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繁华闹市上海滩,十里洋场叙不完

説到上海,这座具有中国经济,金融,航运,工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东方魔都,其人口之多,经济之繁荣,工业之发达在国内外都是享有很高的赞誉的。

我因为早在七十年代起,就经常去上海采购物资等,算算前后经历已有半个世纪。因此我可以说亲眼目睹了上海这座城市五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足迹到过这座城市的很多地方。即看到了当年上海“大世界”的“哈哈镜”,也見识了浦东掘起的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及“三剑客”。即穿行过上海无数的大街小巷,也乘坐过拥挤的公交车和有轨电车。即住过石庫门的简陋旅馆,也进出过高档豪华的五星宾馆。即在路边小摊上饥饿的吃过阳春面,也到“红房子”开过洋荤吃过西餐。因为年代久远,跨度很大,特别是对于現代化的新上海就了解得很少,对飞速发展的新事物及新地方就知之甚少,所以,只能将我曾经到过的地方做一些简单的梳理了。

上海最繁华的地方应属于黄浦区南京路了,这条东起外滩,西抵静安寺的南京路,全长5.5公里,过去曾被称作为“十里洋场”。

我们就从黄浦区的坐标原点一一国际饭店説起。

这座上海三十年代“远东第一高楼”之称的饭店,承载了上海人的多少骄傲。地处繁华的南京西路,饭店东面旁边就是上海人口口声声的“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西面过去不远就是上海新天地,这里时尚的潮流新地标及周围的石庫门老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又和谐共存。

国际饭店对面就是老上海人休闲的好去处“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出东门就是上海人民广场(旧上海的跑马厅)。

現在的人民广场是上海市的政治,文化,旅游中心和交通枢纽。

广场北侧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西北侧是上海大剧院。

东北侧为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南侧为上海博物馆(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

人民大道中间穿过。

广场地下是我国最大的地下商业中心一一地下商贸城。

东侧則是西藏中路,对面就是几条有名的大马路:北京东路,南京东路,福州路,广东路,延安东路……。

在延安东路口就是老上海有名的“大世界”,旧上海的“百乐门”大舞台。

延安路高架桥雄姿。

旁边就是延安饭店。

过西北侧延安路高架桥下就可以到黄陂南路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

人民广场东侧就是人民广场地铁站,是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八号线的交汇集散中心。

穿过地道就进入了南京东路步行街。

这里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华第一街。这里是万商云集的寸金宝地,是上海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国内外购物者的天堂。

从上海第一百貨商店(老大新公司)开始两边是老字号的商店与商场林立:上海第一食品商店(老新新公司),上海时装公司(老先施公司),上海新雅酒店,宝大祥,老介福,享达利钟表,恒源祥,张小泉,老凤祥,上海第十百货商店(現在恢复老永安公司旧名),第一医药公司商店……数不胜数。这里每天都是人头攒动,一片热闹繁华之景。

步行街上的小火车。

步行街走到东头就是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曾是上海滩最辉煌的也最最奢华的酒店。

在外滩的浦西一侧,诸多老式建筑,即承载了老上海的曾经鎏金岁月。中西合璧式的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就是一个万国建筑博览群,是百年老上海的一个影子。

外滩2号:原海员俱乐部(东方伦敦),后改为东风饭店(罗宋汤是其一大物色)。

外滩6号:由中国人(盛宣怀)创办的第一家商业银行一一中国通商银行。以及旁边的中国银行大楼,汇丰银行大楼等谌称中国的“东方华尔街”。

中国银行大楼。

汇丰银行大楼。

海关大楼(也叫外滩钟楼)。每天整点的钟声响彻浦江两岸。

电報大楼。

华尔道夫酒店。

外滩街景。

穿过中山路人行道,登上沿江观光台,这里就是外滩公园了,这里是上海的象征,也是到上海中外游客必到之处。

在这里覌看黄浦江风景,看浦东风光。尤其是在华灯初上时看对面陆家嘴夜景,高楼林立,非常震撼!

