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历史上的银行旧址

在1930年代的大上海成为东方巴黎之前,1920年代的哈尔滨已经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了,名扬四海的“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了。多家外资银行在哈尔滨设立分支,长驻哈尔滨的外国商业机构更是多达上千家,哈尔滨那时就与巴黎和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建立了直接业务,左右着整个远东的金融形势。

做为当时中国面粉和第一个啤酒厂的哈尔滨在1926年就拥有了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到1945年时,东北的工业规模已经超过日本,

成为亚洲第一。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外国众多金融机构。

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直接促使哈尔滨从松花江畔若干典型的中国传统式的以自然经济为基本结构的村落中,骤然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远东地区现代化大都市。

道里区十三道街和十四道街之间的尚志大街的原麦加利银行。

在香港译为………渣打银行。

1924年,哈尔滨俯瞰,一眼望去,大多是俄式和欧式建筑。清末,随着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而修建中东铁路,哈尔滨这个毫不起眼的偏远村落吸引了大量俄国和其他国家移民,经过多年的建设,成为当时远东的国际化大都市。

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亚洲第二国际大都市——哈尔滨,34家外资银行在哈尔滨开设分支机构,与巴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直接业务往来,哈尔滨的金融动态左右远东的金融形势。在哈尔滨的外国商业机构达1809个。

1928年,以出超实际利益比较,哈尔滨滨江海关稳坐全国六大海关头把交椅,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生产基地

位于中央大街的协和银行。

协和银行,1926年10月由俄侨合资组成。地址在哈尔滨道里中央大街。上海、天津、大连等地 设有支行。代表人为斯威特。初建时称“经济会”,由该会9名会员出资9000日元。每 年增资3000—4000元,到1934年向伪政府呈请营业许可时,资本金增到伪满币5万元,并改名为“哈尔滨协和银行”。

1934年各种存款65.6万元,各种放款75.9万元,盈利6700元。

1935年5月改为股份制,资本金增到10万元。主要业务有汇兑、存款、放款和钱钞交易,

往来客户多是在哈的外国人。随着伪政府对私营银行统治的加强,该行的业务量日渐减少。

1937—1939年,存款年平均23.1万元,为1934年的35.2%;放款年平均18.3万元,为1934

年的24.1%,盈余降4500元。

1941年7月伪政府实施《金融机关稀密调整纲要》,该行被迫 并入犹太国民银行。

犹太国民银行,旧址位于哈市道里区中央大街57号(当时为中国十一道街44号),中央大街与西十一道街交汇处东南,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建于1923年,砖混结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墙体仿石块砌筑处理,一层采用落地窗,二层为竖向圆拱状窄窗。仅在转角处设女儿墙,其轮廓为折线与曲线结合处理,局部开洞。顶部冠以圆形穹顶,使该建筑物轮廓富有变化。阳台金属栏杆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建筑檐口装饰复杂。整个建筑强调水平线,注重质感,层次分明,形态稳重。现为老凤祥银楼,楼梯有改动。

(中央大街57号:犹太国民银行旧影)

中央大街的犹太国民银行旧址

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是居住在哈尔滨的犹太人集资创办的。犹太银行于1923年6月3日开业。地址在中国十一道街44号(即今天中央大街59号)。他开业的时候,早已有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在哈埠设立。在它的附近的银行,西十二道街上有美国花旗银行,中央大街上有苏联远东银行等。而且,都是在同一年先后开业,可见竞争之激烈。

犹太国民银行创办之后,很快发展起来。第二年(即1924年)正式确定资本金为10万元,当年实收资本金2083元。此后每年都有增加。到了1935年10万资本金全部收足,出资人也增加到1814人。

改组

在满洲国后期,当局对民营银行进行“整顿”,本来经营良好的犹太国民银行受到了限制,不得不对业务做了许多改动,外币买卖业务被取消,董事会的参议制于1935年被停止。1941年资金枯竭、业务停滞。1942年7月1日被迫与协和银行合并。

1951年12月9日,犹太银行改组为股份制。1959年10月16日,犹太银行改为哈尔滨市人民银行外侨储蓄所。

这座建筑处于十一道街街口,转角采用弧墙,二楼设有开放式铁艺栏杆小阳台,楼顶有一个鱼鳞铁覆盖的圆顶。二楼带有柱式的三连圆顶券窗和五连顶券窗,十分精美。整个建筑强调水平线,注重质感,层次分明,形态稳重。

