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之以息相吹,妙用全在一炁中

《道德经》说:上德若谷,第一等厚德是虚怀若谷。而真正的虚怀若谷,离不开恭敬的念头。恭敬是获取一切智慧的法宝。真正想知道什么,首先发恭敬心,一分恭敬一分利益。

曾听大德说:要尊敬天地日月、山河草木、虫鱼沙石,万物都是有灵的。你恭敬它,它处处成就你,帮助你。“众生福薄,就是因为彼此的恭敬越来越少”。恭敬天可以了知天道;恭敬地可以了知地理;恭敬星辰可以了知星辰;恭敬山河可以了知山河;恭敬草木可以了知草木;恭敬虫鱼可以了知虫鱼;恭敬沙石可以了知沙石。

精诚之至,金石为开,何况其他。你恭敬什么,什么就愿意被你知道,愿意告诉你,帮助你,成就你。所以,发恭敬心的肯定不是笨弟子,而是大根器。

01

老师讲:过去把练功叫做修道。

道是宇宙最根本的物质和规律。

修炼气功是术、是法、还是道,

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如果仅仅练一个简单的方术、方法,

那是属于枝末的东西,

唯有道才是根本。

修炼气功,要修根本大道,

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方法上。

重道,实际上就是尊重气功科学,

对它的理论和方法都应该尊重。

练气功是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大问题,

是对人们的身心重新塑造,

对人的命运进行改造,

所谓命运即生命运动。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生命运动,

就会有什么样的遭遇。

一个身心非常健康的人,

碰到困难和挫折,

会激发起昂扬的斗志,

怀着必胜的信心去战胜它,

反而觉得是一种乐趣。

对身心不健康的人来说,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束手无策,痛苦不堪,

甚至有的经受不了困难的压力,

精神上的磨炼,

而使生命夭折。

同是一个艰苦的环境,

由于身心健康水平不同,

境遇也就有了云泥之别。

02

练气功能提高人们的生命运动的水平,

其命运也就随之好转,

就有能力从困难的环境中摆脱出来,

获得真正的幸福。

不仅如此,

气功可以使人获得生命领域自由解放,

实现人的真正价值。

它关系到一个人,

同时也关系到人类与人类文化。

鉴于此,每个练气功的人,

对气功的理和法就必须非常地敬重。

怎样重道呢?老师讲:

最关键的就是要精心练功,矢志不渝。

当然,这里存在一个对功理、功法的择别问题,

要分辨它值不值得敬重。

过去各种门派都说自己的功是正道,

一些古气功书上写着:

三千六百旁门,八万四千外道,

唯独自己是正道,

其它都是旁门外道。

我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功法决不用所谓正宗、

正道或旁门、左道标准去衡量,

我们的标准是——

视其有利还是有害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凡利己利人或利己不损人的功法,都是好的;

反之,都是不好的。

此外,功法好不好,

也是由各人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有些人为了治病,能治病的就是好功法。

有的人为了开发智慧和潜能,

能达到这一目的的就是好功法。

气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练功人的要求,

因此学练了气功以后,

就要坚定不移地练下去,不改初衷。

有的同志问:多练几种功法行吗?

每一种功法都有它的特殊性,

这就需要按照它的特殊内容和方法坚持练下去,

以实现最后完善自己身心的目标。

由于各种功法有自己的特殊内容和规律,

所以不同功法对人的生命运动的影响不尽相同。

练一种功法,

可引起人体与功法相应的“节奏”感,有序化。

如果同时搞两种或几种功法,

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感,

导致自身生命活动的无规律、无序化,

必然影响练功的进程。

专一功法,矢志不渝,

不是说别的功不好,

同时练几种功往往会出毛病,

况且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命活动,

完善自己的身心,

怎么样有利就怎么练。

我们动功的一、二步功有四、五种功法,

但它们是一整套功法,

是在统一原理指导下安排的不同层次的功法,

是相辅相成的。

到目前为止,真正属于开放性功法的为数不多。

要真正练出功夫,就不要搀杂很多东西。

所以说,矢志不渝地去练功,

才能练出好结果来,这也是重道的表现。

03

老师讲:尊师不是师道尊严。

什么是师?引导自己前进的都应该看成是老师,

应尊敬他们。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

用现代比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就是:

凡能引导自己前进的都是老师。

古人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心。”

见到好的,向他们学习,赶上他们;

见到不好的,警惕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误。

一个人的实践是有限的,

尤其气功是一门强调实践的科学,

更需要从广大群众实践中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因此别人实践的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

都能给自己以启迪,

指引自己更好地去练功。

自己周围一块学功的同志,

或者在刻苦练功、涵养道德等方面比自己强,

或者在学功中有所体会,

或者对功理、功法有不正确的理解和实践,

都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启发自己,

他们都是老师。

自己的学生对练功有涓滴体会,

自己给人调治过程中的具体感觉和效果,

都给自己提供了自己感受不到的知识,

也都是老师。

尊敬别人其实是敬自己。

把周围的人都视为老师那样尊敬,

使自己经常保持恭敬和谨慎的心情,

精神集中、宁静而不浮越。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接受教功老师及周围的好信息,

感知周围更多的事物,

通过尊师来激发自身的生命力,

使功力上长得更快。

进一步讲,气功的尊师重道,

应扩展到自然界,对建筑设施要爱护,

对自然界的生物也应爱惜。

这不仅仅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而是关系着自身练功。

因为壮观的、美的、和谐的环境,

时刻都在发放着它自身的信息;

而大自然的生物,

生生不已的气息也时时刻刻的互相吹煦,

所谓“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练功者若能静心体察,

自然能与环境融为一体,

此所谓“扩得生机充天地,妙用全在一炁中”。

周濂溪曾有诗云:

“昔本不迷今不悟,心融境会豁幽潜。

窗深草长松当道,尽日令人看不厌。”

这一切都是和环境和万物,

生机浑化为一的表现。

练功者应借助万物的盎然生意,

启迪自身之生趣,

而这一切又需从外敬内静中来。

古之修炼者,对境外物尚且如此,

对人的外敬内静更无需待言了。

既然为学者要尊敬老师,

那么为师者则需要自我省察够不够老师资格。

首先,看能不能把气功当作一门学问,

并能讲出道理来,

这一条是根本的。

其次,要看看自身练功取得了效果没有,

如果自己的病都没练好,

就没有充足的资格当老师了。

第三,看自己的德行怎么样。

这三条是个整体,

够不够老师资格,

就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衡量。

站在学习角度上,

“受人一字便为师”;

站在教功的角度上讲,

“不胜人十倍,不足以为师”。

这是辩证的。

我们的同志都是一身二任的,

既是老师,同时又是学生。

所以,重道尊师是练功首先要尊重的一个规律,

这是练功的根本基础。

练功一开始几句口诀就有:

“外敬内静,心澄貌恭”,

就让大家重道尊师,

好象老师在看着你练功,

它能起到安定心神的作用,

容易把体内的气机调动起来。

如果能对气功科学肃然起敬就更好,

就不必想像老师在旁边看着。

总之,能达到唤起精神认真练功即可。

如果真能和气场结合起来,

则可以更多地接收同道以及老师的信息。

总而言之,尊师重道这种心绪,

可以引动自我气机,

加强意气之间的统帅关系,

可以密切自身和“群体场”的关系,

从而接收更多的场内信息。

本文摘自老师《气功科学概论》

更多练功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