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度假的偶然发现,让他最终改变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五一小长假,你出去旅游了吗?许多人抓住这难得的假期,背上行囊外出游玩,各色景区里游客摩肩接踵。

对比现代熙攘的城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永远令人心动。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就是许多人的度假首选之一,无论是被细菌染得五彩斑斓的大棱镜热泉、如劈开山脉彩缎的黄石河、还是银链似瀑布湍急奔泻的黄石大峡谷,壮丽华美的黄石公园不断吸引着一波波心驰神往的游客。

这些艳丽动人的颜色带给人类的不仅是美学上的赏心悦目,它们还引发了一场重要的科学探索,对人类的科学、技术、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1960年代,一位微生物学家在黄石公园的发现,最终启发分子生物学家带来了一种变革性的技术——PCR。

 旅途中的发现 

1964年,研究细菌的微生物学教授Thomas Brock在度假期间驱车前往黄石公园。根据他的回忆:“我下车时,碰巧赶上护林员在一个碧莹莹的热水池旁讲解。他说热泉美丽的颜色是因为蓝细菌(blue-green algae),我立刻来兴致了。”

Brock教授非常好奇这种微生物怎么能在这么高的温度生存——要知道,黄石公园许多热池的温度甚至超过了水的沸点。他发现原核生物即使在沸水中也能茁壮成长。这些原核生物附着在温泉岩石般的墙壁或卵石上,有时它们缠绕在一起的长细丝堆积在河道底部。
▲从黄石公园高温水流中采集到的细菌可以快速生长(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在黄石公园的发现让Brock教授的研究重心转向了生活在高温中的微生物。1965-1971年持续的野外工作中,Brock教授从火山口的许多热池、间歇泉池、蒸汽出口中采集了生物样本。他和同事在这些极端高温的环境中均发现了微生物,包括之前未知的物种,Brock教授把这种微生物命名为“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aticus)”

 生命的上限温度 

接着,Brock教授将他的采样地点扩大到全球各地的温泉池,结果仍是一样的,有微生物生活在这些极端炎热的环境中。令人惊讶的是,除了生活在沸水中,这些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快得惊人:一个种群可以在2小时内翻倍

之前的科学研究表明,这种极端环境无法维持生命。而Brock教授决定推翻这一认知,开辟一条全新的科学研究路线。
1967年,Brock教授在《科学》上发布了一篇突破性的论文,推断“不存在生命的上限温度”

▲Brock教授1967年发表在《科学》上的论文(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这个结论挑战了当时人们有关生命基本条件的科学认知:即有机体可存在的温度环境是有范围的。此后,世界各地的微生物学家开始尝试在极端条件下寻找其他微生物。他们发现许多微生物可以生活在拥有极端温度(高温或寒冷)、干旱或酸碱等极端环境中。科学家们把这些微生物统称为“极端微生物(extremophiles)”。

事实上,Brock教授在黄石公园的发现拓展了医学细菌学的领域,点亮了微生物生态学的领域

 深远的影响 

有人说,生物学可以被划为两个时代:一个没有PCR,一个有PCR

20世纪80年代末,生物化学家Kary Mullis博士在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法研究DNA分子。在他的试管反应实验中,他需要一种酶来复制数百万个单一的DNA分子。这种酶必须能在高温下工作,Mullis博士在汗牛充栋的浩繁卷帙中寻找方法。其中,Brock教授采集并保存在菌种库的“水生栖热菌”样本启发了他

Mullis博士和同事立刻买了一堆水生栖热菌培养,并从中获得了Taq聚合酶(Taq polymerase)。酶的耐热性使Mullis博士能够快速廉价地复制基因并确定其独特的化学序列。基于Taq酶的测试过程被起名为聚合酶链反应(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ullis博士因为发明PCR荣获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相关阅读:PCR之父去世了,我们很怀念他(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PCR技术对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性无须多言,为科学与社会开辟了许多前景。通过PCR可对基因进行测序,使科学家能识别物种并建立进化关系;基于基因信息的医学诊断与治疗建立在PCR的基础上;警察和法院也依赖PCR来识别罪犯、确定亲子关系、以及解决其他复杂问题;最近环境学家还在使用PCR和其他DNA技术来跟踪污染、监测生态系统的健康以保护物种。

