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强母亲

大荒苍狼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在美丽的韶山冲,有一座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背山面水,生机勃勃。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叫文七妹。

文七妹(1867—1919 ),真名是文素勤,又名文其美。湖南湘乡棠佳阁人,文天祥后人,待人宽容恭让,节俭勤劳,深得毛泽东兄妹及乡人的尊敬。

1919年,毛母患淋巴腺炎,当时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得知消息,急忙赶回家把母亲接到省城治疗,住在长沙河西刘家台子蔡和森家里。可是由于其他病症并发,毛母还是于1919年10月5日,因病离开了人世,终年53岁。葬韶山南岸。

毛泽东的母亲姓文,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七妹十八岁时和毛贻昌结婚,共生五男二女,但四个都夭折了,只剩下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

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文七妹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辈。她待人接物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湖南韶山的文七妹不逊色于三太和孟母,养育出了新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

文七妹18岁与毛顺生完婚,先后怀过两胎,都在襁褓中夭折。八年后毛泽东诞生,文七妹了不起,她采取了四项措施:一,让毛泽东拜七舅妈为“干娘”;二,替毛泽东向南岳观音菩萨许愿,答应毛泽东长大成人后去还愿;三,让毛泽东拜“石观音”为“干娘”(所以毛泽东小名又叫石三伢子);四,自己吃“观音斋”。

后人们说:她是中国最强大的母亲,民族英雄的贤母。因为她的三个儿子,个个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她的大儿子,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领袖。一个强势且霸气的世界级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作为中国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建设者和缔造者,他建设了一个先进的党——中国共产党,他缔造了一支人民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创建了一个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种种特权和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被彻底废除,他还创立了一个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

文七妹的二儿子——毛泽民 ,是中国国家银行的第一任行长。他的名字被两次印在中国金融史上,是当之无愧的红色金融鼻祖。

农民出身的毛泽民,是家里最朴实听话的孩子。但在算账和搞经济上很有天赋,很小就帮助家里脱贫致富。在父母相继过世后,1919年,毛泽东回到家里,发动全家干革命。在哥哥的帮助下,毛泽民给相邻分了家产,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中。在长沙他一边配合哥哥搞革命运动,一边学习马列主义和先进思想。192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的指派下到江西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至此之后,毛泽民成了一位职业革命家。

因极高的经济头脑和勤务筹备能力,1931年,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国家银行由毛泽民负责筹备工作,并任行长。而他仅仅用了两个月,就统一了财政,调整金融,加强了苏区的经济建设,使国家银行正式营业,并培养了第一批金融方面的人才,有力地支援着革命战争。如今,很多人都好奇,当年支持红军打仗的钱从哪里来?那就是从毛泽民负责的经济部中来的。为了充实革命的家底,毛泽民想方设法的搞生产,淘金、熬盐、炼铁、造纸无所不用其极。1932年,他筹备建立了中华苏维埃第一个公营钨矿场——赣南铁山钨矿场。到红军被迫长征时,赣南铁山钨矿场共生产钨砂4193吨,出口总值400多万元。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实施战略性转移,国家银行被编入了中央第五大队,毛泽民率领队伍挑着用黄金珠宝银元和票子等160多担银行资财,踏上了慢慢长征路。并且在长征路上发行国家银行的纸币,补充红军急需物资,灵活的做好纸币的回笼工作,确保了人民不受损失。

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 ,毛泽民出任经济部部长。虽然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但他却是红军根据地建设经济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因连年战乱导致经济凋蔽,财政混乱,民不聊生。盛世才要求中共也派干部建设新疆,受中央的派遣,毛泽民化名周彬,到新疆做统战工作,出任新疆财政厅、民政厅厅长。从此一腔热血洒边疆,短短几年便扭转了新疆民穷财尽的绝境。

1942,毛泽民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并逼他脱离共产党,招认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搞“暴动”的所谓阴谋。而毛泽民宁死不屈!