中央大街上的东亚钱庄

位于道里区十二道街的原美国花旗银行旧址

位于中央大街的俄国伏尔加 贝尔加银行

中央大街经纬街口的万国储金会

位于中央大街的哈尔滨美国信济银行,现已拆除,新建招商银行。与法国万国储金会相邻。

美国信济银行(Thriftcor Bank)为哈尔滨永胜公司经理克极(S.Kriger)根据美国法律创办,建立于民国16年(1927年)7月,资本实收美金10万元,总行设于哈尔滨。民国17年设分行于呼伦。民国19年设分行于上海。为了便于业务上的发展,于民国23年(1934年)将总行迁到上海,将哈尔滨改为分行。

当时,哈尔滨的美国信济银行,法国万国储金会,犹太国民银行,远东犹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创办人和经营者都是犹太人。

哈尔滨美国信济银行主要业务除普通存放款外,兼营汇兑和信托业务。往来户多为在华俄人。自九一八事件后,哈尔滨的业务大受影响,使该行处境日渐困难,存款被提达70%,虽然尚能应付,但自中东铁路出卖后,俄籍雇员纷纷回国,营业更受打击。克极等觉得已无法继续营业。经董事会议决,停止营业。从民国24年10月5日起,九江路总行、霞飞路支行、哈尔滨分行、呼伦分行等同时停止营业,办理清算。

务实的美国商人在哈尔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当俄、日、法、英、德在哈尔滨角逐之时美国正忙于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之战。于是美国在1899年、1900年两次照会列强各国对中国提出了著名的“门户开放”政策。所以在远东的哈尔滨美国也是一个姗姗来迟者又是一个后来居上者。美国是个年轻有力、朝气蓬勃的国家自然对哈尔滨抱有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许多庞大的计划。早在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就曾提出过把中东铁路作为欧亚环球运输系统的一部分。之后美国驻奉天总领事戴司德又多次提出过筹建东三省银行的动议。1908年美国金融大王希夫郑重提出国际贷款中国赎中东铁路的倡议。1909年美国国务卿诺克斯提出一个“满洲铁路中立化计划”即“诺克斯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把满洲所有的铁路都置于一个“公共”机构之下由愿意参加的国家共同出资贷款中国但这些计划都没有成功。1911年美国驻哈领事费希尔与吉林驻哈西北路兵备道观察李家鳌共同签订密约计划在哈尔滨附近开设一家大型机械化农场面积约为5万依哥。但由于清王朝倒台此项计划亦搁浅。说实在的其中有的计划果能实现必能改观哈尔滨今后的国际走向和历史格局。遗憾的是清政府太腐败、太无能指望这样一个政府抓住历史机遇也是太可笑了。另一方面务实的美国商人开始涉足哈尔滨。1915年美商美孚石油洋行哈尔滨支店在道里区沙曼街今霞曼街开业并在道里炮队街、傅家甸许公路、南岗车站街、马家沟南教堂街各设售油台一处垄断了哈尔滨的石油市场。其它五花八门的贸易机构亦纷纷设立象信昌洋行、贸大洋行、嘎留克洋行等都是实力雄厚、资金充沛、一旦驻足轻易不退的大型商业机构大都从事军火、钢铁、电气、罐头、纸张等商品贸易。1917年5月在哈美国商人成立了“哈尔滨美国商团”机构专门从事美国商品经哈尔滨向俄国转运业务。1918年3月以规化和开凿巴拿马运河而著称的美国工程专家司蒂芬斯为代表的技术团到达哈尔滨参与中东铁路的技术工作这更增加了美国在哈尔滨的经济影响力。在工业方面美国先后在哈尔滨新建或扩建的有瓦诺可洛夫毛皮厂、美国工业公司、花旗制药公司、振昌德机器油坊、尼格果也维兄弟汽车公司、公懋洋行修配厂、美丽皮鞋店、花旗公司猪鬃厂、裕大机器油坊、阿利洋行精米所、辅隆有限公司汽车修配厂等3 等。1926年哈尔滨花旗银行从法国人手中收买了阿什河糖厂。不久又控制了永胜面粉公司的经营权。哈尔滨不但是美国在东北的工业投资中心而且也是美国在东北的金融投资中心美国在哈尔滨的主要银行机构有哈尔滨中华懋业银行、哈尔滨中美商业银行、哈尔滨花旗银行、哈尔滨信济银行、玖玛银行、国际银行、满洲银行、姆尼特兄弟公司银行代理处等其中花旗银行经济实力最强很快发展成为北满金融界之魁首。另据1931年统计美国在哈尔滨的著名保险公司有花旗联邦商航保险公司、圣保罗保险公司、丹凰保险公司、德凰保险公司、大通保险公司、新大陆保险公司等34家。但好景不长“九〃一八”事变后在哈美国势力被日本势力取而代之风光不在。

