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10多年制作的国宝,美轮美奂,绝对不可能有赝品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流传于世的玉石文物,更是数不胜数,光是在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3万多件玉雕作品。但是,最为醒目,也是气魄最大的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的清大禹治水图玉山。

乾隆年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无论是社会各阶层,都不同程度将目光投向了玉石,也曾经造成了全民玉石热潮。乾隆作为皇帝,本来就喜欢金玉字画等各方面的收藏品,此时更是热衷于此。清大禹治水图玉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当然,氛围是足够了,但最重要的原料出现更是机缘。当时,在新疆密勒塔山就发现了一块巨型的玉材。当时多重,没有测量更没有记载,按照现在清大禹治水图玉山的估量,这块玉材恐怕不在六吨以下。更为关键的是,这件玉材还是和田青玉。

如果放在现代,和田青玉是和田玉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并不算值钱。但是,它的质地也是和田玉中最硬的,而且颜色深重纯正,象征事业长青,从来就是作为玉玺的重要材料。清朝目前存世的25方玉玺中,就有13方是青玉材质的。所以,青玉实际上是清代宫廷中最喜欢的“帝王之玉”。

如此好的材料,如此庞大的吨位,当然也只有乾隆皇帝能够消费得起。他也非常感兴趣,下令将这件玉材送至京城。这一开口不要紧,玉材被民夫肩扛手推,官兵日夜保护,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也不知道穿越了多少艰难险阻,最终花费了三年多时间,才千里迢迢来到京师。

乾隆看到如此巨大的玉石,也不禁目瞪口呆。他和大臣们商议,将如何制作这样的玉石,才不辜负上天的恩情。最后,由乾隆自己拍板,选定了大禹治水为主题。

选择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毅力,公而忘私的美德。另一方面则是出自乾隆的私心,他认为自己功劳很大,堪比大禹,希望能够用这种方式,作为对自己执政生涯的总结。

可是,当时北京的玉石匠人全部集中起来,专门来制作如此庞大的作品,人手依然不够。为此,乾隆选定扬州工匠负责雕凿,还特意指定两淮盐政主官负责监督。于是,这块玉石又从京师,经过了漫长的陆运和水运过程,送至了扬州。

就是如此精心安排,乾隆仍然不敢马虎,他怕扬州工匠的画工不够,特地选用了宋朝的《大禹治水图》为底稿,再让御用画家贾全在玉石上临画。而且,京师方面还制作了蜡制的模型发往扬州。后来有人提醒乾隆,模型恐怕受不了扬州夏季的高温,乾隆又立即让人赶制了木质模型送过去。

如此反复,又经历了六年的时间,这件作品才大功告成。它当真如同玉山一样,气势恢宏。但经过顶尖级能工巧匠之手,又精美绝伦。大禹治水的艰难岁月,众人齐心协力的大场面,再加上雷公电母的神话元素,让这幅作品兼具写实和浪漫色彩。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如此尽善尽美。

对于这个作品,乾隆是相当满意的。他又命令宫廷工匠将自己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和“八徵耄念之宝”两方印文刻在上面,并且题诗留念:功垂万古得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图画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这的确是重器,而且是世界级的重器。玉器高为224cm,宽为96cm,底座高60cm,总重达到5吨。这也是用料最多,运路最长,耗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的玉雕作品。别说与之匹敌的,就是现代,也不可能仿制出如此重器的赝品。

这件国宝级文物,还特别幸运。即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对它非常在意,也因为体积太大太醒目而无法下手偷盗。它也因此躲过了战火,成为我国的宝贵财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