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什么是“灸花”
不少人在艾灸时,皮肤表面会出现水泡的现象,因为不知道灸花产生的原理,以为是烫伤,故而对艾灸产生了疑问或者恐惧。
我们总对未知的事物容易产生不好的幻想,其实只要解释清楚,知道其中的原由,便能消除这种想法。
当有人说——“哎哟,我艾灸莫名其妙出现了水泡可咋整?”“这水泡对身体不会有危害吧!”“我的美颜不会毁于一旦吧?”
此时,你应该毫不犹豫地这样告诉他们:
艾灸时皮肤出现的水泡,不是烫伤,而是灸花!
灸花是灸法术语,也叫“灸疮”。是指艾灸熏灼穴位局部后,该处皮肤起水泡后所致的无菌性化脓状态,是邪气外排的表现。与烫伤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因为灸花是在完全无痛的状态下不知不觉显现在皮肤上;而烫伤从头到尾有着一种火辣辣的明显痛感。
由于湿气、寒气重,经络不通而造成或大或小的水泡,而邪气排出体外需要一个通道,灸花就是这个通道。用同样的火力艾灸的时候,有病灶的地方会比其他的地方敏感,会感觉更热、更痛、更有刺激性。
古代的疤痕灸出现灸疮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一定要灸到流脓生疮才认为能排除病邪达到效果。
古代中医常应用疤痕灸养生保健治疗疾病。《针灸易学》中有“灸疮若发,去病似把抓”之说。还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的都是疤痕灸。
灸疮是将我们身体里的病邪祛除体外的一种表现,常表现为起泡甚至流脓。
人体在寒气重、湿气重、经络不通的时候,灸花出现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经络越不通的人、湿气越重的人,水泡就会越大;初次艾灸的人,会出的多并容易出,经常艾灸的人,耐受力会增强,水泡出的相对来说会比较小和少。艾灸时间越长,也会出得越大,反之会小。
出现灸花,该怎么判断…
如果出灸花说明你体内湿气较重
如果水泡是无色的,说明是寒湿
如果水泡是黄色的,说明有郁热的表现
如果水泡是血水样,说明体内湿毒很盛
艾灸的地方发痒,是该部位是有风邪的表现。
起的水泡(灸花)小,预示着这个部位下一次还可以再灸,如果水泡(灸花)出现得太大,就不能再灸了,需要进行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灸花后,需要怎么处理呢?施灸后局部皮肤有红晕灼热感,不需要处理,经过数小时就会消失或有一些黄色的瘢痕;若灸后皮肤起了水泡,小的水泡可以自行吸收;灸后皮肤起的水泡较大,可以用消毒过的针头刺破,放出液体,涂抹烫伤膏,敷以消毒纱布固定,不要沾水以免化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