汇丰银行1915-----1941年在道里区水道街经营,今兆麟街37号。

1923年建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兆麟街37号,原为英国汇丰银行,后为市总工会,现在是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

该建筑位于道里区兆麟街37号,建于1923年,以古典主义为主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1915年12月汇丰银行哈尔滨分行成立,地址在水道街(今道里区兆麟街37号),资本金125万港元,1930年增至300万港元。行长迟适夫。有行员22人。该行建立之前,英国在哈尔滨的经济势力已经占有重要地位,有食料品输出商、烟草、机械输入商、石油化学工业制品商、日用杂货商、投资、保险公司等30多家。汇丰银行年融资额达4000—5000万英磅,极力扶植这些英商向哈尔滨及东北北部地区大量输入英制商品和向外输出东北北部大豆、毛皮、肉类等土特产品。

  汇丰银行还以利息低于中国银行和在其他外国银行发放贷款,垄断哈尔滨进出口贸易。1923年朝鲜银行放款月息1分、正金银行1.3分、东洋拓殖金融会社1.5分,而该行为8—9厘,并专门与哈尔滨大型工商企业进行业务往来,扩展其经济势力。该行汇兑纽约、伦敦、上海、天津等中外大商埠,也办理小额货币买卖和票据帖现,对中国人、在哈俄侨进行不动产抵押放款,数额不大。

  1929年之前,汇丰银行资金雄厚,信用昭著。1929年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在哈的英商各公司营业萧条。汇丰银行营业状况逐渐衰落。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汇丰银行失去了在中国的特权,伪政府对其严密控制,营业状况更加衰落。

  1939年该行存款额伪满币235.9万元,为1935年的59%,放款80.4万元,仅为1935年的10%,往日的兴旺景象消失。

  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夕,该分行关闭。

解放后,该建筑先后用于哈尔滨市总工会、哈尔滨市教委、哈尔滨市电子工业局、哈尔滨市文化局等机关。

1988年中国银行滨江分行在此

【汇丰银行】是英国设在海外的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全称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行设于香港,1865年正式开业。同年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到19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有14处,东北的奉天(今沈阳)、哈尔滨、大连均设有分行。初创时资本金实收250万港元,嗣后陆续增加资本,1920年增至2000万港元。资本甚为雄厚,历年提留的公积金达港币7000万元。该行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发行“银元券”、“银两券”两种钞票,流通于香港、广州和上海,对中国的铁路修筑、矿山开采等进行巨额投资,并与在中国的怡和、太古、亚细亚、中英等十大英国公司的资本相结合,在中国开设大量的工厂。

汇丰银行高级职员住宅,和办公楼相伴,很人性化。

汇丰银行旧址的大厅非常漂亮

中东铁路时期俄侨开办的环城银行

南岗红军街的华俄道胜银行旧址1902---1929。

朝鲜银行,原为韩国中央银行,1909年创立,朝鲜被日本吞并。1911年日本颁布《朝鲜银行法》,始改为此名。1910该行发行的金票通行于全朝鲜,朝鲜银行

1913年于沈阳、大连、长春设立分行。欧战爆发后,日本在东北的势力增强,朝鲜银行

在东北的分支机构扩大到13处。

1917年日本政府整顿其在中国东北的金融体系,决定将正金银行金票发行权与代理国库

业务移交给朝鲜银行,该行便成为日本在东北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金融中心。

1916年7月2日设立朝鲜银行哈尔滨分行,地址在道里地段街。1923年有行员50人。其中,

日本人40人,中国人7人,白俄3人。经理为箱崎文弥。道外南二道街设有办事处。主要业务

是发行金票(俗称老头票)和办理存款、放款、汇兑,兼营东北土特产品的购置与运输

1936年12月3日,日本依伪政府公布的《满洲兴业银行法》,将在东北的朝鲜银行和正隆银行、满洲银行及其所属分支机构改组,并入伪政府与日本合资的满洲兴业银行。各行在哈尔滨的机构也相应地,改组为满洲兴业银行哈尔滨支店。

