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佛山(散文)
文/李固国
我们驱车向千佛山进发,到了正门口停下来想打听停车的地方,一个小贩趁机过来推销香火。我们没有要,却鬼使神差地向人家打听停车场;那人没好气地向东一指:“在东面呢,走吧!”其实停车场就在千佛山大门的对过,我们也没有留意,就按人家的指点继续行驶。
我们先进入了一个什么花木研究所似的单位,就以为是千佛山的入口,结果被人家赶了出来。我们接着向东行驶,那个卖香火的小贩并没有彻底耍我们,果然在东面千佛山还有一个入口,里面还有停车位呢。
公路是顺着山势修的,走在柏油路上并不觉得累,只是天太热了,时不时有汗渗出来。我们过了茱萸园、中日友谊樱花林和桃园,就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向下看看,发现环境真的很好,隐隐约约还有上山的索道车,可我当时在下面怎么没有发现呢?
这里有个指示牌,指示右边是 万佛洞 ,左边是弥勒胜苑、辛亥烈士陵园,前方就是慈云坊。在十字路口的东南角,有一块畸形怪状的石头,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佛”字,再加上后面的绿树的映衬,真的很有意境,我们纷纷在这里拍照留念。

心中有佛 任自然
向东走,就到了一个叫“ 腊梅 园”的地方,这三个字很有创意——在一块别致的石头上凹着;我们看了好久,也没有看出第一个字是“腊”字,看看那些所谓的腊梅,开始都不知道是什么树,甚至还以为是女真的一种呢。既然不认识那个变形的“腊”字,我们戏虐地称这就是书法艺术。大家很快就到了弥勒胜苑,一尊金黄色的弥勒佛,足足有几层楼那么高,盘膝坐在半山坡的平台上,笑容可掬,很是打眼。我们拾级而上,看到在弥勒佛前面的平地上,有好多晨练的中老年人;她们以妇女居多,一个个跳着、扭着,不知道做的是健美操,还是扭秧歌,反正每个人都很投入,都汗流浃背的。我笑着对一个 好友 打趣说:“如果把她们拉到玉米地里干活,怕就不这么潇洒了!”
再向东就是 辛亥革命烈士陵园 ,我的感觉是除了累得气喘吁吁地爬台阶外,并没有什么看头。据当地人说,这些墓都是假的,里面连死者的衣服也没有。不过这里的石级很特别,从高处向下看,只能看到一层层的平台,显得柔和而 安详 ;接着我想到 泰山 石阶,如天梯一样从上面耷拉下来,让人不寒而栗。
我们回到拐弯的地方,沿着公路继续向上走,走了好久还没有看到一个景点,后来才知道我们围着 环山公路 转悠了。天是蒸笼一般地热,步子稍微快一点,就有汗水从身上各处渗出来,但路还是要赶的。我碰到了一个锻炼的妇女,一问才知道我们走错路了;见人家踩着石阶 登山 ,我们也跟着上去了。
爬到千佛山顶,就看到那么两个 亭子 ,其中一个还在建设中,可我们此时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看看山下的 泉城 ,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在毒辣辣的阳光照耀下,显得冷酷而孤傲。在好友的催促下,我们开始下山。
下山不那么费力,却要分外小心;也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石阶湿漉漉地滑。沿途也有几个景点,只要收钱的,我们一概不进。一则是因为别管是 道教 还是 佛教 ,里面的布局造型千篇一律,早已让人厌倦了;二则因为体力透支, 口渴 难忍,想到下面歇歇脚、买点水喝。过了 兴国禅寺 、齐烟九点坊,就到了唐槐亭。既然叫唐槐,那就是唐朝时期就生长的槐树,凭它的年龄,就值得我们敬仰;在树上,还有好多善男信女们缠的祝福的丝带;我们依次在这里留影,心里甚至默默祈祷它也保佑我们长命百岁。
我们接着就到了卧佛那里,这是一尊躺着的观音石像,慈善安详,含情脉脉,给人一种摄人魂魄的魅力。本来想多看几眼的,可大家都歇过脚,纷纷向万佛洞那里走去,我也跟了上去。去万佛洞两侧的路边,是一尊尊的石佛雕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顾名思义,我以为这就是万佛洞了。一打听,原来万佛洞是一个山洞,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石佛,所以叫万佛洞;还听人说这么热的天,在里面还得穿羽绒袄呢,撩起了我迫切想看的欲望。
就在去万佛洞的这条路上,我们和别的好友不期而遇,大伙都说累了,就在一个叫大舜石园的地方休息。我看看大舜石园,真的是叹为观止,几根古朴的巨石拔地而立,有的甚至簇拥着托起一块庞大的石头,宛若天成,给人一种盘古开天辟地的感觉。

神秘是一种牵挂
大伙都有走的意思,带着某种遗憾,万佛洞也没有去成。
壹点号李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