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作对】迎春接福:还从年俗说年味

收稿 :江中月 董景萱
王占奇 董振亮
图文制作:林看云
● 扫码入群全心作对
全心作对之迎春接福
第109期
本周评委:付会军(石家庄鹿泉)


恭喜发财,大吉大利

“春联”主题备选出句
7.笔走龙蛇春写意(百合)
8.春又临门,紫墨双行书美梦(看云出岫)
9.两行雅句盈春色(刘克宽)
10.梦寄千家,平仄两行春意暖(毛继锋)
11.两行心愿贴门上,辞旧迎新(幽若兰)
15.福耀门楣,平添喜庆祥和气(张志敏)
20.神州万里满堂红,迎春聚福(张玉波)
26.桃符翰墨迎新岁(浅斟低唱)
29.古韵今声歌盛世(杨淑英)
31.金字两行招福气(更云)
出句:福耀门楣,平添喜庆祥和气(张志敏)
本期收到对句33比。去除平仄词性结构错误4比,选出优秀对句9比。
对句
1、联红华夏,欢度文明快乐年(张玉波)
3、春临宝地,长驻悠闲惠雅风(刘克宽)
4、香盈玉案,又舞芳华俊逸情(王桂芝)
5、德昭世界,尚有团圆安定情(赵金贵)
6、欢腾院落,再续新鲜靓丽词(傅士文)
7、鹊喧春晓,恰似欢歌昌泰年(东篱主人)
8、红盈院井,欢度丰登福寿年(毛继锋)
9、人增寿岁,又过峥嵘华彩年(草木本心)
10、春临院落,共贺安康红火年
11、春归大地,尽唤李桃欢笑情(周俊)
12、 春临艺苑,又荡清新惬意风(石圣茂)
13、春回广宇,贺颂安康吉利年(如是观)
14、春萦院砌,尽绕欢欣富裕家(更云)
15、春回庭院,又得欢欣亮丽光(马耀发)
16、春盈樽酒,深映温馨康泰年(王乃谦)
17、德馨庭院,自有温良厚重风(看云出岫)
18、财融眼界,尽是欢歌富贵人 (燕树志)
19、财生蓬荜,自有康宁盛世风(孙秀菊)
20、德馨院舍,尽显文明俭朴风(张志敏)
21、春盈寰宇,共享良辰美景天(驿外芳林)
22、春临宅院,尽享温馨快乐年(马永平)
23、联通天际,深浸风华事业情(子牙情)
24、 瑞盈庭院,共度欢欣康寿年(一枝莲)
25、华为丝路,广出智能效益机(素履之往)
26、春回大地,共过安康鸿运年(尘埃)
27、情凝栋宇,妙赞欢欣美满年(海之恋)
29、春回大地,再铸辉煌锦绣篇(一联百对)
30、雅增庭院,彰显文明教化情(姚 凯)
33、春荣杨柳,共度康宁富足年(王占奇)
问题句:
2、春回盛世,共祝平安富裕年(侯秀欣)
28、雪罩农田,兆示风和雨顺年(京廊人家)
31、春临楹柱,巧饰平安富贵家(雪静道人)
32、春归田野,又送兆丰福瑞年(幽若兰)
优秀
1、联红华夏,欢度文明快乐年(张玉波)
12、春临艺苑,又荡清新惬意风(石圣茂)
13、春回广宇,贺颂安康吉利年(如是观)
16、春盈樽酒,深映温馨康泰年(王乃谦)
20、德馨院舍,尽显文明俭朴风(张志敏)
22、春临宅院,尽享温馨快乐年(马永平)
26、春回大地,共过安康鸿运年(尘埃)
29、春回大地,再铸辉煌锦绣篇(一联百对)
33、春荣杨柳,共度康宁富足年(王占奇)

