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珊瑚帖》

米芾书法作品《珊瑚帖》非常特殊,字画并茂,无意而佳,精品之上,几乎能截中所有“米粉”的兴奋点。一起来看看:

非常有趣的是,纸色浅黄的《珊瑚帖》的书写材料很特殊,竟然写在毛边纸上面的!近千年过去了,纸上的竹纤维纤毫可见,且拉力强,肌理丰富,给作品增色不少。据说,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毛边纸作品,打破了“宣纸千年”的标签化垄断。

正文释文:收张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题。阎二物,乐老处元直取得。又收景温问礼图,亦六朝画。珊瑚一枝。在笔架画稿一旁写了“金坐”二字。在左方长款写下: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

下面我们进行单放大字精赏:

《珊瑚帖》作为米芾晚年的巅峰力作,笔力已达如火纯情,豪迈气势信手拈来,字态更为奇异超迈,随意而书,神韵自然,神采更趋飞扬,形式感也更具意趣。米芾用笔豪放稳健,结字宽绰疏朗。

《珊瑚帖》为纸本墨迹,纵26.6厘米,横47.1厘米。单字结体米味充盈,酣畅淋漓,简直令人叫绝!

通篇气息流畅,气息散淡而气势豪迈,字势奔放又合于法度,难能可贵。元代的虞集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神气飞扬,筋骨雄毅”,而施光远则直接评之为:“当为米书中铭心绝品,天下第一帖”。

米芾《珊瑚帖》,1956年由收藏家张伯驹先生(1897--1982年)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擅水墨山水,但米芾画迹不存于世。今天我们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 《珊瑚帖》,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此帖充满着收得名画宝物的狂喜之情,线条流走跌宕,神采飞扬。写到'珊瑚一枝',不禁加重笔画,继而米芾突然以画代笔,似乎还不尽兴,再补之一诗'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愉悦之情,跃然纸上。米芾作画大抵也像在《珊瑚帖》中一样兴之所至,随手涂抹。在字里行间随手涂抹的例子还见于《铁围山丛谈》,谓米芾在写给蔡京的一帖中诉说流离颠沛之苦,随手在文中画了一只小船。这是文人墨戏的表现。

此帖是米芾晚年之作,被认为是米氏的'墨皇',字态尤奇异超迈,随笔而书,神韵自然,且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如元代虞集评言:'神气飞扬,筋骨雄毅,而晋魏法度自整然也',元代施光远称其'当为米书中铭心绝品,天下第一帖'。

《珊瑚帖》用的书写材料也很特殊,用的是竹纸,浅黄色,纸上竹纤维束较多。据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用竹纸写的作品。

前人对米芾《珊瑚帖》早有定论:《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不辜负施光远给予的“天下第一帖”的美名。

(0)

相关推荐