△盛世才关押毛泽民的地方

1946年,蒋介石被迫同意释放所有在押人员,但毛泽民却下落不明。毛泽东最终接受了弟弟被害的事实。

6年之后,在当年执行了处决的人张思信的带领下,毛泽民裸露无棺的尸体才被找到,并重新进行了掩埋。

多年后,在回忆起自己的这位弟弟时,毛泽东说:“我到长沙去读书,是泽民送我去的,他穿的短褂,帮我挑着行李。外人看来,就像我花钱雇的一个挑夫。他定期到长沙来,为我送米送钱,有一次,他送钱晚来了几天,我很不高兴,就责怪了他。他也不吭声,临回韶山前,他才告诉我,今年收成不好,为了把谷子卖个好价钱,他多跑了好几公里路喔!他走后,我惭愧了好多天,没有泽民,我哪里能到长沙读书啊!”

文七妹的小儿子——毛泽覃,是她三个儿子中走向武装斗争的第一人,卓有战功,是一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他比哥哥毛泽东整整小了12岁,小小年纪就追随哥哥干革命。1922年,毛泽东安排弟弟毛泽覃,去水口山铅锌矿区从事工人运动。他成功领导了工人罢工,并获得了胜利。在得到哥哥的肯定后,毛泽覃随“铁军”参加了起义,大战南昌城。

在武装起义的路上,他屡立战功。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的主力军被迫长征。这个时候,毛泽覃却要坚持留下来打游击,为主力部队拖延时间,于是,他被任命为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在主力部队撤离的情况下,率领独立师艰难战斗。

1935年,毛泽覃的独立师被打散后,他所率领部分游击队员,在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为了掩护游击队员脱险,不幸牺牲。死后手中还紧握着枪,那年他才29岁。

最令人难过的,是他牺牲后,国民党将其尸体抬到了瑞金县城,拍照后,邀功行赏。随后,残忍的割下烈士的头颅,挂在了双清桥南头的大榕树上。半夜里,老百姓悄悄前往该地,把毛泽覃头的颅取了下来完尸安葬了。

当毛泽东和毛泽民,从部队缴获的一个敌电台中,听到弟弟牺牲的消息,两位大哥难掩悲痛,面对最疼爱的弟弟离去的事实,毛泽东沉默了很久,都不说话。

往后的岁月里,毛泽东常常会陷入自责。他四次在不同场合谈及在红军长征前与小弟争吵一事,尤其是当他得知弟弟死后,口袋里搜出他和朱德的照片时,更是泪流满面。

这就是文七妹的三个儿子,三位民族的大英雄。一个好母亲影响一代人,文七妹不逊色于三太和孟母!

毛泽东曾多次提到自己的母亲,他说:“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而母亲属于可以损己利人的人。”

1959年,阔别家乡32年的毛泽东,来到了父母的墓前,以松枝代香火,恭恭敬敬地鞠了3个躬:“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下次再来看你们。”

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典型的贤妻良母。对少年毛泽东来说,母亲给他以谦和温厚之情,为他日后成就伟业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母亲,毛泽东十分敬重。关于他敬重母亲的史迹,广为人知。

对母亲的去世,毛泽东万份悲痛,用泪和墨于1919年10月18日写下了《祭母文》和两副灵联。其灵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这两副灵联, 也深深地记述了毛泽东的母亲平生对他的养育之恩,也由衷地表达了他 对母亲的孝敬之情。《祭母文》称:“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迩亲疏,一皆复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头脑精密,擘理分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书汝辈,各务为良。”

1978年,当地政府对毛主席的双亲墓进行了简单的修缮。并且在一块汉白玉石碑上,刻上了毛主席曾跪守在慈母灵前挥泪写下的一首《四言诗·祭母文》,这也是他写的最长的一首诗:

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擘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这是一篇伟人念颂母亲的绝唱,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

文七妹的三个儿子,曾义无反顾的走上了为亿万中国人谋幸福的道路,用生命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奉献精神!

(0)

相关推荐

  • 毛泽覃: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我军早期的一位猛将 毛泽覃是毛泽东和毛泽民的弟弟.在长兄毛泽东的影响下,毛泽覃走上革命道路.南昌起义时,他担任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成为毛氏三兄弟中走向武装斗争的第一人,后随起义部 ...

