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好处无需多说,体验过的灸友自能体会!但是艾灸的几个错误习惯,栽倒的人实在太多!

艾灸的好处无需多说,体验过的灸友自能体会。但很多人因为一些不合理的艾灸理念和习惯,导致艾灸完不但没有调理身体,反而带来一堆毛病!
这些错误习惯,如不加以纠正,还可能让人越灸病越重!下面来看看你灸错没?
1 艾灸越烫越好?
很多人艾灸时怕效果不好,于是忍着痛,把艾火靠的离身体很近,甚至能烫伤灼伤皮肤,觉得这样病会好得更快。
殊不知此种做法,其实是完全曲解了艾灸的作用!
想一想,若是越热越好,越烫越好,试问和烤肉有什么区别?艾灸之所以能对人体病灶起效,关键在于其燃烧时,产生的一种其他植物所没有的红外能量,能量渗透到人深层的皮下组织,然后发挥功效。
那么艾灸时如何把握温度呢?
一般来说,艾条刚燃烧时,表面火焰盛,温度高,距离皮肤要适当远些,能感受热度,同时不至于有灼伤。燃烧一段时间后,艾条表面会有艾灰覆盖,此时温度相对平和,距离皮肤可适当近些!
2喜欢在晚上艾灸?
中医把人体分阴阳,把一天的时间也分阴阳,二者相互印证!所谓“日阳夜阴”,白天人的身体由阳气主导,到了晚上就是阴气当家,基本上傍晚六点过后,我们的阳气会慢慢收拢,内藏,阴气则开始上扬,活跃。到了晚上9点(亥时)之后,人体就应该平心静气了,准备休息了。
而艾灸呢,大家都知道是壮大阳气的,所以如果在晚9点过后艾灸,补充阳气,就有可能造成阴阳相冲,时间越晚,冲突越大,以至于有人晚上艾灸后出现无法入眠的情况,所以艾灸以白日为佳。
如果是治疗性系统艾灸(比如:调理子宫肌瘤),如果白天没有时间,可以在晚上艾灸。如果需要长期调理,那么还是以白天艾灸为主,偶尔晚上艾灸无妨!
3艾灸时间越长越好?
水喝多了都会水中毒,艾灸时间长了,也难免对身体造成损耗。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阴气与阳气维持协调才是我们想要的。
若长时间艾灸,每天艾灸,没有间歇,会导致体内阳气过盛,阳气过盛便是火,容易伤及经络和元气。
特别强调初次艾灸的艾友,切忌一上来就艾灸很长时间,多个穴位,那样身体多半会受不了,正确做法应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让身体不断适应艾灸带来的好处,然后才慢慢增加灸量。
4艾条越粗越好?
不同粗细的艾条,最大的区别在于燃烧时产生的火力有差异。粗艾火力猛,能量足,艾灸时效果可能会比细艾更加显著。有些人于是特别钟爱粗艾,看不上细艾,这显然是走入了误区。
就好像艾条分粗细一样,人的体质亦有强弱虚实,皮肉分厚薄坚柔,更何况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每个人的体质均存在差异,能承受的艾灸火力也各不相同。那么在艾灸时,就该因人而异,合理选用不同粗细的艾条,切勿一味追求粗艾!
粗艾条,是艾灸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坑!以直径不超过3厘米为好。
5艾灸时不排烟?
艾烟虽说有一定好处,燃烧时会产生多种稀有元素,被人体吸收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眠,抗菌抗毒的效果,平时用艾烟熏身体,熏屋里的阴暗角落,还能消灭细菌病毒。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闻艾烟的理由!
因为不管是艾草艾绒还是艾条,点然后均会因为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污染物,主动吸艾烟,一氧化碳会涌进肺部,造成身体不适。
所以不建议刻意的吸食艾烟,尤其是艾烟比较大的时候,更应该做好通风排烟工作,室外风不大的时候,把窗打开一条小缝排烟!
6阴虚上火不敢艾灸?
总有人问:阴虚容易上火的人能艾灸吗?
能有此问,其实是蛮让人欣慰的,因为发问者大概还是愿意艾灸,知道艾灸的益处,只不过因为体质关系,时常火旺,容易上火,于是不敢艾灸,怕越灸火越大。
其实呢,阴虚体质可以艾灸。艾灸也不光是补阳,它同时还具备双向调节的功能,阳气壮大同时,阴气也会水涨船高,体内不论寒热虚实,阴虚阳虚,只要操作得当,均不防灸之!
《类经》中说:“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起窗,如揭起被,皆谓之发”,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散热退热祛邪外出的目的,所以各位不必担忧!
当然,相比于一般灸友,阴虚之人艾灸需要小心控制灸量,时间灸短一些(成人每穴15分钟开始),感觉适应了,可以逐渐延长时间,然后注意每次都要灸下半身腿部滋阴穴位(如三阴交、太溪、涌泉),引火归元,就不容易上火了!
7用水浇灭艾条?
据我所知,相当一部分灸友喜欢用水浇灭还没用完的艾条,觉得简单方便!这里要提出来,水熄艾条是一个十分不恰当的行为。
一来不安全,因为艾是易燃物,丢在仓库里都有可能自燃。用水去熄灭,表面看火是灭了,但里面可能还存在火星,有复燃的危险。
二来,艾条本身需要干燥保存,用水灭火并不利于后续使用。科学的艾条灭火方法,应是将燃烧的艾插进灭火罐中,闷上一段时间,在缺氧的情况下,艾条会彻底熄灭,也不会有复燃风险。
8艾灸起效慢,还不如打针吃药?
如今生活节奏快了,很多人一生病,巴不得立刻就好,要实现这一点,吃药、打针、点滴,就成了最快捷的选择。
相对于这些调病手段来说,艾灸起到的效果的确是慢了一点,需长期坚持,像古人艾灸,动不动就是一个穴位三五百壮,按照一天5壮计算,就等于是要艾灸50天。
但也正因为此,艾灸的效果远远超出了大多数调理疾病的手段,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的地位还要超过吃中药和针刺,比起西医打针,吃西药也只强不弱。
经常艾灸的人会发现,自己生病的次数越来越少,哪怕年纪大了,也能吃好睡好。相反,总是打针吃药,得的病基本上每年都会重复循环一次,而且愈演愈烈,这是因为你的抵抗力在一次次借助外物的时候削弱了。
当然,并不是说打针吃药就一无是处,只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调理之时,我们应该学会做出正确的取舍,目光放长远一些,而非一味贪图便利快捷!
当然,关于艾灸的经验及误区,远远不止以上8例,艾友们若有其他疑问,或是独门的艾灸经验,不妨在文末留言分享,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0)

