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战役(1946年7-8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三十九

1946年6月下旬,内战全面爆发,苏中解放区距离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仅200公里,蒋介石卧榻之侧,岂能容我。苏中解放区成为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重点。

而此时,华中野战军已经组建,粟裕、谭震林指挥下,七战七捷,赢得苏中战役的胜利

第一战:先下手为强,宣泰攻坚战初战胜利;

根据准确的情报,国民党军将于7月15日同时进攻黄桥、如皋、姜堰、海安等地后。

先下手为强,粟裕指挥第1、第6师各以5倍于敌的兵力于7月13日突然向守备较薄弱的宣家堡、泰兴国民党军整编第83师发起攻击。

激战至15日拂晓,除了泰兴城核心据点之外,其他守军3000余人全部被歼灭,初战胜利。

第二战:跑的比你快,如南急袭战痛扁敌49师;

趁着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宣泰,国民党也学会了乘虚而入。7月17日,整编第49师快速推进,企图合击如皋,并增援泰兴。

同时,增援泰兴的第65师、第25师也分别向黄桥、姜堰攻击而来。

华中野战军避其锋芒,以一部兵力阻击65师、25师;主力转而向东,3天奔袭50公里,直插如皋以南,再次以4倍的绝对优势兵力,出其不意的合围了立足未稳的敌49师。

7月19日开始,经过两天激战,消灭敌第49师师部、第26旅全部及第79旅大部共万余人。

第三战:一张一弛,海安运动防御战迟滞敌军

经宣泰、如南两战,华中野战军主力已连续作战10天,十分疲劳,转移至海安地区休整待机。

国民党军人多势众,无所谓了,兵分两路,在几十架飞机支援下,向海安包抄而来,欲与华中野战军再次决战。

华中野战军主力休整之中没空搭理,仅部署了第7纵队以4个团的兵力在海安外围实行运动防御,迟滞、消耗敌人。敌人的凌厉攻势在我军正面节节抗击、侧面袭扰,背后穿插等战术面前,很快就消失了威力。阻击5天之后,我军于8月3日主动撤离海安。

第四战:趁你换防要你命,李堡攻歼战20小时灭敌8千

在华中野战军主力休整期间,从淮南撤出的新四军第2师第5旅和华中军区特务团被调至苏中前线东台一带,可用兵力已经增至23个团。

而国民党军占领海安后,转入大面积“清剿”,战线延长,兵力分散。

机会说来就来。

8月10日,驻海安的新编第7旅和驻李堡的第105旅调防,新7旅旅部及1个团在李堡正办理交接手续,秩序混乱。

当夜,华中野战军第1师对其发起攻击,天都没亮就全歼李堡之敌,管你换防的还是接防的,统统消灭掉。

下午,又歼灭在李堡交防后悠哉游哉的1个团。驻海安的新编第7旅1个团继续赴李堡接防(竟然没有得到上一班国军已被消灭的消息),途中即被华中野战军第6师和第7纵队全歼。前后仅20个小时,趁敌人换防,歼灭敌军8千人。

第五战:各个击破,丁堰林梓攻坚战,能消灭的全部消灭

李堡战斗后,虽然国民党军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加强了各个据点之间的联系,但是国民党战略上是“守土”,只要守土,兵力必定分散。

49师、65师、83师等主力散落在各个城镇;连交通警察第7、第11总队共7个大队都用上了,部署在丁堰、林梓一带。

华中野战军在经过短期休整后,主力3万余人秘密南下。8月21日晚,突然向丁堰、林梓守军发起攻击,激战至22日,消灭5个警察大队5千余人,打开了主力西进泰州、扬州的通道。

第六战:先打弱的再打强的,如黄公路遭遇战再胜一场

8月25日,在如(皋)黄(桥)公路上,两军再次遭遇。

为迅速歼敌,华中野战军采取了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战法。26日集中兵力先歼灭了分界的第99旅。掉过头来于27日将加力的第187旅和第79旅1个团大部歼灭,并于31日乘胜攻占黄桥、白米、曲塘等地。此战再歼敌军1.7万余人。

第七战:守如泰山、邵伯防御战胜利结束

如黄公路遭遇战的同时,国军整编第25师于8月23日在飞机、火炮、炮艇的支援下,分三路向邵伯、乔墅、丁沟等地猛攻。第10纵队在第2军分区部队配合下,顽强阻击,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如黄公路遭遇战我军大胜后,敌第25师也只能赶紧撤退。

苏中战役落下帷幕。七战七捷,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及5个交警大队共5.3万人,为人民解放军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战争初期的内线歼敌方针提供了经验。

本文参考书目《胜利丛书之鏖战》第二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