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惠州》走进东坡祠 追寻惠州的东坡记忆

追寻东坡

900多年前,一位大文豪被放逐到了惠州。苏东坡的到来,为这个“岭南之地”带来了全方位的文化新气象,至今仍为人们所感念。在寓惠的日子里,东坡先生与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写下了”不辞常作岭南人“的佳句,还曾亲手打造了一个”家“,这就是惠州有名的东坡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东坡祠,去追寻惠州的那些东坡记忆

追寻东坡

海上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宋绍圣元年,即公元一O九四年,十二月二日。这一天,东江上的雾霾似乎比平常尤胜几分,一位老先生自舟下岸第一次踏上了惠州的土地,原来他以为粤东的惠州是蛮荒瘴疠之地,谁知一看山川风物,美不胜收,便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寓居合江楼》。这位老先生便是有着千古美誉的大文豪苏轼,苏东坡

追寻东坡

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东坡寓惠千日,影响惠州千年,为惠州增添了丰厚的历史底蕴。苏轼关爱百姓,促农耕,长文化;百姓敬重东坡,情谊深挚,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动人故事。苏轼好游,更可谓是惠州的“驴友”鼻祖和最佳旅游宣传大使,惠州西湖,东新桥、合江楼、罗浮山、汤泉、九龙潭瀑布等等。在他的诗文里,有着相当数量的咏叹之作,惠州山水借着这些篇章走进了中原,走入中国文化深处

追寻东坡

悠悠千年,东坡不再。但惠州的人们却仍然怀念着东坡的点点滴滴。其履痕所至,光彩顿生。在惠州,当人们置身惠州街头,会惊异于满眼可见的与东坡相关的命名。东坡路、东坡公园、东坡小学等等,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仿佛那遥远岁月的痕迹,透过那看不见的气机,渗入了每个惠州人的现代生活,与历史遥遥相应

追寻东坡

下有澄潭,可饮可濯

江山千里,供我遐瞩

东坡寓居惠州两年零七个月,曾住过3个地方:合江楼、嘉佑寺以及白鹤峰。绍圣三年(1096年),“已绝北归之望”的苏东坡写到:“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

宋元符三年(1100年)九月,远谪海南的东坡遇赦北归至广州,家人弃离白鹤峰新居与苏东坡会合,结束了苏家在惠州白鹤峰居住了将近4年的历史。苏家离开后,“惠人以先生之眷眷此邦,即其居建祠祀焉”。正是从那时开始,白鹤峰新居变成了东坡祠

追寻东坡

此后数百年,白鹤峰一直是惠州人文精神的核心,拥有崇高的地位。上至朝廷命官,下至百姓,过往游客,“凡莅兹土者,下车即谒其祠,莫之或缓。”惠州历代对保护修缮东坡祠都不遗余力。自宋元符三年(1100年)立祠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810年间,惠州对白鹤峰东坡祠的重建修葺、扩增配套不少于34次,平均不到25年就有1次,历经数百年,东坡祠最终于上世纪的抗战期间,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下。2015年12月,惠州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对东坡祠进行重修,2018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

追寻东坡

重修后的东坡祠以“隐于鹤峰,显之故祠”为设计理念,以考古勘察和历史文献为依据,通过岭南园林、岭南建筑展示出来,再现了东坡祠的历史风貌

追寻东坡

处逆而不泯壮心,履艰而不改旷达

短短两年多时间里,苏东坡便写下了580多首(篇)诗词、散文和序跋等。苏东坡在惠州的这些作品,不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宋代惠州社会不可多得的史料,是岭南乃至中华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纵笔》,可见洒脱闲适。东坡先生从来都是如此阔达。不过这首诗辗转传到京城,政敌透过诗文知道苏东坡并未消沉,便又将其再贬至海南。东坡先生也就此离开了白鹤峰,离开了他在惠州的家

(0)

相关推荐

  • 苏轼被贬惠州时只专注做这几件事2

    苏轼走后,苏迈和苏过两房家眷则滞留白鹤峰,待父归来.然而,苏轼认为自己必死海南.路过广州时,苏轼给友人王古写信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 ...

  • 那年二月,苏轼在惠州的新屋盖好了

    文:聂传安 公元1097年,宋绍圣四年. 那年二月,苏轼在惠州白鹤峰的房子盖好,其地位于今日惠州桥东东路东坡祠(原惠州卫校内). 苏轼南下惠州已两年,住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他虽因罪而贬,但名气太大. ...

  • 耗尽心血建房只住了三个月:苏东坡悲惨遭遇后的豁达人生(上集)

    苏轼在惠州系列(三) 前两篇文章,说到苏轼在惠州的吃和喝,这篇文章我们来说说苏轼在惠州的住. 苏轼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对吃和喝都很有讲究,对于住呢?我们苏学士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苏轼,这位几千年才 ...

