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赛013】古老的高州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古老的高州
潇 雨
古老的高州 一 茂名,原属高州府辖,究其来历,渊远流长。高州市,旧称高凉,潘州,后设府,称高州府,晋永嘉年间,有位道仙姓潘名茂名,因当时粤西大地流行瘟疫,潘茂名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而将瘟疫一扫而光,人们为了感激他,将他的名字命为县名。这在有史以来,绝无仅有。更在多地建有寺庙,世人己将他神化,仙化,在粤西的人们心目中,他的功绩和品德己能与始祖神农相提并论。
五代十国的梁朝,陈朝,以及隋朝年间,粤西的高州,又活跃着一位德高望重,德冠古今的冼太夫人。冼太夫人,本名冼英,生于公元五一二年,家父名叫冼耀,俚人,即现今的壮族人,年轻时为地方的洞主,即本地的一切事物都由他管,但又不是政府的官员,因在辖地建有一座辉煌的楼宇,形像宫廷,而被同为洞主的一人告发到朝廷,因时为高州府尹冯融与冼耀是至交,便提前告知冼耀而弃家逃难,冼耀与次子一路,其身怀六甲的妻子唐玥与长子冼直一路,逃到今电城镇(电白县旧县城)的山兜村,并在此定居,是年九月怀了十二个月的唐玥生下了小女,取名冼英。 冼英自小聪慧,好动,五岁时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九岁时帮邻居分鸭而被一仙姑看中,而拜仙姑为师,在一虎狼出没,云遮雾罩的仙山上读书习武,排兵布阵,钻研药草,治病救人,如此在山上整整九年,未回过家,此时己长成婷婷玉立的大姑娘,其师青姑某日把冼英叫到身边说:你上山己有九年,我终生所学己全部教给了你,你今可下山,扶助当朝,须善待百姓,不可无故伤人性命。并授冼英一条五金神索和兵书,医药书,锦囊一个,告知不到迫不得己不得打开锦囊,遇大事可朝东方大叫三声师傅,我自托梦与你。之后师傅青姑便形如土遁了,无影无踪,冼英哭得泪人似的,朝东方三跪九拜后,返回阔别九年的家,与母亲,哥嫂相见。
冼英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事君三个朝代,始终以一个臣子的身份治理南粤,但从未要过朝廷的任何奉禄,并将广西,交趾(现为越南),海南统一到中国版图,当时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和地区都与冼英有往来,隋朝的皇帝与冼英有八拜之交,结为姐弟,其后代直到唐朝的李隆基年代,都有影响,如高力士,即为冼英第六代孙,她的忠诚,她的品德至今为世人称颂,她的称谓都有一大串,如南国圣母,谯国夫人,巾帼英雄第一人……她的庙宇遍及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她对中华的统一功不可没,功高盖世。
怀着一种对伟人的崇拜,今天慕名来到高州市的鉴江畔的迴水湾,江中有座瀛洲岛,岛上只有绿树,没有建筑,对岸有座耸入云天的宝光塔,与宝光塔相对的是四座道,寺,观,堂相连的道教,佛教的庙宇,道为道教的寺庙,供奉着潘茂名高大的塑像,骑在腾飞的仙鹤上,寺庙内一长须白发的道长与游人一一讲解,道教为我国本土教派,其历史可追朔到商朝。佛教主要为唐朝从印度引进的,即唐三藏在唐太宗李世明授其从印度取经,而形成的佛教,另就是藏传佛教,迴水湾的观堂内都是尼姑,左右门上有一特殊符号,很像纳粹的符号,因对佛教不甚了解,当时看到这符号感到很不是滋味,有几个学生也说,感觉格格不入,我故询问道长这符号代表什么意思,道长说,那是佛教的,我也不清楚。无奈,也不好直接去问尼姑们,只好查百度,一查才知道,这正反两符号(卍卐),一个为左旋,一个为右旋,由唐代武则天改为读音万,后中国的佛教就以这两字为符号,直到纳粹德国以卍为国旗符号后,这两个字一般的情况下都不用了,而改为佛。
从迴水湾出来,上高凉西路,有座潘州公园,游人络绎不绝,公园斜对面即高州著名的冼太夫人庙,建筑面积共有八百多平方米,始建于明朝,清朝有增修,改革开放后又得到了重修,香港冯氏家族捐资八百万,因我早前己读过关于冼太夫人的小说,对冼太夫人有个较全面的了解,今天一游可说是温故之新,有一班中老年女游客,见我对冼太夫人的家人,家将都了如指掌,硬是拖着我给她们做讲解,真是众命难违,只好一一给她们讲解,前前后后解说了近半小时。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一看整个冼太庙除了冼夫人外,其它的都是冯家的人,直到高力士都有,而如冼耀,冼直,冼莲英,唐玥,冼其智都不见其踪影,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
从冼太庙出来,己日落偏西,彤红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我不禁感慨万分,潘茂名,冼夫人,这两个高州的圣人,为了粤西的苍生,为了粤西的发展,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人民的团结和谐和福址,不顾个人的得失,奋斗终生,为我辈和后辈树立了一个光辉階模形像。高州,古老的高州,依然散发出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而焕然一新的茂名,又称油城,己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