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赏析86】雨中/南北、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古石、起风了/碧青、赏析/胭脂茉莉,禅意画/赵晓安

禅诗赏析

禅意画/赵晓安

雨中

南北

你在笼子中,看雨。

这不是我的错。你进错了门

为贪欲所困。现在,你呼唤自由。

可惜,我手中没有你的钥匙。

一树桃花将谢。这是去年春天的契约

一顶草帽,在雨中晃来晃去。

【胭脂茉莉赏析】

雨,本来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赋予它各种各样的情感,诗人第一句就单刀直入“你在笼子中,看雨。”禅学认为,人不能觉悟,都是自己的心像所致!

所以,第二段诗人接着说“可惜,我手中没有你的钥匙”,心锁还得自己去打开。

“一树桃花将谢。这是去年春天的契约”你看,大自然是如此准时,桃花随着季节而来,又将随着季节而去!

“一顶草帽,在雨中晃来晃去。”你再看,那顶在雨中晃来晃去的草帽,那么自然而然……

这最后一句,不仅让这首诗的结构趋于完美,也让这首诗紧扣主题,从开篇的看雨,引发的思考,又回到了雨中的思考。

“这顶草帽”,不仅为诗带来了悬疑之美,也是自由和智慧的象征,诗意和禅意由此多维度发散开来……

这首诗,是南北惯有的六行体诗,写得非常美,不仅语言清丽,意象新奇,由于诗人运用了留白、跳跃等手法,又让这首诗充满了呼之欲出的张力。南北的诗,源头上继承了古汉诗的传统,是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完美结合的典范。

再具体说,南北的诗是用现代诗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写作具有禅味禅境界的诗歌的完美典范,因为剥去诗的美的外壳,他的诗内在的精神观照才是主线!

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

古石

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

一只鸟在高高低低地飞

一只蚂蚁在高高低低地爬

一个人在旷野独自行走

他的心随风飘动

如一粒尘埃

【胭脂茉莉赏析】

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阳光照耀着一只鸟、一只蚂蚁、一个人……阳光,它只是阳光本身,它只是照耀,只是宇宙恒古法则的一部分,鸟、蚂蚁、包括天空和大地,都是人类给予分别和命名的,而给这些自然万物命名的人呢?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也不过“如一粒尘埃”!明白了这一点,就是禅!

禅,深藏在宇宙万物之中,可意会却不可言说,因为语言是有局限的 ,所以就不难理解佛主拈花示众的典故了,也就不难理解一直致力于现代禅诗探索写作的古石的诗观:“诗是一种呈现,是在对世界和我们自身最切近的体验之中,一种生命本质和事物本质的呈现”。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读者问我,以自己的修为能读懂现代禅诗吗?我总是说,你从一首现代禅诗中能感觉得到美就足够了,因为即使读不懂诗中的明喻、暗喻,虚、实时空转换等,诗歌本身的语言,诗人用文字构筑的风景,也照样可以牵引着读者去感受诗歌呈现出的艺术美。

现代禅诗,从总体来看它首先是现代诗,一首优秀的现代禅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它首先得是一首优秀的现代诗,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从这一点切入,这首诗也是一首优秀的现代诗。单就看这短短六行的诗,不仅起承转合运用得天衣无缝,铺开的场景也气势恢宏,当读到“一个人在旷野独自行走/他的心随风飘动”时,我感觉到自己的心也在随风飘动,甚至感觉到脚下的大地也在轻轻颤动。这样的颤动,是诗人呈现给我们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深情,也是诗歌带给我们的心灵的震撼。

