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笼红麝串,薛宝钗对贾宝玉半推半就
《 红楼梦》 第二十八回的回目,有一句专门写到红察串:“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羞”,害羞,难为情。戴红麝串,为什么要害羞?为什么要难为情?
“羞”是作者的曲笔,是作者的讽刺,所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原因在于红赓串的主要成分雄麝的香,香气宜人,可作中药,有开窍避秽、活血散结、催生下胎的功效,与性事有所关联。元缜《莺莺传》 的《 令真传》 三十韵描写男女私情:“衣香犹染寮,枕腻尚残红.”所以,旧时大户人家的姑娘看见麝香脸发红。薛宝钗居然将它戴在手腕上,岂不羞人答答难为情?
“羞”又是作者的实写,以宝钗的博学,她不可能不知道赓香的妙用,她是明知故戴,明知难为情也要戴。原因在于这串红麝串有着特别的意义.红麝串是贾元春赏赐给薛宝钗的。
第二十八回,过端午节,元春按宫中规矩向家中人派送礼物,其中,给了黛玉、迎春、探春、惜春同样的一份:扇子和数珠;给了宝玉、宝钗同样的一份:两把上等宫扇,两串红麝香珠,两端凤尾罗,一领芙蓉覃。
芙蓉覃是床上用品,凤尾罗是衣料,红麝串是手腕饰物,宫扇是手中用具。比起黛玉等人“只单有扇子和数珠儿”,轻重厚薄,一目了然.
所以宝玉觉得奇怪,“这是什么个缘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黛玉则酸溜溜的,“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薛宝钗是个极为聪明的人,她当然知道这份礼物暗示了元春对宝玉择偶的态度.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踢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没理论这事。此刻忽见宝玉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摄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少不得褪了下来。
但是“总远着宝玉”和“心里越发没意思”不过是女儿家的一种羞羞答答,绝不表示她要在婚姻问题上对林黛玉礼让三先,绝不表示她不愿意做贾宝玉的太太,所谓“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其实是庆幸自己有林黛玉做挡箭牌。不然,要是薛宝钗真的因为“金玉之说”而“远着宝玉”,真的因为元春礼物“越发没意思”,她就应该把它置之箱底,再不理会.
但是她却将这敏感的红麝串“笼”在手腕上,“笼”,遮遮掩掩,恰似“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扭扭捏捏的“有意思”,不仅表示薛宝钗有意接受元春的挑选,而且表示了她对贾宝玉的脉脉含情。所以宝玉一问,她就端不起平日的稳重,“少不得褪了下来”, “少不得”,不是“没奈何”,而是顺水推舟,半推半就。
对于贾宝玉,“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是一种诱惑.起初,宝玉收到元春礼物,诧异之下,立刻转送黛玉,黛玉不肯要,他就“命人收了”,似乎并不在意元春给的这份与宝钗相同的礼物。但实际上,这份蹊跷的礼物在宝玉的心里是挥之不去的.他料定宝钗拿到这份礼物时一定也有某种想法。
当天,他遇见宝钗,见她袖子里笼了红麝串,不免心有所动,笑嘻嘻地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这一问,多少有些挑逗的意味。言下之意,其实是说,只有我们两个有红麝串,你的比起我的如何?
本来,依宝钗的端庄老成,要是她仅仅出于新鲜好奇戴上红麝串,她完全可以不理睬宝玉的要求,但是,她一反常态,非但同意,且褪下时卷高了袖子,弄得贾宝玉心猿意马: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边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
暗道:“这个膀子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权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
贾宝玉的性格弱点― 好色,这时暴露无遗.好色虽是性欲,虽是一时的冲动不是长久的爱慕,但好色总归是一种追求,一种迷恋.由此看来,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是收效显著的.
对于林黛玉,“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是一种刺激。从第七回开始,在林黛玉知道薛宝钗的黄金锁之后,宝钗身上的每一样与众不同的东西,如冷香丸,都要引起林黛玉的高度警惕。何况元春节礼的分配,连宝玉都觉得奇怪,更不要说心思很重的林黛玉了.林黛玉对礼物一向计较.第七回,周瑞家的受薛姨妈之托向府中的姑娘送宫花: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常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收是收了,却计较周瑞家的派送秩序.第十六回:
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转赠黛玉.袋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还不取.宝玉只得收回。
收都不收,计较这是别的男人拿过的.这一回,林黛玉不要宝玉转送的元春礼物,则有三个计较.一是计较元春礼物伤了她的自尊心,二是计较元春礼物衬托了金玉之说,三是特别计较元春礼物可能使贾宝玉想人非非,“你也不用起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 就把'妹妹’忘了.”
因此,元春送礼的第二天,黛玉早起盯人,全场紧逼.大清早,宝玉刚出门,“只见林黛玉顶头来了”。尔后,宝玉在贾母这边,宝钗前脚踏进,她就后脚跟至,目睹了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贾宝玉呆看薛宝钗的一幕.
宝钗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风口里?
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
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成儿’一声飞了.”
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碰在眼睛上,倒唬了一跳,问是谁。林黛玉摇着头儿笑道:“不敢,是我失了手.因为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他看,不想失了手.”宝玉揉了揉眼睛,待要说什么,又不好说的。
“呆雁”是戏谑,也是指责。指责宝玉信誓旦旦,音犹在耳,一转身,就被人勾了魂.“咬着手帕子笑”是嘲笑,也是苦笑。苦笑自己的担心并非多余,贾宝玉果然是见了姐姐忘了妹妹.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加重了林黛玉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