  • 陈毅得知贺怡不幸逝世的消息,大为震惊:她还那么年轻,不应该啊

    前言 1949年冬的一天,贺怡不幸逝世的消息,如一道惊雷传到了陈毅的耳朵里,他大为震惊.往事随风,记忆犹存.回忆起与贺怡在艰苦岁月里不同寻常的患难与共,悲痛之情充塞心中,陈毅悲伤之余,又为贺怡的英年早 ...

  • 贺怡:伟人弟媳,建国52天后因车祸而离世,如今儿子生活很低调

    说起贺子珍,相信在我国应该是家喻户晓,她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妻子.因此在相比之下,贺怡的知名度或许要相对差一些. 其实贺怡是贺子珍的妹妹,同时,也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的妻子.在革命年代中,贺怡也曾为 ...

  • 韶山行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民歌,荡气回肠,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来到毛主席的家乡--韶山,追忆伟人,缅怀毛主席. 首先,来到韶山 ...

  • 1949年徐梦秋求见刘帅,自称是他的朋友,刘伯承:立即逮捕这叛徒

    自从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天险以后,已经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的苟延残喘之势,之后我军势如破竹,很快就解放了南京城,而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古都,如何恢复南京的经济,以及成立军管委员会,还有让谁担任新中国第一任南 ...

  • 瑶光村2

    毛泽东长征行居在二楼过道一头. 居室里的陈设基本还是原样. 屋里布置有小型展览.展览的前言: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中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四路人马分别从固本.八受.启蒙.偶里聚过苗寨瑶光.十二月十八日 ...

  •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9)

    革命的前奏 47.毛泽东说:"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二七年我上井冈山为止,我从来没有中断过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青年时期养成一种好习 ...

  • 赣西南二个红军独立师的师首长都有谁?后来怎么样了?

    1931年6月21日,在红一方面军的帮助下,赣西南的地方武装成立了独立第4师和独立第5师,有史料亦称他们为"红一方面军独立师",那么今天就来说说赣西南这两个红军独立师的主要领导都有 ...

  • 你从韶山冲来 (现代诗)

    文/徐明亮 图/网络 今天,是我们伟大的领袖,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值此,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抒诗一首,纪念伟人. 1893年12月26日 中国大地湘江一隅 韶 ...

  • 行书条幅作品《七律·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 作者: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折叠白话译文 离别后多少 ...

  • 【家风家训】文氏家风对幼年毛泽东的影响(绝对值得一看)

    文氏家风对幼年毛泽东的影响 长沙橘子洲头 青年毛泽东塑像 韶山滴水洞一带,山峰耸峙,山脉盘绕,形成了湘潭韶山冲湘乡县之间的天然屏障,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又名文素勤),她从山那边的湘乡县凤音四都 ...

  • 文家在文七妹的祖父逝世后,安葬在相距20多里的韶山冲龙眼塘。

    2021-06-16 05:57 文家在文七妹的祖父逝世后,安葬在相距20多里的韶山冲龙眼塘.每年冬至.清明都要列行去扫墓,来往则有诸多不便. 于是文家就有意在韶山冲结一门亲戚,经人说合,文七妹18岁 ...

  • 开国中将码头视察,见一贫苦老妇人,哭到:这是我失散22年的母亲

    1949年,解放军跨过长江,越过山川平原,一路追击国民党溃逃的队伍,简直是势如破竹. 国民党为了阻止解放军追击的步伐,沿途将桥索.铁路等统统破坏,这也给我军的物资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陆路运输几乎瘫 ...

  • 《圣墺韶山冲》

    圣墺韶山冲 玉成毛泽东 故园立铜像 如日照苍穹 圣墺韶山冲 玉成毛泽东 山高流水长 伟业皓碧空 圣墺韶山冲 玉成毛泽东 独立寒秋问 壮怀救农工 圣墺韶山冲 玉成毛泽东 开慧本霞姑 亲人尽英勇 圣墺韶山 ...

  •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到吴起镇,究竟有没有二万五千里?

        "二万五千里"最早由毛泽东提出根据档案君目前所掌握的档案史料来看,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曾组织人员对红军长征里程进行过统计.毛泽东根据这个统计,先是于1935年10月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