晚上还可以乘上黄浦江游轮夜游浦江,看两岸灯光及浦江风景。

黄浦江畔的信号塔:是中外船只夜船的指路灯。

从外滩黄浦公园处还可领略到外白渡桥与吴凇路桥闸的风姿及上海大厦。

这里还有一个外滩人行观光隧道,将浦西浦东衍接。乘观光小地铁,沿647米长的色彩变化不断的隧道内穿行,是一片迷幻色彩,感觉如梦如幻。

外白渡桥起我们看见的就是上海人称的苏州河了,实际上这是上海吴淞江(黄浦江支流)的俗称,但大家叫习惯了也就一直叫苏州河了。

自外白渡桥以西分别有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福建路桥,浙江路桥,西藏路桥……。这些老桥大多都有百年以上历史,且多带有浓郁的欧洲城市拱桥风格。

从黄浦公园处下来,就可以走到北京东路,这里是一条老上海人眼中的五金一条街,五金配件,生产资料应有尽有,从七十年代起我就常到北京路上去采购物资,当时,小地方缺少的生产资料到这里基本上都可以找到。

上海物资大楼。

而从南京东路四川路口进去就可以进入上海中央商场,这里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各类百货,服装,家电用品及维修一些家电用品等(过去我们的小家电坏了,如电须刀等一般都找到这里来维修)。

中央商场出来向西走二百米就到了福州路,这里被誉为“中华文化第一街”,散布有上海书城,上海古籍书店等多家大型书店,要找自己喜欢的书籍都可以到这里寻覓。

有时我们还专门到福州路“老正兴”饭店里去那里吃一碗香喷喷的猪油菜饭(过去上海一般只能吃到籼米饭,这里可是用粳米烧的哟)。

八十年代时间,我出差上海大多数时间都是住在金陵东路和浙江路旁的“三八旅馆”,这里是一幢老式石庫门建筑(据说解放前是一座妓院),旅馆内房间被隔得很小,仅放了一张小床。但因为这里地处繁华市区(金陵东路也是一条有名的商业街,其最大的特征是整条街都是南洋式骑楼式建筑),交通便捷,出门办事方便。有时早晨散步可以到城隍庙吃一碗大肉素鸡面,晚上还可以走到不远的云南南路吃一碗小绍兴鸡粥和白斩三黄鸡(当时都要排队的喔)。

老弄堂里的旅馆。

从金陵东路出去往西就可以走到淮海西路,这里也是上海市区中心最繁华的商圈之一(原名霞飞路)。这里同样特色商店林立,人流密挤。

从西藏路到陝西路2.2公里的步行街上,即有各种老字号及特色商店,又有餐饮美食。上海人自称:南京路是外地人的购物天堂,淮海路是上海人的香榭丽舍。

从金陵东路向东西方向走就到了老西门,这里是老上海人的南市区一个较大的商业集中区。特色是老店铺很多。

这里是南市区的老式弄堂里,拥挤的住房是老上海人的真实写照。

就是在这狹窄的小弄堂里还隐藏着很多工厂。

我过去经常联系业务的上海红心电熨斗总厂就在这里小街深处。

从金陵东路向东南方向走就到了老城隍庙。这里是历史悠久的祈福胜地,坐落于上海市中心,与著名的园林豫园相临,原是一个古老的道观,現在是全国及海内外游客到上海的必到之地。

这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周边的大街小巷是小商品的集散之地。

特色商品琳琅满目。

吃食店星罗棋布。

逛逛商场,吃些点心,买包奶油五香豆,再到旁边的豫园走一走,休闲的生活在这里过得很快,人头攒动的情景让人很兴奋。

九曲桥里的茶楼是上海人喝茶的好去处。

金陵东路东头就到了老十六铺码头。

这里是老上海的水上门户。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拥有了150年的历史,记载了多少海外游子,各国客商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2004年为配合世博会的建设,将客运码头航线全部迁至吴淞客运中心。