相关推荐

  • 从《黄帝内经》中,探究人体生病的密码

    你是否有过这些感觉: 1.早上醒来后,会头痛: 2.早上醒来后,拉肚子: 3.晚上睡觉,一晚上小便好多次: 4.吃完饭后,会肚子疼: 5.在路上走着走着,会突然头晕,或者胸闷喘不过气来:等等. 以上, ...

  • 熬夜会肾虚吗?

    熬夜会导致肾虚.中医观点认为,白天阳气行于外,阴气潜藏于内:而夜晚阳潜于内.潜于阴,此时阴气处于平静状态.如果夜晚阳气仍行于外,而不入于阴,就会导致阴精暗耗,出现肾阴虚.熬夜引起阴精暗耗后,可出现睡眠 ...

  • 跟程博士学二十四节气穴位养生经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智慧,人体的五脏六腑.七窍四肢.筋骨皮肉等组织的机能活动无不受节气变化的影响.只要抓住二十四节气的规律,顺应天时地养生保健,便会对人的精气神的恢复与涵养有很大的益处.程凯博士是北 ...

  • 艾灸,刮痧,拔罐与养生,养生要做到形与神俱,重在养神

    巨灵,与元气齐生,为始气之先,为九元真母--西汉<遁甲开山图> 巨灵针灸黄贵生:艾灸,刮痧,拔罐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适合艾灸?什么时候适合刮痧?什么时候适合拔罐?什么时候适合用针?什么时 ...

  • ▶艾灸8个错误习惯,在此栽倒的人实在太多!别为这些错误买单!

    艾灸的好处无需多说,体验过的灸友自能体会.但很多人因为一些不合理的艾灸理念和习惯,导致艾灸完不但没有调理身体,反而带来一堆毛病! 这些错误习惯,如不加以纠正,还可能让人越灸病越重!下面来看看你灸错没? ...

  • 艾灸几个错误的习惯,栽倒的人实在太多!你不要为这些错误买单!

    艾灸的好处无需多说,体验过的灸友自能体会.但很多人因为一些不合理的艾灸理念和习惯,导致艾灸完不但没有调理身体,反而带来一堆毛病! 这些错误习惯,如不加以纠正,还可能让人越灸病越重!下面来看看你灸错没? ...

  • 艾灸的8个错误习惯,很多人艾灸无效都是栽到这几点上了~

    針推精粹 针推名家临床精粹. 关注 承傳岐黃 承傳岐黃,传统中医 关注 古人把太阳视为天之阳,把艾视为地之阳!艾草秉阳气而生,可说是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礼物. 艾灸的好处无需多说,体验过的灸友自能体会. ...

  • 艾灸的几个错误习惯,栽倒的人实在太多太多.....

    艾灸的好处无需多说,体验过的灸友自能体会.但很多人因为一些不合理的艾灸理念和习惯,导致艾灸完不但没有调理身体,反而带来一堆毛病! 这些错误习惯,如不加以纠正,还可能让人越灸病越重!下面来看看你灸错没? ...

  • 艾灸的好处这么多,快行动起来吧!

    艾灸是中医的养生方式之一.一般来说,药之不到,针之不及,灸之.每种不舒适的表现都有相对应的艾灸穴位,方便快捷,调理效果好.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下艾灸都有哪些好处? 一是温补中气.回阳固脱 使用艾灸来发挥其 ...

  • 春天里艾灸的好处与功效:养肝血、除湿邪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我们通常会经常出现困倦乏力.比较容易生病等情况,而这时候我们可以用艾灸这种方法来保健养生.有效防范生病,艾灸 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防病保健等功效,接下来 ...

  •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对女人的好处尤其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养生保健的人越来越多.艾灸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针灸方式,而艾灸除了能治病还有预防功效,那么艾灸对哪些穴位施针效果好呢?对于女人来说又有哪些好处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吧! ...

  • 墨菊有约:艾灸之好处与功效

    艾灸的功效 01.温经散热: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闭经.胃脘痛.寒疝腹痛.腹泻.痢疾. 02.扶阳固脱: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阴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 ...

  • 艾灸背部好处竟然这么多,艾灸背部远比腹部重要,后悔才知道!

    背部有督脉和膀胱经 督脉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简单说就是从颈椎到尾骨这段距离,贯穿着总管一身阳气的督脉.古人称之为"阳脉之海".脉如其名,就如同汪洋大海,汇聚了全身经脉的阳气,并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