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三六九朝外走”,到底哪一天适合外出?

过了正月初五,年就算过完了,对于农村人来说,初五之后,男人们就要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外出打工了。有句农村俗语叫做:“七不出八不归,三六九朝外走”,下面就来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七不出八不归

这句话的意思是逢“七”的日子不能出门,包括初七、十七和二十七。而逢“八”的日子是不能回家的,同样也包括初八、十八和二十八。为何会有“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回家的说法呢?

首先来看这个“七”字,本身就像匕首的“匕”字。而最初的“七”字是一长横和一短竖组成的,所以在《数名古谊》中说:“七古通作‘十’者,刌物为二,自中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则七即切字。”也就是把物体从中切断的意思。

所以无论是像匕首的“匕”字,还是把物体从中切断,都与刀有关。因此古人认为,在初七出门,就好像踩着刀刃出门一样,外出所办的事情大多会从中折断,也就是办不成,半途而废的意思。所以就有了“七不出”的说法。

除了“七”本身的意思之外,“七”还是阴和阳的分界线,因此人们在亲人离开之后,每隔七天都会去祭拜一下,一直到七个七,也就是四十九天,才算是“满七”了。所以古人认为“逢七”的日子是很不吉利的,因此人们外出都会避开“七”的。

而“八”最初的写法就像两个小半圆背对背一样,在《说文解字》中说:“八,别也。凡八之属皆从八。象分别相背之形”,所以“八”字本身的意思就是分别。而且“八”与“爬”音相近,如果在“逢八”的日子回家,就好像从外面爬回家一样,也就意味着在外不顺利。

因为“八”为分别之意,所以在“逢八”的日子回家,就像是与家里人分别一样,也就意味着家里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所以就有了“八不归”的说法。当然这些都是古人出行时的一些说法,毕竟以前人交通不便,外出一趟很不容易,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三六九朝外走

可以说在古人眼中,最好的三个数字就是“三六九”了。首先来看这个“三”字,在最初的时候,人们刚开始用火,就是在三块石头上放容器,于是就有了数成于三的概念。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古人把很多事情都用“三”来代替,比如三光、三才、三宝、三生、三人行等,但是古人所说的三,并不是单指三个,也可能是很多个。而“六”这个数或许与秦始皇统一六国有关,在秦灭六国之后,把很多东西都用六来代替,比如驾车用六马,车宽为六尺,冠高位六寸等。

而“九”为至阳之数,也是最为尊贵的数字,所以古代的皇帝都被称为“九五至尊”,而且“九”与“久”同音,有长久的意思。所以“三六九”这三个数字都是比较好的数字,而且适合外出,因此就有了“三六九朝外走”的说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