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赵红俊:学历往往要给经验让路,埋头苦干会给才华添彩——读井子先《老弦杂弹》有感。

(0)

相关推荐

  • 井子先 | ​“史”“情”“话”“意”,十年梦圆 ——写在《老弦杂弹》出版后的结语

    "史""情""话""意",十年梦圆 --写在<老弦杂弹>出版后的结语 文|井子先  <老弦杂弹> ...

  • 张天敏 | 朝花夕拾 ——《老弦杂弹》序

                 朝花夕拾 --<老弦杂弹>序  文|张天敏 一个文化人,当人生走到了清静地带,走到了删繁就简的段位,回头望望,生活积累和文化思考,便会在此空间里发酵,并启动反思. ...

  • 臧克家先生吟诵自作绝句《忆中州》

    臧克家先生吟诵自作绝句《忆中州》

  • 党员学习心得|苦难之后才是辉煌——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有感

    文/ 盛 宁 案头这本厚厚的<中国共产党简史>,是我最近翻阅得最勤的一本书.起初认为,一部简史,该是和中学的课本差不多吧,有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足矣.但细细读之,其 ...

  • 李敖先生说得对,共产党给我们光荣,你说呢?

    李敖先生说得对,共产党给我们光荣,你说呢?

  • 铜井的三个神秘预言

    很久以前,一位来自南边的地理先生路过铜井,他站在一块形如棺材的大石头旁边,察看了半天地形,望着山下的葛家庄子村说:这个地方在一百年之内将发生三件事. 他说:第一件是葛家庄子村将被建成一座水库:第二件是 ...

  • 杂文荟 | 王光海: 回望、沉思和审美的超越 ——作家赵红俊先生作品赏析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回望.沉思和审美的超越 --作家赵红俊先生作品赏析 文|王光海 世上的人和事很是有趣,有的人天天碰面,却形同陌路:而有些人匆匆一面便烙印在脑,清晰如昨.作家赵红俊老先生于 ...

  • 【中州作家】赵红俊:相亲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90] 相亲 河南邓州  赵红俊 在陕西干木工活回来后,发现在家里给山菊的信似泥牛入海,她的回信 并没有像我所期盼的那样如期而至. 到家不几日,来了个给我提亲的人. ...

  • 【中州作家】赵红俊:晕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92] 晕 河南邓州  赵红俊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题记   <周三> "涛子,哥想你了." ...

  • 【中州作家】赵红俊:谁的职位高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02] 谁的职位高 河南邓州        赵红俊 谁的职位高,以我看,老师的职位高. 就拿姬昊来说吧,他是秦始皇的启蒙老师. 关于姬昊其人,历史上的记载不多,但是 ...

  • 【中州作家】赵红俊:夜惊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86] 夜  惊 河南邓州   赵红俊 夏天在屋外的空场上睡觉,是村子里壮汉们的所爱,因为屋内闷热憋气,床上没有蚊帐,且不说蚊子的叮咬,就是蚊子飞来飞去时发出的嗡嗡 ...

  • 【中州作家】姚俊青:家乡那条老胡同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92] 家乡那条老胡同 河北衡水  姚俊青 一次回家看望父母,快到家的时候,远远地看到母亲立在胡同口,向我们来的方向张望着.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姥姥那瘦小的影子.这 ...

  • 赵红俊 | 那一年,我们正青春

    一 一九七零年春,邓县抽派民工到湖北宜昌参加修筑葛洲坝,我到宜昌后被派到荊门三三零水泥厂第十八民工队任连队会计. 工地先是把从邓县来的民工组成连排,给大坝工程筛石子.两个月后,工地需要组成一个炸石营, ...

  • 赵红俊 | 纯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里面没有一丁点儿夸大的成分. 六三年,我随着教书的父亲在豫西南山区一所学校上学.那年上初一,十五岁. 那时候的我们,不像现在的娃娃们那么早熟,男女之间的事,很懵懂. 班里有个叫彭山 ...

  • 赵红俊 | 都是条几惹的事儿

    我们家在过去,是属于有碗饭吃的农户,手里攒有几个钱. 有饭吃了,我爷爷就打算给家里置些能装点脸面的木器家具. 不知道爷爷听谁说厚坡唐源祠堂有一个敬神的柜子要卖,就花了三块大洋买下,准备放置在堂屋里,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