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救子的故事存在漏洞,如果细想一下,它是违背常理的
相关推荐
-
范蠡救子
(来源网络) 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范蠡趁摆庆功宴当晚,悄悄带走了西施,隐居陶县.二人生活多年,育有3子.一日,闲坐在家的范蠡,突然收到了二儿子在楚国即将被斩的消息,西施泣不成声,范蠡忙道:"快 ...
-
黄金千两救不了儿子性命?范蠡丧子悲剧背后的权谋和道德
韩非子曾有一句极其深刻的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一个平等而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哪怕是王子犯法,也当与庶民同罪.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 ...
-
范蠡救子的故事:大儿子因贪财而丢掉弟弟性命
<史记>原文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 ...
-
历史上的黄金 | 先秦两汉黄金那些事儿(之二)
温馨提示 本文约2650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愿您能为历史上的黄金故事,会心一笑. 刺客的酬金 刺客是一个古来有之的职业,史记中还单独为五位著名刺客合列了一传,是为<史记·刺客列传>.我知 ...
-
雨天读史,“穷养男儿”的观点真是荒唐
" '穷养'的陶老大,终于把弟弟陶老二给断送了.--重读<史记>陶朱公的故事" 今天重新读到<史记>中很有名的那个关于陶朱公的故事.就是大儿子把二儿子送上不 ...
-
范蠡晚年,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定死罪。...
范蠡晚年,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定死罪.范蠡深思熟虑后,决定让小儿子去救人,不料大儿子竟"以死相逼",范蠡无奈,预言:你若去,你弟弟必死...... 事情是这样的,<智囊全集 ...
-
紫砂传说故事之陶朱公“创陶”
2019-07-02 23:06 最早记录紫砂的文字出现在宋代文人的诗篇之中,把紫砂做成茶饮器具,用来鉴赏把玩的记录最早见于明代历史典籍.可是关于紫砂陶的起源传说却可以追溯到两千四百年前,民间普遍认为 ...
-
【地名故事】上谢村与陶朱公有关
上谢村与陶朱公有关 兰溪市上华街道石港塘行政村上谢自然村发现陶朱公遗址. 据<兰江导报>: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后人尊称"商圣&q ...
-
范蠡:《陶朱公商经十八法》
导读: 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他的师傅是文子,文子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过.先带大家了解下,老子(李耳)有两个 ...
-
潘星录楷书《陶朱公三致千金遗训》立轴
潘星录楷书《陶朱公三致千金遗训》立轴
-
范蠡《陶朱公生意经》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价格要定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费用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货物要百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货价减: 钱财要明慎 ...
-
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因过失杀人被判死刑,...
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因过失杀人被判死刑,他想派挥霍成性的小儿子带着大量钱财前去营救,却被善于持家的大儿子拦住,要替老小前去.陶朱公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不料却害死了二儿子! 消息传来后,陶朱公不哭反笑:& ...
-
走进上华街道石港塘村:上谢自然村发现陶朱公遗址
走进上华街道石港塘村:上谢自然村发现陶朱公遗址 石港塘村位于上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00米,村民委员会驻石港塘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区域面积1.62平方公里,耕地1497.7亩,养殖水面176亩.辖 ...
-
陶朱公致富《十二戒》
陶朱公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 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 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五字商训: 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
-
财物何用:陶朱公的儿子们
钱重要还是人重要?这个问题恐怕见仁见智. 换一个问题:钱重不重要? 2009年,有一部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蜗居>,剧中人都面临着形形色色各种选择,也因着这些选择而导致了不同的命运.若论谁最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