000个贝壳。商人的另一项宝物是占卜的龟甲,这些数目惊人的龟甲多由远方的部落、方国或个人进贡。

【画面】安阳孝民屯出土的商代车马坑

商朝的交通建筑业已非常可观。交通包括水路、陆路两种。水上交通工具是船,陆路交通使用车。许多商代遗址都出土了车马坑和车马具,复原型制与卜辞车字形相仿,是使用马驾的两轮大车。

这是在殷墟发现的宫殿建筑基址群,可以划分为若干群组,大概属于宫殿和祭祀建筑,是殷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有人把它复原,竟然出现了我们现在常见的四合院模式,方方正正,体现着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审美观。

【画面】青铜兽面大铙

生产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娱乐有更大的需求,娱乐的要求又推动了商代音乐的发展。商代的文艺非常发达,出现了专门学习音乐、舞蹈的乐人。

商代常见的乐器有吹奏器陶埙、石埙和骨埙等,还有打击乐器铜铃、铜铙和石磬等。其中,最大的一件铜兽面纹大铙,重达154公斤。据音乐学家研究,铜铙是旋律乐器,在商代已奠定了十二律体系的历史基础。商代的音乐也有了半音观念,可以奏出曲调,已有比较固定的音高等。高度发达的商代音乐,是中国丰富的礼乐文化的先声。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冯时  (对商代文艺的整体评价)

【画面】甲骨文“舞”   酒器

甲骨卜辞中有“舞”字,像人身挂有饰物婆娑起舞之状。伴随着舞蹈,音乐缭绕于商代的天空,酒香也在弥漫。商代是一个充满酒香的时代,人们似乎片刻都离不开它。不仅所有的祭礼仪式都用酒作为供奉,酒也充斥在商代人的日常生活。从某种角度看,酒激发着商代人的艺术细胞,使其音乐、建筑、雕塑等方方面面都充满了灵性,充满了创造性与想象力,由此促进了文化的巨大发展。然而,商人酗酒成风,酒的过度饮用侵蚀着这个巨大的王朝,最终,在麻醉的酒香中,商朝晚期人心涣散,政治腐败,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终至灭亡。很多人说,商朝是因酒而亡的,这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画面】殷墟  商纣王  战乱情景  厚实的土地和美好的晴空

公元前1044年左右,当周人率领躲过联军攻入商朝首都,也就是现在殷墟所在地时,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绝望地登上了祭祀星天的城南鹿抬,自焚身亡,商代由此灭亡。商亡后仅仅三年,商朝贵族箕子路过商都时,看到原先辉煌的宫殿已经完全毁坏,一片荒芜,万分伤感地做了一篇《麦秀之诗》,商朝遗民听说,“皆为流涕”。很短的时间,商代文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整个商代文明最为集中的都城已成为废墟,它便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殷墟。这无疑是巨大的无法挽回的遗憾。然而,不幸中也有一件幸事,它将归功于商代的知识分子。亡国前,商代的史官和宗教官员们将数以万计的甲骨深埋于地下,这才使得商代文明在消失数千年后,我们还可以重新去认知它。然后我们真切地了解到,历时600左右的商王朝确实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她不仅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古老文明之一,为世界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更对后续的中华文明以深远的影响。

张建安2014.10.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