1932年6月,伪满“中央银行”在长春成立,它是伪满州国最高的金融统治机构(资本金3000万元,未收入资本2500万元);内设总裁1人,副总裁1人,理事6人(中日各半)。

伪中央银行第一步先对东三省的地方银行进行改组,将黑龙江省宫银号改为“伪满中央银行齐齐哈尔分行”,所属各分号改为“伪满中央银行江字支行”,并责令限期开业。 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强对江省金融的控制,在各大城镇的分行都派有日本驻在员1名,监督各分行的业务。各分行的正、副经理,有的是由日本人担任,有的是由中国人充当;中国人任经理也是有职无权,唯日本人之命是从。从此,江省的金融落入敌手达14年之久

【伪满中央银行哈尔滨支行旧址】

在道里区田地街与尚志大街交汇处的东北角,有一栋高大坚固的仿古典主义折衷建筑。地上二层,建筑平面呈方形,田地街一侧的主入口前耸立着10根粗壮的陶立克柱,很有气势。这座建筑建于1935年,是由当年的福昌公司设计、施工的,曾是伪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现在的门牌号为田地街113号

伪满中央银行哈尔滨道外支行旧址,后为工商银行,在南四道街。

看看铁门

20世纪30年代是中央银行制度在全球迅速推广并且由初级向现代过渡的时期。中央银行制度正在经历由私有向国有、由顺畅金融运行向管控金融体系、由为市场服务向为政府服务的转变过程。

1932年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政府设立的“满洲中央银行”(后文称之为伪满中央银行)兼具初级及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双重特征。伪满中央银行制度的双重性一方面是当时中央银行思想的体现,另一方面成为日本通过伪满洲国政府统治东北经济的便利工具。

1912年建,1937年重建。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道里区地段街133号,

先为横滨正金银行哈尔滨分行,后为黑龙江制片厂,黑龙江省农行。现为省美术馆。

光绪二十八年横滨正金银行伍圆纸币一枚

横滨正金银行

外文名

Yokohama Specie Bank Ltd

类型

日本早期的外汇专业银行

成立时间

1880年(光绪六年)

简介

1893年在上海设立分行。以后陆续在中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金融机构。依仗侵略特权在中国东北发行日本纸币。积极参与对华资本输出,参加帝国主义银行团,先后承办多笔对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贷款,以及地方政府和实业借款,从中榨取大量利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势力扩展至山东境内。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配合日本侵略军控制沦陷区的金融,摧残中国民族工业和金融业,扶植日军控制的工矿企业和伪组织银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华分支机构被国民党政府指定银行接收清理,横滨总行于1945年改组并改名为东京银行[1]

解放前横滨正金银行在天津的办事处,

与哈尔滨分行建筑相仿。

1893年横滨正金银行在上海设分行,以后又陆续在香港、天津、牛庄、北京、大连、沈阳、汉口、开原、长春、哈尔滨、青岛、济南、广州等地开设分支行。作为日本政府的对外贸易银行,除了以上海为中心,致力于成为远东最大的国际汇兑银行外,还配合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国策,处心积虑地在中国东北,特别在南满扩展金融势力,发行大量钞票。

省美术馆,外观是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仿古典主义银行建筑。

1945年日本战败后,横滨正金银行于1946年被盟军统帅部命令解散。

北三道街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建筑就是当年的大清银行哈尔滨分号的旧址。

1905年清政府建立了中国的第一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总行设在北京,1908年清政府废除了户部,原大清户部银行就改称为大清银行。1908年黑龙江官银号(即大清银行)在道外正阳街设立分号。1910年9月大清银行哈尔滨分号在道外正阳三道街开办。

二十世纪初哈尔滨的金融大多把持在俄国人手中。沙皇掌控的华俄道胜银行,在哈尔滨和中东铁路沿线附属地大量发行各种卢布的纸币俗称“羌帖”。为将日俄战争的损失转嫁中国,羌帖卢布不断贬值,后来甚至到了只收卢布不收中国官府发行的货币官帖的程度。大清银行在哈开办后,发行官帖,改革币制,抵制俄币羌帖,融通资金,扶持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手机摄影##城市##建筑##没什么意思##我要上头条#

哈尔滨这些老银行旧址都是经典的,各具特色,成为外地来哈尔滨的网红打卡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