老码头新建筑。气势磅礴,扬帆起航。

淮海路向南又到了另一个商业中心一一徐家汇。

这里即座落着上海植物园,也座落着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图书馆及徐家汇藏书馆,同时还有上海大舞台及上海体育馆……。

这里还是大学云集之处: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都座落在这里。

这里有上海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一一龙华寺(迄今己有1720多年历史,其龙华塔也是上海市区内唯一的古塔)。

“龙华晚钟”是上海老八景之一,

这里名人故居就有84处:巴金故居,柯灵旧居等。原上海大佬黄金荣的私人别墅也在此,又名黄家花园,后改成桂林公园(因园内遍植桂花树而命名)。

巴金故居。

这里还有一条马路叫衡山路(当时法租界著名的贝当路)。

道路两旁繁茂的法国梧桐和林荫中颇具特色的各类高档欧式建筑,为衡山路增添了浓郁的异国文化气息。

这里是老上海最負盛名的休闲娱乐一条街。

后来其盛名被思南路取代(思南路在复兴公园附近,紧靠淮海路)。

思南公馆,周公馆,孙中山故居,梅兰芳故居等二十多幢花园洋房,式样不同,海派文化的精髓在此可见一斑。

这里即有老上海的静谧,也有旧上海弄堂的传统,更有愜意舒缓的安闲。

思南公馆。

梅兰芳故居。

周公馆(中共驻上海办事处)。

位于黄浦区打浦桥附近的田子坊,典型的的通过改造后的上海老弄堂 石庫门建筑大摡是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了。

过了外白渡桥和吴淞路闸桥就到了上海的虹口区。这里有一条四川北路也是繁华的商业街。

四川北路被认为是仅次于南京路和淮海路的第三商业街。这里的特色是“面向工薪阶层的商业大街”。

四川北路走到头就是虹口公园。又名“鲁迅公园”。

当时我因为经常到江湾五角场的江湾机械厂办事,就住在虹口体育场的对面。

江湾五角场。

另外,虹口区的东长治路也是我经常要去的地方,因为位于东长治路上的上海工业缝纫机厂是我们业务主要供货单位,是我们行业中的老大哥,所以经常要去提货等。

由于上海工业缝纫机厂在东长治路上,所以东长治路也就成为了缝纫机供应及配件供应的一条街。

东长治路边上新修的黄浦江便道。

附近的提蓝桥监狱。

过去我们进出上海都是在上海北站乘火车。

上海北站座落在天目东路和宝山路口。那时周围也是商圈林立,热闹非凡。

老闸北区是上海的陆上大门,同样也成了工业基地。但也是老上海最有名的棚户区。

现在北站改造成了铁路博览馆。

北站附近的乍浦路也成了小商品集散地(現在的乍浦路已成为美食一条街)。

当年因为年青,有时从老北站下车,就沿着天目路走到共和新路(共和新路是上海一条较长的跨静安区和宝山区的街道,全长11公里以上),然后慢慢的走到彭浦新村(我叔叔家住在此),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大型的国有工厂。也走过闸北公园,这里是上海最早的公园一一宋公园(1924年为纪念宋敎仁而建的占地百亩的公墓,后改名闸北公园)。

闸北公园。

彭浦新村地区。

共和新路走到头就到了宝山区。

这里可以看到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

吴淞客运轮船码头中心等。

上海北站是在1987年底停运的。后来我们进出上海都到上海站了。

还有上海南站。

上海虹桥高铁站等。

静安区的西边走过胶州路就进入长宁区。过了中苏友好大厦(上海展览中心)后就入了虹桥路。一路分别分布着上海动物园,中山公园,长风公园,宋庆龄陵园等。

长风公园。

西郊宾馆:上海档次最高的国宾馆,接待过无数次各国元首政要。

以前这里是毛主席在上海的“行宫”,后来邓小平也住在这里,是邓小平叫开放接待外宾的。

再往前就是虹桥机场。

現在高铁站也设在了一起。

上海实在太大,虽然回忆了这么多(仅浦西一块)但还是会有很多遗漏。慢慢再回忆吧,下面就让我回忆一下浦东新区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更新于 03-2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