  • 苏东坡与江景房

    苏东坡一生可能住过不少一线江景房.有多少?不知道.没有考证没有统计,但至少有三处是能"以诗文为证"的. 临皋亭 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东坡到黄州,家眷未到,暂时居住在定慧院 ...

  • 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谁更厉害?

    说起荔枝和古人的故事,大多数人估计都会想到杨贵妃和苏轼. 为了能让心爱的女人吃上新鲜的荔枝,唐玄宗不惜派专人.走千里.经酷暑,从南海运回长安,这是爱,你不懂. 苏东坡就没这么好运了,他有机会吃到荔枝, ...

  • 苏东坡寓惠两年七个月 催生千年东坡文化

    文化名人的行为,往往能成为文化事件.熟知惠州历史的人都知道,苏东坡是惠州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传播者,他寓居惠州共两年又七个多月--惠州人还算出了苏东坡寓惠时间为970天,留下了587篇(首.幅)佳作. ...

  • 苏轼被贬惠州时只专注做这几件事3

    03 百代观法 自苏轼辞世到清宣统皇帝退位的800多年间,每逢重要官员到任惠州,首要之事就是拜谒白鹤峰东坡祠.清朝归善知县蔡梦麟在<重修东坡祠记>中说苏轼"寓惠三年,善政善教,百 ...

  • 想终老而不得:苏东坡悲惨遭遇后的豁达人生

    上一集我们说到,苏轼从合江楼搬到了嘉佑寺.那时的嘉佑寺破败.潮湿,但苏轼在这恶劣的环境下,还常常去钓鱼.散步.嘉佑寺旁边有松风亭,苏轼在居住嘉佑寺期间,一次,他游松风亭时,道出一句"此间有甚 ...

  • 【觅苏记】广东惠州朝云墓:最合东坡(下)

    从外观看上去,六如亭乃新近翻建者,邹永祥等撰的<惠州文物志>上说:"历代都有维修.现在的四柱四角砖瓦亭为民国35年(1946)建,1984年8月修理:于此同时,朝云墓亦仿宋墓式样 ...

  • 【觅苏记】广东惠州朝云墓:最合东坡(上)

    熙宁七年,东坡37岁时,在这年的九月,纳王朝云为侍妾,这年朝云12岁.关于王朝云的身世,孔凡礼所著<苏轼年谱>中说:"<燕石斋补>谓朝云乃名妓,苏轼爱幸之,纳为常侍 ...

  • 罗兰之声||《走进米公祠》作者:赖永勤 朗诵:罗兰

    ↑点击上方"罗兰之声"订阅 画家张春新先生作品 走进米公祠 作者:赖永勤  朗诵:罗兰  配乐:冰儿 米公,我们本就相识 在父亲珍藏的那本字帖里 我们就已经相识 那时我还很小 就在 ...

  • 走进沾化!追寻老渤海红色印记 聆听老兵故事

    滨州市沾化区是革命老区,有着长期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传统.自抗战以来,沾化县境内兵事活动大小共计21次.其中著名的有义和庄攻坚战.徐家坝伏击战.韩家庄科战斗.利国战斗.徐万粮歼灭战等.这些战斗为巩固抗 ...

  • 【每天老照片】-1万-5158-1920年海南儋州老照片 百年前的东坡祠、昌明塔、海瑞

    分享一组1920年代初的海南儋州地区老照片,让我们一览百年前的儋州地区知名景观东坡祠.昌明塔.海瑞墓等地风貌 本组照片出自由日本人森清太郎编撰的<岭南纪胜>一书. 本书原名叫<广东名 ...

  • 走进双清别墅,追寻红色印记|湘南徐工

    专注于人物特写,传播社会正能量,于各行各业,为后学树立精神榜样与励志对象,用心书写每一篇兼具文学性.阅读性和收藏性富有重读价值的作品,绝非泡沫文章. 追随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怀着一颗崇敬之心,我一脚踏 ...

  • 【虞见家乡美】:走进伊尹祠(勇哥拍家乡之八)

    走进伊尹祠 王勇 虞城摄影师王勇用镜头定格家乡之美,家乡之变.今天推出其一组反映伊尹祠的摄影力作-- 近日,有友从远方来,带他去参观伊尹祠,伊尹祠坐落于现在河南省商丘虞城县西南20公里的魏崮堆村内,是 ...

  • 【披露】民国东坡祠石阶山门图

    ▲载于1933年1月24日<北洋画报>的民国东坡祠山门图,为今人复原东坡祠提供了可靠依据. 为何珍贵? 1.时间长 刊于1933年 2.作用大 定位复原工程 3.清晰度高 可见山门构件 2 ...

  • 在年画里,追寻我们童年的记忆!

    中国大年画 肖应泽;沈菁 - 2014安徽卫视春晚 小饲养员 (1963年) 月月增产年年丰收 (1963年) 阿姨请用伞(1964年) <大南瓜>--谁见过这么大的南瓜啊 多读书读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