起风了

碧青

窗外  起风了

此刻的我

正在小屋里

手捧着一本古老的经典

捧着一捧人世的

哲理  谬误  智慧  愚昧

醒悟  懵懂  箴言  忘语

强大  弱小  高贵  卑微

完美  残缺  变化  轮回

……

这一捧集聚着黑白时光的文字

重量或本义

有的醒着

有的沉睡

它们只是暂时歇息

我的手掌里

在这里

时间  一页一页叠加的尘土或光熠

风的手指无法打开

或合起

起风了

窗外的梧桐

正在一片一片交出

自己的叶子

衔不住  经过的春夏秋

它们和万物枝头的叶子

同时起身

落去

梧桐树  还站在这里

万物的谜语  走出它的身躯

一叶一叶面世

又在起风的日子

纷纷离去

起风了  老杨树站在深秋

布施自身的

叶子

我的小柳篓  还背在童年的脊背

另一个我  正在老家的秋光里

追逐着落叶

在风里搂拾

母亲还守着乡间  古老的灶膛

燃烧  年复一年的落叶

旺盛的火焰  照亮的黄昏

温暖  静定又仁慈

时间里  最明亮的光焰

风  从未吹来

也从未吹去

落叶  又铺满

我每天都在行走的

一条道路

起风了

我只是

从落叶上走过去

神秘的造物主  允许它们

出生在一株树木的身躯

又在空中被接回

你就这样  迁流着大地上的时光

出现或神秘的

消失

起风了

我与正在落叶的树木

站在一起

春天面世的叶子

冬天来临  就要消失

它们在梧桐的肉身之上演绎

万物的增与减

来或去

经历轮回的天时  春天若还站在这里

风  就会把众多的嫩叶吹出

所有的身躯

起风了

笤竹在城市嚓嚓行走  扫除

落叶的垃圾

深山古寺

一位老和尚的笤竹  也在沉静清扫

落入寺院里的

一片一片

叶子

树  醒着

静默  独自站立在风里

任凭枝头的叶子

一片一片

自然落出枝头的

空净

【胭脂茉莉赏析】

碧青姐一直是我最敬重的现代禅诗写作的先行者之一,她的诗,可谓是有鲜明特色的主动走以禅入诗的创作路子。

这组诗,每一段开头都有一句“起风了”,这样反复的修辞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性也把整组诗六小段之间衔接起来,我初读这组诗的时候,感觉更像一部个人史诗,诗人非常精准完整地把一个人心灵的成长史铺展在六段之中。

这组诗每一段内容互异,但是段落之间又是环环相扣,逐步递进的,每一段都暗含禅理,而这些禅理都悄无声息不着痕迹的融化在诗歌完美的意境中。

第一段诗人从回忆的角度刻画“此刻的我/正在小屋里/手捧着一本古老的经典”,这本古老的经典,是如此的神圣庄严和厚重,厚重到,风的手指无法打开或合起,诗人和人类的共同的命运就这样从一本古老的经典中姗姗而来,走近了当下,走进了诗人的诗中......

第二段诗人接着写:万物的谜语  /走出它的身躯/一叶一叶面世/又在起风的日子/纷纷离去……没有什么可以久留的,而那永恒的事物就藏在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无常之中。正如《金刚经》云: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在第三段里,诗人写到了自己的童年、母亲和故乡,它们都是时间里,最明亮的光焰,一直都在那里,在诗人的内心,如如不动。

在这组诗的第四段,诗人写到了生活的当下,第五段写到了生命的轮回,不息和希望。

值得品味的是诗人在诗中反复地写到树,因为一棵顺应着季节流变的树,它的呈现就是生命的本真。诗人在最后一段,再次通过一棵醒着的树,把诗之思和读者的视线拉向那辽阔深远的禅意世界中。

最后我想说一点,由于禅的此时此刻,瞬间顿悟等特性,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禅诗写作者是写不了长诗的,我认为也不尽然!可以把禅的理论和思维融入史诗般的题材中,这也未尝不可。碧青姐这组诗就是把禅理融入个人成长史继而反应人类普遍性命运的叙事小长诗,有着史诗般的深沉和厚重,对于现代禅诗的写作,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另外由于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这组诗不仅充满禅理,且诗意盎然!

《禅诗赏析》栏目

由《新东西》与现代禅诗研究会联合推出

特约主持:曹红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