☘️出句:拱手诸君春节好;(清风)
本期收到对句33比。问题句4比,选出优秀对句5比。
对句:
1 倾樽百次友情长(黄瑞娥)
3 舒眸远野画颜新(傅士文)
4 举杯四海笑声甜(张玉波)
5 举头四海国人安(浅斟低唱)
6 开言一句丑年牛(看云出岫)
7 低眉琴键乐音流 (凉月如眉)
8 奋蹄四野丑牛勤 (东篱主人)
9 躬身各位福缘多(雪静道人)
10 焚香盛世福年长 (王占奇)
11 欢言微信九州亲(素履之往)
12 开颜联友每天安 (刘克宽)
13 盈门五福岁时牛(杨敏)
14 鞠躬众老夕阳红(马耀发)
15 同心举国丑年欢(王桂芝)
16 怡心此地世情新(王乃谦)
17 经年万众福音长(船工)
18 俯身联友福音多 (燕树志)
21 躬身众友子孙多(幽若兰)
22 欢心每岁吉祥安(潮海)
23 哈腰邻里万家亲(溪客)
24 作揖联友教诲谆(京廊人家)
25 关情万众客乡亲(马永平)
27 开心一笑福音长(一联百对)
28开心群友吉年安(风轻云淡)
29抬头一笑瑞征多(零起点)
30 躬身联友福泽长(王海霞)
31 欢歌晚会幸福多(驿外芳林)
32 开心群友丑年牛 (周俊)
33 临屏百福丑年馨 (杨玲玲)
问题句:
2 抬头天下此时闲(赵金贵)
19 屈指年华夕照红(一枝莲)
20 扬眉华夏国泰安(张志敏)
26 专心敲韵古风华 (郭敬文)
优秀:
3 舒眸远野画颜新(傅士文)
4 举杯四海笑声甜(张玉波)
6 开言一句丑年牛(看云出岫)
25 关情万众客乡亲(马永平)
27 开心一笑福音长(一联百对)

发“飞帖”送贺卡 古人拜年有大讲究!
如今,不少人发个微信、去个电话就算是拜年,古人拜年却不似这般随意,即使古代交通、通讯不如现在方便,他们也会想方设法与远方的亲友互通情谊。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古人也赶时髦,他们流行互送贺卡。
由于春节时间短,拜年要求的时间又比较集中,很多交友广泛的古人往往分身乏术,无法在短时间内一一登门拜年。于是,发“飞帖”的拜年方法便应运而生了。
“飞帖”又称“名谒”或“名刺”
明代学者文征明在《贺年》诗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写的就是古人发“飞帖”的习俗。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可以说是现如今名片和贺年卡的前身。
其实在宋代,送贺年卡就已成为一种时尚,并出现了合页、连页等新式样。清代的人们又习惯用红色纸板制作贺年卡,以象征喜庆吉祥,故又称其为“红单”。

接收“飞帖”的信箱——“接福”红纸袋
古人发“飞帖”拜年,自然也要有接收“飞帖”的物件,总不能让人一直站在门口等。再说,持“飞帖”的佣仆任务可是繁重得很,不可能也不适宜直接进入别人的庭院。为此,有些人家就在门前的墙壁上糊上一个红纸袋,上面写有“接福”两个大字,持“飞帖”的佣仆到此不用敲门,将“飞帖”放入“接福”的红纸袋即可。
当然,对于传来的帖子和前来拜年的客人,大户人家要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牢记友情。为此,他们还专设了“门簿”,进行详细记录。譬如,来客或“飞帖”的主人、辈分或官职以及详细居住地址,以便回帖,称为“礼尚往来”。
“飞帖”上写了啥?
其实,古人的“飞帖”上写的字并不多。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新年时大宴群臣,曾用赤金压制贺年卡,镌刻御书“普天同庆”作为赐赏,恭贺佳节。
普通人却是要简单得多。宋代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
这“名刺”便是用一种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的纸片,上面写着受贺人的姓名、居住地址和恭贺新年的吉利文字,并绘制一些象征吉祥的花卉、人物等图案,以此代为拜年。每一张也算得上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
拜年顺序不能乱
中国人春节拜年,大多遵循“由内及外、由近及远”的原则。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
拜年礼仪要牢记
拜年的礼仪有大学问。行礼的方式要根据行礼人的身份和受礼人的身份不同而变化,传统拜年礼仪大多分三种:
1.叩拜:过去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要行叩首大礼,现在有一些地区还保留这种礼节。
2.躬身作揖:俗称“吉拜”,行礼时双手抱拳前举,左手握右手,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
3.拱手礼:多是平辈间的拜年,男女有别。标准的男子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女子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但不抱拳,只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