 大自然的启示

其实,我们对生命能在沸水中茁壮成长感到惊讶,是因为我们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的确,人类和其他动物对热非常敏感,但是复杂神奇的生物世界比我们从经验中认识到的更加多样化。生命,尤其是原核生命,能够适应对人类致命的环境条件。
许多科学家认为,我们所知的生命最初可能出现在大约30亿年前的高温环境中,因此地球上最初的生物可能是嗜热生物。这样的嗜热生物就会继续在地球上存在,在继续点缀地球的温泉热池中寻找庇护所。此外,这些嗜热生物可能是所有其他生命形式的先驱,也包括人类。
Thomas Brock教授(图片来源:参考资料[4];Credit: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
在2018年的一次电话采访中,耄耋之年的Brock教授提及黄石公园非凡的自然美景,笑道:“我很幸运能够在这个星球上最令人兴奋的地方之一做十年的研究。” 就在不久前,Brock教授逝世,享年94岁。
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享受心旷神怡美景的同时,不妨可以多花时间认真观察瑰丽的大自然,动一动脑筋。地球不断以各种方式给我们人类启示,说不定发现下一个科学突破的人就是你
参考资料:
[1] Microbiologist Thomas Brock Dies at 94. Retrieved April 23, 2021, from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microbiologist-thomas-brock-dies-at-94-68708
[2] Discovering Life in Yellowstone Where Nobody Thought it Could Exi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ps.gov/articles/thermophile-yell.htm
[3] Thomas D. Brock. Life at High Temperatures (1967) Science Doi:DOI: 10.1126/science.158.3804.1012
[4] Tom Brock, who discovered world-changing extremophiles, dies at 94. Retrieved May 3 2021 from https://news.wisc.edu/tom-brock-who-discovered-world-changing-extremophiles-dies-at-94/
(0)

相关推荐

  • 20种检验科常见设备及市场情况超全盘点

    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检验科常见的设备,包括: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血凝分析仪.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粪便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荧光免疫分析仪.核酸提取 ...

  • 从零开始学PCR技术(一):PCR技术简介

    PCR 可能是分子生物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虽然我本科学的是生物科学,提过 DNA,也跑过 PCR,但现在都快忘了 PCR 的步骤是三个还是四个了.赶快网络搜索之,整理成一个从零开始学系列. 聚合酶链 ...

  • 最古怪的诺奖人走了, 留下一堆轶事和他的女人

    [留美学子] 第1577期  教育精华 篇篇出彩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他是谁  1 北京时间2019年8月10日,一位伟大的PCR之父,与世长辞,享年74岁. 他的名字 Kary B. ...

  • PCR技术发展历史介绍

    分子生物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一个主要的生长点.1976年cDNA克隆技术的建立,使分子生物学更加迅速广泛地渗透到医学各学科,发展了各学科的分子理论基础.1985 ...

  • 偶然发现痱子粉的另一用途

    夏天悄悄的来临了,它悄然无息地挤走了我们一心想要留住的春天,甚至于我们没有一丝的察觉.它没有春天来临时那震惊世界样的隆重――春节,但它依然还是来了.在工厂里上班时,明显地感觉到汗水多了起来了,偶然脱下 ...

  • 陨石故事:一次偶然发现的陨石群,缘起两年前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已经介绍过,位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全球公认的陨石富集区域,这让西北非的摩洛哥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陨石集散中心. Agoudal 铁陨石 阿特拉斯山山脉是阿尔卑斯山系的一部分,位于非洲 ...

  • 20张照片,用偶然发现自然奇观的人们

    大自然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常常会偶然发现这些自然奇观.今天<全球不可思议>带大家参观大自然的各种奇妙之处,让我们想去寻找大自然的魅力. 1.蜜蜂可以睡在一朵花里,也可以跟家人一起睡. ...

  • 《山海经》中偶然发现“后羿射日”的真相,或将颠覆世人认知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人讲起过一些神话传说.例如:女娲补天.后裔射日.夸父逐日等:这些先祖战天斗地,勇猛激进的故事,无疑激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那么,在我们悠然神往的同时,有没有认 ...

  • 喉癌 - 偶然发现伤寒论中就记载着的有效方剂

    导读:喉癌,占所有癌症的不到百分之二,发病率也是偏低.所以,在有关中医肿瘤著作中讲喉癌的非常少,系统讲喉癌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自成体系的几乎没有.自从我发现了喉癌就是张仲景的麻黄升麻汤证以后,我几乎 ...

  • 清朝女名医曾懿,偶然发现的民间祛湿方,效果显著,建议收藏

    湿气自古以来就困扰着我们,不仅会诱发多种疾病,而且一旦沾染就非常难祛除,中国的历代名医几乎都与其打过交道,清朝的一位女名医也不例外.她就是晚清著名的女医生,曾懿. 曾懿出生于一个官绅家庭.曾懿自幼研读 ...

  • 1985年,偶然发现秘密USA电台,周保中夫人查看后热泪盈眶

    1985年8月29日,黑龙江省宁安县绥阳林业局柳桥沟林场退休职工上山采松茸时,在石砬子缝里发现了一个油布包裹,打开一看,是一部标有"USA"字样的电台和修理工具,还有一本学生字典, ...

  • 化学史上的偶然发现和趣闻

    在科学发展史上,尤其在化学发展史上,有很多发明与发现被人们认为是源于偶然因素,下面列举几例. 1.石蕊指示剂 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 去,刚刚跨入实验室大门 ...

  • 女神搞笑冷笑话,偶然发现了女神的妈妈,于是我费尽了心思接近她

    女神搞笑冷笑话,偶然发现了女神的妈妈,于是我费尽了心思接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