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看不惯和不如意的

通常,生活中有美好的一面,也存在丑陋的一面。生活不总是黑暗,它也有光明。生活不总是泪水,它同样有欢笑。然而,是不是存在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眼里总是充满着我们不想看见的,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看不惯的,或者是不如意的东西。而那些光明,那些欢笑,那些美好,我们往往视而不见。

这不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说一个事实,我们总是口无遮拦地批评他人却心安理得,而一旦受到别人批评就暴跳如雷。

同样,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比如这次河南大水,正能量的东西不断在网上飞传,很多温暖的、感人的人和事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两种如此迥然不同的感受,到底是我们眼睛的选择问题,还是我们的内心选择问题?

毋庸置疑,当然是我们内心的选择问题。不是有人说,心理阴暗的人,他们的眼前总是一片漆黑;而心怀光明的人,他们的眼前总是充满希望。说到底,就是人的修为和境界不一样。修为好,境界高,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广度和深度也不一样,他能较从容、客观地看待和分析处理问题。而修为差,境界不高的人无论是看问题,还是想问题、处理问题都那么狭隘,那么偏私,那么局促,那么不堪。

就拿上面第一个例子来说,我们总是口无遮拦地批评他人却心安理得,而一旦受到别人批评就暴跳如雷,为什么?很简单,就是不懂得恕人,不替他人的感受着想,不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这就是一个做人的问题,修养够了,懂得做人的道理,讲什么、做什么都大方得体,从心所欲;修养不够,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一言一行都让别人不舒服,而自己还浑然不知。

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方人”,批评和评论他人。在《论语·宪问篇第十四·三一》,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意思是,子贡评论别人的优劣。孔子说:“赐已经很杰出了吗?要是我,就没有这么空闲。”孔子教导子贡不要有事没事就“方”人,有时间做点其它事情不好。

孔子也方人,不过他只是评价每个人的性格脾气,客观地指出每个人言行上的闪光点和存在的瑕疵,不胡乱批评指责他人,不随意调侃和嘲弄他人。而我们现在很多的人就喜欢揭别人伤疤,揪住人家的过错或者曾经的过错大肆调侃,动不动就拿出来说事。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弄得人家很难堪仍然不依不饶。

如果我们对“方”人的人提出批评,他们可能会不以为然我行我素,或者百般抵赖说出一千条理由,也可能暴跳如雷反唇相讥。他们会狡辩说,这是他们说话的权利,是他们开的玩笑,是他们实事求是,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他们落井下石。总之,他们就是不会为他人考虑一下,也不替自己反省一下。

修养高低很难有一个标准来衡量,但每个人修养不同的人有自己的感受。比如和有修养的人待在一起感觉很舒服,没有压力;感觉他人内心善良,格局广大,张弛有度;感觉他人能安自己,能安别人,有止于至善的感觉。相反,和修养差的人在一起,感觉很难受,感觉他人很LOW。

实际上,中国的老百姓是最淳朴、最善良的人,如果一个人做到了最基本的淳朴和善良,我们也不会怀疑此人品质有多差了。相反是我们把淳朴和善良丢弃一边,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多讲道理、多么优秀的人,他们的人品确实不敢恭维。当然能讲道理,在某个领域表现优秀是很了不起的事,但就此倚老卖老,妄自尊大就不免令人讨厌,甚至痛恨了。

正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淳朴和善良,所以在灾难面前,在生死面前,看到或碰到让我们感动、感激、感谢和感触的人和事,我们瞬间被温暖,被鼓舞,我们的心也一下子融化了,马上希望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做那样的事。这是榜样的力量,此刻,我们的眼里只有最美的风景、最美的时尚和强大正能量。

从鸿星尔克“野性捐款”到广大网民“野性消费”,从各地救援队驰援河南,到河南人民感恩和关爱救援者,大家用真心换真心,真情换真情,续写着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这也是我们内心的选择。

因此我们在怀疑这个世界存在不堪的同时,千万不要关上我们的心门,因为它有它的选择,它选择黑暗和痛苦,我们就会彻底绝望,就会萎靡不振,就会想到丑陋的明天。但如果它选择光明和欢笑,我们就会少了私欲和恶念,就会看到希望,就会拥有正能量,就会想到未来的美好,就会为美好未来努力而问心无愧。

(0)

相关推荐

  • 弟子规52|自有正能量

    自有正能量 今天讲几句:"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解:赞美他人的善行本身就是行善,当行善之人听到别人的称赞之后,一定会 ...

  • 什么是“人文修养”

    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文修养,他的人生大概率是盲目的,而他对周围的人则可能时时不能理解,甚至产生各种摩擦和矛盾.近日,一种文科误国论甚嚣尘上.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文科学人处处插不上嘴的时代,这并不稀奇.然而 ...

  • 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

    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 [拼音]:ài zhī yù qí shēng  wù zhī yù qí sǐ [释义]: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出处 ...

  • 不管你多么单纯,遇到复杂的人,你就是有心...

    不管你多么单纯,遇到复杂的人,你就是有心计. 不管你多么真诚,遇到怀疑你的人,你就是谎言. 不管你多么专业,遇到啥都不懂的人,你就是空白. 所以,你自己做得再好都没用,关键是遇到好人,遇到懂你的人. ...

  • 鲁迅看不惯她,张爱玲讽刺她,林徽因挖苦她,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民国是一段特殊的时期,在这种血与火的烙印下,各文化间不断冲突,也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一种&qu ...

  • 看不惯一个人,无需翻脸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1295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作者:淋雨 来源:慈怀读书会(ID: cihuai_dushuhui) 眼中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 ♬ ...

  • 古训:看不惯别人,是自己的境界不够!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与道相似,因为它从不会居高临下,不会以偏见待人.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

  • 看不惯一个人,无需翻脸,只需无言

    文/墨然 在这个世界上,你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有时候即使你做得再好可能都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有可能你也会看不惯一个人,这都是正常现象. 无论你在哪个圈子,都会遇到让自己讨厌的人. 有时候,可能你会屏 ...

  • 看不惯别人,是自己的境界不够(深度好文)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与道相似,因为它从不会居高临下,不会以偏见待人.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

  • 看不惯一个人,无需翻脸,无需直言,只要……

    作者:淋雨   来源:慈怀读书会 有一个人际关系定律:无论你走到哪个圈子,遇到讨厌的人的概率都是相同的. 即使你屏蔽了这个,也会有新的补上来. 生命来来往往,难免会和你看不惯的人不期而遇. 既然是非难 ...

  • 佩顿:科比刚进联盟时很狂,老将看不惯他!乔丹:这些激励了他

    众所周知,科比布莱恩特在刚刚进入NBA联盟时,着实是一位毛头小伙,放荡不羁的头型也犹如其爆炸的性格,因此科比在身穿八号球衣时期确实得罪了不少NBA的球员,从那个时期科比在场上的冲突频率也可以窥知一二了 ...

  • 亲人、夫妻、情侣,嫌弃看不惯对方是因为这个原因

    只要我们活着,就充满了嫌弃与被嫌弃. 在亲密关系中,会嫌弃对方不回消息.不洗碗.玩手机.做饭慢.赚钱少.长得胖.拖油瓶.被妈宝.没责任心-- 我尝试着写下我想到的嫌弃,大脑中不断飘过这些年做过的案例, ...

  • 清明节“伪城市人”要回老家了,老人看不惯,农民反感,专家怒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结婚的需要,好多农民在城市安了家.特别家里是独生子女的,把老人也接到了城里,成了城市人.回农村老家,那是少之又少 .如今清明节到了,都开始陆陆续续回来了,真是老人看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